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抛光磨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870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直径抛光磨头,包括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和加长磨块脚,加长磨块脚通过一浮动支座连接磨块,浮动支座与加长磨块脚通过设置在中部的销轴铰接,销轴的一侧或两侧还设有弹性块。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包括主轴以及依次套接其上的旋转轴套、联轴器和端盖,端盖与联轴器和旋转轴套分别通过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二连接螺栓连接磨头座,联轴器的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套。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二连接螺栓均布在一个以主轴为圆心的分度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长磨块脚的减振结构和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的抗振结构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磨头振动加剧、弹性元件易失效等技术问题,缓解了大直径抛光磨头的工作振动,显著提高其工作寿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瓷质砖深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生产大规格瓷质砖的大直径抛光磨头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紧张,陶瓷加工作为一个高能耗行业,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制约,因此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是摆在陶机和陶企行业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以国内外流行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瓷质抛光砖生产为例,在瓷质抛光砖深加工整线设备中,抛光机的耗电、耗水量占整条抛光线的50%~60%,而抛光磨头的抛光效率又是抛光机能耗的关键因素。图5为现有技术抛光磨头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主体由磨头连接机构和磨块脚组成,磨块脚固定在磨头连接机构上,带动其下部的磨块21对砖坯表面进行研磨抛光。图6为现有技术磨头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主轴11、端盖12、联轴器13和旋转轴套14,其中端盖12、联轴器13和旋转轴套14依次套接在主轴11上,且通过连接螺栓15固接在一起,联轴器13的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套16,旋转轴套14和端盖12还通过弹性销17与磨头座18连接。其工作过程为动力系统将扭矩传递到主轴11,主轴7的运动通过联轴器13传递给磨头座18和旋转轴套14,旋转轴套14一方面通过磨头座18带动磨块脚旋转,另一方面则驱动磨块脚作往复摆动。当砖坯表面有变形时,由于弹性销17和弹性套16具有一定的柔性,可以使磨块脚上升或下降,保证磨块21与砖坯表面接触。近年来围绕提高抛光机单机效率的研究表明,加大磨块长度是提高抛光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这是因为磨块长度加大能增加磨块与砖面单位时间内的覆盖面积,同时可减少抛光机横梁的摆动幅度,减少摆动幅度则意味着增加摆动次数,提高研磨抛光效率,甚至可能不用摆动就能实现加工整个砖面,最大限度地提高抛光效率。但加大磨块长度必然涉及到加大抛光磨头直径的问题,实际生产表明,上述现有技术结构形式的抛光磨头只适用于小直径抛光磨头,当抛光磨头直径加大(如直径大于600mm)时,则出现磨头振动加剧、产品破损率增加、磨头寿命缩短等技术问题,具体体现在(1)由于磨块长度加大使研磨范围内砖面表面无规律的不平度增加,磨块为适应砖坯表面变形必将频繁倾斜和起伏,而磨块脚和磨块为刚性连接,该剧烈振动无衰减地传递给磨头连接机构,使整个装置振动加剧,产品破损率增加,同时还会出现磨块与砖坯表面不能可靠接触等现象,有时甚至出现严重的漏抛,降低加工效率;(2)磨块脚的剧烈振动传递到磨头连接机构上,使弹性销17和弹性套16受力加大,很容易超出了其设计极限导致失效;弹性销17和弹性套16失效进一步导致磨头振动加剧,产品破损率增加,更严重的是磨头寿命缩短,有时甚至无法正常运行。从磨头使用实际来看,磨头振动超过使用范围90%以上的原因均是因为弹性销和弹性套失效引起的;(3)现有技术抛光磨头对弹性销17和弹性套16相互间的位置度有严格的要求,加工及装配已经比较困难,抛光磨头直径加大后,该加工及装配要求更加苛刻;(4)抛光磨头直径加大后使装置离心惯性力增加,磨削力加大,抛光磨头内使用的弹性元件必须经常更换,现有技术上述结构形式在更换弹性元件时比较烦琐,且容易影响抛光磨头内部联接件的位置关系,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直径抛光磨头,通过磨块脚的减振和磨头连接机构的抗振结构设计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结构形式在增大直径时带来的磨头振动加剧、弹性元件易失效等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直径抛光磨头,包括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与所述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连接的加长磨块脚和对砖坯表面进行研磨抛光的磨块,所述加长磨块脚和磨块通过一可调整姿态使磨块适应砖坯表面形状的浮动支座连接。所述浮动支座与所述加长磨块脚可以通过设置在中部的销轴铰接,所述销轴的一侧或两侧还设有弹性块。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块通过定位销与所述磨块脚或浮动支座连接。所述浮动支座还可以通过弹性垫与所述加长磨块脚连接。所述磨块长度为190~230mm,优选为210mm。所述大直径抛光磨头的工作直径为640~700mm,优选为680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包括主轴以及依次套接在所述主轴上的旋转轴套、联轴器和端盖,所述端盖和联轴器通过第一连接螺栓连接磨头座,所述旋转轴套通过第二连接螺栓连接磨头座,所述联轴器的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套。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二连接螺栓均布在一个以所述主轴为圆心的分度圆上。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防水罩,端盖与防水罩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防水垫。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减振结构的加长磨块脚和抗振结构的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其构成的大直径抛光磨头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结构形式在增大磨头直径时带来的磨头振动加剧、寿命短、弹性元件易失效等技术问题。本技术加长磨块脚实际上是一种可调整磨块姿态的柔性或准柔性结构,一方面通过浮动支座的姿态变化降低因砖坯表面不平度造成的振动,另一方面使磨块在研磨时适应砖坯表面形状,增加接触可靠性,避免漏抛现象。本技术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是一种以磨头座为连接对象的依次连接结构形式,不存在连接螺栓与弹性套的位置度要求,简化了生产、装配过程;更重要的是,该结构形式增加了弹性套的工作半径,缓解磨头工作振动,显著提高其工作寿命。此外,通过在端盖处设置防水罩和防水垫,使外部水及杂物不能进入磨头内部,不会导致磨头失效情况。本技术还具有良好的维修、维护性,弹性元件更换简单、便利,不会影响抛光磨头内部联接件的位置关系,更换时间短。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大直径抛光磨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加长磨块脚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加长磨块脚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抛光磨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磨头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11—主轴; 12—端盖;13—联轴器;14—旋转轴套; 15—连接螺栓;16—弹性套;17—弹性销; 18—磨头座;181—第一连接螺栓; 182—第二连接螺栓;183—第三连接螺栓;20—加长磨块脚;21—磨块; 22—浮动支座;23—销轴; 24—弹性块; 25—定位销;26—弹性垫;31—防水罩; 32—防水垫;111—圆螺母; 112—圆垫;113—球面垫。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大直径抛光磨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大直径抛光磨头包括具有抗振结构的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10和加长磨块脚20,加长磨块脚20固定在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10上,带动其下部的磨块21对砖坯表面进行研磨抛光。本技术加长磨块脚20和磨块21通过浮动支座22形成一种可调整磨块21姿态的柔性或准柔性连接,一方面通过浮动支座22的姿态变化降低因砖坯表面不平度造成的振动,达到隔振和减振目的,另一方面使磨块21在研磨时适应砖坯表面形状,增加接触可靠性,避免漏抛现象。图2为本技术加长磨块脚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加长磨块脚20和浮动支座22间通过设置在中部的销轴23铰接,使浮动支座22可以以销轴23为中心实现二端上下摆动,以适应砖坯表面变形,保证磨块21的研磨面与砖坯表面可靠接触。进一步地,销轴23的一侧或两侧空间内还可以设置弹性块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直径抛光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与所述大直径磨头连接机构连接的加长磨块脚和对砖坯表面进行研磨抛光的磨块,所述加长磨块脚和磨块通过一可调整姿态使磨块适应砖坯表面形状的浮动支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何高陈少红陈仲正邓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