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98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包括联轴盘,所述联轴盘上设置有用于与磨头座连接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仅承受轴向载荷的第一弹性套,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仅传递转矩的第二弹性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联轴器中设置两组不同功用的弹性套,抛光磨头运转中的转矩仅由第二弹性套承受,抛光磨头工作中的径向载荷仅由第一弹性套负担,因此不管抛光磨头工作过程中这两者比值是否恒定,均能保证抛光磨头工作过程中的稳定工作状态,从根本上解决了该类磨头使用过程中的不稳定问题,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资质砖抛光磨头,特别是一种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
技术介绍
抛光磨头是瓷质砖抛光机的重要部件。抛光磨头中磨头座的旋转运动由 主轴通过联轴器传递,传统设计中,联轴器上均装有消除振动的弹性套。图5为现有技术抛光磨头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主轴6通过键5带动联轴器7 转动,联轴器7带动磨头座1转动,磨头座1通过螺栓4与联轴器7连接, 弹性套3套设在隔套2夕卜,以消除磨头座1转动中的振动。实际生产中,为使被加工产品达到特定的质量要求(如表面光泽度)及 效率要求(如日产量),磨头座1上的磨块需要对砖面施加一定的压力(比 压)。由于施加的压力往往较大,而磨头座本身重量不够,所以还需要对磨 头座施加一定外力,这个外力F (轴向力)通过主轴6传至联轴器7,再经弹 性套3、螺栓4传至磨头座1。现有技术上述结构使得弹性套在工作状态下受 力复杂,传递转矩的同时又要承受轴向载荷,且在工作过程中这两者比值并 不恒定,从而导致抛光磨头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很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有效解决现有联 轴器由于弹性套受力复杂导致抛光磨头工作状态不稳定的技术缺陷。为了实现上迷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包 括联轴盘,所述联轴盘上设置有用于与磨头座连接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仅承受轴向载荷的第一弹性套,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仅传递转矩的第二弹性套。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布在所述联轴盘上,且交替设置。 所述第 一弹性套的外壁与第 一连接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 一间隙,所述第一弹性套的端面与第一连接孔的端面紧密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间隙为0. 5mm ~ 2mm。所述第二弹性套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孔的内壁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弹性套 的端面与第二连接孔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间隙 为0. 5mm ~ 3mm。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通过联轴器中设 置两组不同功用的弹性套,抛光磨头运转中的转矩仅由第二弹性套承受,抛 光磨头工作中的径向载荷仅由第一弹性套负担,因此不管抛光磨头工作过程 中这两者比值是否恒定,均能保证抛光磨头工作过程中的稳定工作状态,从 根本上解决了该类磨头使用过程中的不稳定问题,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工作 可靠,成本低等优点。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中A-A向剖面图3为本技术第二弹性套的受力示意图4为本技术第一弹性套的受力示意图5为现有技术抛光磨头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l一磨头座; 2 —隔套; 3—弹性套;4 —螺栓; 5—键; 6—主轴;7—联轴器; IO—联轴盘; ll一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 13—第一弹性套; 14一第二弹性套;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 A-A向剖面图。如图1、图2所示,乾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的主体结构包括联 轴盘10,联轴盘10上设置有通过螺栓4与磨头座1连接的第一连接孔11和 第二连接孔12,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在圆周上均布在联轴盘10 上,且交替设置。第一连接孔ll内设置有仅承受轴向载荷的第一弹性套13, 第二连接孔12内设置有仅传递转矩的第二弹性套14,其中仅承受轴向载荷 的第一弹性套13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孔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5"而 第一弹性套13的端面与第一连接孔11的端面紧密配合;仅传递转矩的第二 弹性套14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孔12的内壁紧密配合,而第二弹性套14的端面 与第二连接孔12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S2。当抛光磨头转动时,主轴6通过键5带动联轴盘10转动,由于第一弹性 套13与第一连接孔1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5"而第二弹性套14与第二连 接孔12紧密配合,因此联轴盘10通过第二弹性套14、隔套2和螺栓4带动 磨头座l转动,此时仅第二弹性套14承受传递转矩的载荷,图3为本实用新 型第二弹性套的受力示意图,载荷P施加在第二弹性套的周向。当抛光磨头通过主轴6施加外力F (轴向力)时,外力F通过主轴6传 递到联轴盘10,由于第二弹性套14的端面与第二连接孔12的端面之间设置 有第二间隙5 2,而第一弹性套13的端面与第一连接孔11的端面紧密配合, 因此联轴盘10通过第一弹性套13、隔套2和螺栓4传递到磨头座1,使磨头 座的磨块对砖面施加一定的压力。此时仅第一弹性套13承受传递压力的径向 载荷,图4为本技术第一弹性套的受力示意图,载荷P施加在第一弹性 套的径向。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第一弹性套13与第一连接孔11之间设置的第 一间隙5!可以是0. 5mm 2mm,优选为1. 5mm。第二弹性套14的端面与第二 连接孔12的端面之间的第二间隙5 2可以是0. 5咖~ 3mm,优选为2mm。本技术通过联轴器中设置两组不同功用的弹性套,抛光磨头运转中 的转矩仅由第二弹性套承受,抛光磨头工作中的径向载荷仅由第一弹性套负 担,因此不管抛光磨头工作过程中这两者比值是否恒定,均能保证抛光磨头 工作过程中的稳定工作状态,从根本上解决了该类磨头使用过程中不稳定问 题,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等优点。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 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 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包括联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盘上设置有用于与磨头座连接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仅承受轴向载荷的第一弹性套,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仅传递转矩的第二弹性套。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布在所述联轴盘上,且交替设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弹性套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弹 性套的端面与第 一连接孔的端面紧密配合。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间隙为0. 5mm~ 2mm。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弹性套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孔的内壁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弹性套的端面 与第二连接孔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二间P承为0. 5mm ~ 3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包括联轴盘,所述联轴盘上设置有用于与磨头座连接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仅承受轴向载荷的第一弹性套,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仅传递转矩的第二弹性套。本技术通过联轴器中设置两组不同功用的弹性套,抛光磨头运转中的转矩仅由第二弹性套承受,抛光磨头工作中的径向载荷仅由第一弹性套负担,因此不管抛光磨头工作过程中这两者比值是否恒定,均能保证抛光磨头工作过程中的稳定工作状态,从根本上解决了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瓷质砖抛光磨头联轴器,包括联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盘上设置有用于与磨头座连接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仅承受轴向载荷的第一弹性套,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仅传递转矩的第二弹性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明陈仲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