座椅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161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悬架装置,包括下框架、位于所述下框架上方的上框架以及连接于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之间的上下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一主轴,所述主轴包括主轴本体、阻挡部以及与所述阻挡部相对的顶触部,所述顶触部设于所述主轴本体上,所述阻挡部与所述顶触部之间设有橡胶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主轴内设置了胶条,使用寿命长,不容易损坏,并且大大提高了减振效果,不会对驾驶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座椅悬架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中,特别是诸如卡车、公共汽车、拖拉机结构以及运土设备、叉车和工业车辆的工作车辆中,驾驶员要花大量时间坐在驾驶座上,且常常长距离驾驶或在不平坦的底面上驾驶,因此驾驶座椅具备悬架装置。悬架装置设计用于隔离低频振动,低频振动可对驾驶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引起背部不适或肾病,且还会影响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座椅悬架装置内具有上下伸缩机构,上下伸缩机构的主轴内通常设置弹簧装置来减少低频振动,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弹簧装置常常会卡死,本身使用寿命也很短,维修和更换很不方便,并且实际减振效果不佳,驾驶员很容易疲劳。另外,传统的座椅悬架装置结构复杂,减振效果不佳,很容易损坏,从而对驾驶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座椅悬架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座椅悬架装置,包括下框架、位于所述下框架上方的上框架以及连接于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之间的上下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一主轴,所述主轴包括主轴本体、阻挡部以及与所述阻挡部相对的顶触部,所述顶触部设于所述主轴本体上,所述阻挡部与所述顶触部之间设有橡胶体。本方案还包括用于从外部调节所述悬架装置高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上下伸缩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阻挡部为具有方形径向截面的筒状外壳体,所述顶触部为具有方形径向截面的筒状内壳体,所述筒状内壳体以及筒状外壳体依次套设于所述主轴本体外,且所述筒状内壳体的四个外壁分别与所述筒状外壳体的四角相对,所述橡胶体为四条轴向设置的胶条,其设于每个外壁以及相应的角之间。所述阻挡部为具有三角形径向截面的筒状外壳体,所述顶触部为具有三角形径向截面的筒状内壳体,所述筒状内壳体以及筒状外壳体依次套设于所述主轴本体外,且所述筒状内壳体的三个外壁分别与所述筒状外壳体的三角相对,所述橡胶体为三条轴向设置的胶条,其设于每个外壁以及相应的角之间。 所述下框架以及上框架均由四条框边拼接而成,呈矩形。所述上下伸缩机构还包括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第三枢轴以及至少一个伸缩臂;所述主轴、第一枢轴、第二枢轴以及第三枢轴均与所述下框架以及上框架的前后框边平行,且所述主轴位于所述下框架的前侧,其主轴本体的两端与所述下框架的两侧框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枢轴位于所述下框架的后侧,其两端与所述下框架的两侧框边前后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枢轴位于所述上框架的前侧,其两端与所述上框架的两侧框边固定,所述第三枢轴位于所述上框架的后侧,其两端与所述上框架的两侧框边前后滑动配合;所述伸缩臂包括第一臂以及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相互对称交叉设置,交叉处相互铰接,且所述第一臂的前端与所述主轴本体固定,其后端与所述第三枢轴铰接,所述第二臂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枢轴铰接,其后端与所述第一枢轴铰接。所述伸缩臂为两个,每个伸缩臂的第一臂的前端与所述主轴本体的端部固定,该第一臂的后端与所述第三枢轴的端部铰接,每个伸缩臂的第二臂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枢轴的端部铰接,该第二臂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枢轴的端部铰接。所述下框架以及上框架的左右两侧框边上均设有导轨,所述第一枢轴的两端与所述下框架上的导轨前后滑动配合,所述第三枢轴的两端与所述上框架上的导轨前后滑动配口 ο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旋调螺丝以及传动件,所述下框架的前侧框边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旋调螺丝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其螺柱头与所述传动件固定,所述传动件设于所述主轴的阻挡部上。所述下框架与所述上框架之间设有阻尼器。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主轴内设置了胶条,使用寿命长,不容易损坏,并且大大提高了减振效果,不会对驾驶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下伸缩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轴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主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主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座椅悬架装置,包括下框架1100、位于下框架1100上方的上框架1200、连接于下框架1100和上框架1200之间的上下伸缩机构1300,以及用于从外部调节悬架装置高度的调节机构1400,调节机构1400与上下伸缩机构1300传动连接。用户可以从外部操作调节机构1400,使伸缩机构1300作伸缩动作,升高或降低上框架1200,进而调节悬架装置的高度。如图4所示,伸缩机构1300包括一主轴1310,主轴1310包括主轴本体1311、阻挡部1312以及与阻挡部1312相对的顶触部1313,顶触部1313设于主轴本体1311上,阻挡部1312与顶触部1213之间设有橡胶体1314。实际使用过程中,上框架1200将承受很大的压力,压力会传递给主动轴1310,以上的结构设计,使主轴1310不容易损坏,并且阻挡部1312与顶触部1313之间的橡胶体1314可以有效地缓冲压力,并且释放低频振动的能量,减振效果佳,并且橡胶体1314使用寿命长,不容易损坏。另外,为了配合调节机构1400动作,阻挡部1312、顶触部1213以及橡胶体1314相互紧贴设置,这样,调节机构1400可以通过带动阻挡部1312,使整个主轴1310转动,从而达到调节悬架装置高度的目的。具体地,如图3以及图5所示,阻挡部1312为具有方形径向截面的筒状外壳体,顶触部1313为具有方形径向截面的筒状内壳体,筒状内壳体以及筒状外壳体依次套设于主轴本体1311外,且筒状内壳体的四个外壁分别与筒状外壳体的四角相对,橡胶体1314为四条轴向设置的胶条,其设于每个外壁以及相应的角之间。胶条可以有效地缓冲压力,并且释放低频振动的能量。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所示,阻挡部1312也可以为具有三角形径向截面的筒状外壳体,顶触部1313为具有三角形径向截面的筒状内壳体,筒状内壳体以及筒状外壳体依次套设于主轴本体1311外,且筒状内壳体的三个外壁分别与筒状外壳体的三角相对,橡胶体1314为三条轴向设置的胶条,其设于每个外壁以及相应的角之间。胶条同样可以有效地缓冲压力,并且释放低频振动的能量。下框架1100以及上框架1200均由四条框边拼接而成,呈矩形。如图1-3所示,上下伸缩机构1300还包括第一枢轴1320、第二枢轴1330、第三枢轴1340以及至少一个伸缩臂1350 ;主轴1310、第一枢轴1320、第二枢轴1330以及第三枢轴1340均与下框架1100以及上框架1200的前后框边平行。且主轴1310位于下框架1100的前侧,其主轴本体1311的两端与下框架1100的两侧框边转动连接,主轴1310可以在下框架1100上转动。第一枢轴1320位于下框架1100的后侧,其两端与下框架1100的两侧框边前后滑动配合,第一枢轴1320可以在下框架1100的两侧框边上前后滑动。第二枢轴1330位于上框架1200的前侧,其两端与上框架1200的两侧框边固定。第三枢轴1340位于上框架1200的后侧,其两端与上框架1200的两侧框边前后滑动配合,第三枢轴1340可以在上框架1200的两侧框边前后滑动。具体地,如图1所示,下框架1100以及上框架1200的左右两侧框边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悬架装置,包括下框架、位于所述下框架上方的上框架以及连接于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之间的上下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一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包括主轴本体、阻挡部以及与所述阻挡部相对的顶触部,所述顶触部设于所述主轴本体上,所述阻挡部与所述顶触部之间设有橡胶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金裕海宝善昭王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樱木工贸有限公司宝树脂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