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引线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端子引线的电化学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886257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8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端子引线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端子引线的电化学设备。端子引线(1)具有配置在容纳电化学要素(6)的外装体(9)内侧的内端部(1a)和配置在外装体外侧的外端部(1b),并具有作为基材的板状金属基材(2)。在端子引线中与外装体(9)的密封部(9x)对应的部分设有绝缘用树脂膜(4)。端子引线在金属基材(2)的厚度方向两面(2p、2p)设有表面涂层(3)。配置在金属基材(2)的厚度方向两面(2p、2p)中的宽度方向两端部(2pa、2pa)的表面涂层(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3a、3a)的涂布量比配置在金属基材(2)的厚度方向两面(2p、2p)中的宽度方向中间部(2pb)的表面涂层(3)的宽度方向中间部(3b)的涂布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端子引线、该端子引线的制造方法、具有该端子引线的电化学设备(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气双层电容器)。
技术介绍
作为电化学设备,例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包括电极(集电体)和电解质(电解液)在内的电池元件被容纳在外装体内,并且外装体的开口缘部彼此通过热封而熔融粘接,由此将电池元件封入到外装体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形成外装体的外装膜由多层构成,其最外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尼龙构成,与电解液接触的最内层由热熔性树脂构成。而且,为了防止水分从外部渗入和电解液从内部蒸发,外装膜的中间层由铝箔或SUS箔等金属箔构成。外装膜的最外层目的是保护中间层的金属箔,起到免受戳刺等外力的保护作用。具有容纳在外装体内的电池元件的电池的端子引线,其基材通常具有板状金属基材,并且该端子引线一体地具有:内端部,配置在外装体的内侧;和外端部,从外装体的密封部被向外装体的外侧引出而配置在外装体的外侧。虽然端子引线中的与外装体的密封部对应的部分通过热封而由外装膜最内层的热熔性树脂接合,但是存在密封时端子引线刺破外装膜的最内层而与作为中间层的金属箔接触从而发生电气短路的情况。因此,为了确保端子引线与中间层的金属箔之间的电气绝缘性,在端子引线中的与外装体的密封部对应的部分安装有绝缘用树脂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6)。但是,端子引线与树脂膜之间的紧密接触性因电解液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降低。为了防止这一不良情况,在以往的端子引线中,有时会在金属基材的整个表面上通过涂布法等形成含有壳聚糖(chitosan)或其衍生物的壳聚糖层来作为表面涂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6)。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9-387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0275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6548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17097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245000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6-202577号公报但是,这种表面涂层的电阻率比端子引线的金属基材的电阻率大。由此,在表面涂层以均匀的涂布量形成在端子引线的金属基材的整个表面上的情况下,当将电池元件的集电体、母线(bus bar)等被连接部件电连接到该端子引线上时,会发生夹置在端子引线与被连接部件之间的表面涂层成为电阻部而导致两者间的电阻变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若为了减小电阻而减少表面涂层的附着量,则会发生端子引线与树脂膜之间的紧密接触性降低,从而导致外装体内的电解液容易从两者间的间隙向外装体的外侧漏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技术背景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容纳在外装体内的电解液等被容纳流体向外装体的外侧漏出且与被连接部件之间的电阻还能够被抑制得较小的端子引线、该端子引线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端子引线的电化学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及优点能够从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明确。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手段。〔I〕一种端子引线,具有配置在容纳电化学要素的外装体的内侧的内端部、和配置在外装体的外侧的外端部,并具有作为基材的板状金属基材,并且,在与外装体的密封部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绝缘用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设置有表面涂层,并且,配置在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布量比配置在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少。〔2〕根据前项I所述的端子引线,其中,表面涂层含有从由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化合物。〔3〕一种端子引线的制造方法,所述端子引线具有配置在容纳电化学要素的外装体的内侧的内端部、和配置在外装体的外侧的外端部,并具有作为基材的板状金属基材,并且,在与外装体的密封部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绝缘用树脂膜,所述端子引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切断工程,将在金属基材的条形材料的厚度方向两面设置有表面涂层的端子弓I线的条形材料切断成规定长度,在端子弓I线的条形材料中,配置在金属基材的条形材料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布量比配置在金属基材的条形材料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少。〔4〕根据前项3所述的端子引线的制造方法,其中,表面涂层含有从由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化合物。〔5〕一种电化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前项I或2所述的端子引线。专利技术的效果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 在前项〔I〕的端子引线中,通过在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设置表面涂层,能够防止容纳在外装体内的电解液等被容纳流体的漏出。而且,通过使配置在端子引线的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布量比配置在端子引线的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少,能够将端子引线与被连接部件之间的电阻抑制得较小。在前项〔2〕的端子引线中,由于表面涂层含有从由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所以能够确实地提高端子引线与绝缘用树脂膜的紧密接触性。在前项〔3〕的端子引线的制造方法中,能够高效地得到前项〔I〕或〔2〕的端子引线。在前项〔4〕的端子引线的制造方法中,由于表面涂层含有从由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所以能够确实地提高端子引线与绝缘用树脂膜的紧密接触性。在前项〔5〕的电化学设备中,能够起到与前项〔I〕或〔2〕的端子引线的效果相同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引线的、作为电化学设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X-X线剖视图。图3是带绝缘用树脂膜的端子引线的立体图。图4是带绝缘用树脂膜的端子引线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的Yl-Yl线剖视图。图6是图4中的Y2-Y2线剖视图。图7是端子引线的金属基材的条形材料的立体图。图8是端子引线的条形材料的俯视图。图9是图8中的Z-Z线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端子引线IA:正极侧端子引线IB:负极侧端子引线Ia:端子引线的内端部Ib:端子引线的外端部IZ:端子引线的条形材料2:金属基材2p、2p: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2pa、2pa: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宽度方向两端部2pb: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宽度方向中间部2s、2s:金属基材的宽度方向两侧面TL:金属基材的条形材料3:表面涂层3a、3a: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两端部3b: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4:绝缘用树脂膜6:电池元件(电化学要素)7:集电体(被连接部件)9:外装体9x:外装体的密封部10:锂离子二次电池(电化学设备)15:母线(被连接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在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引线I是在作为电化学设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上作为正极侧端子引线IA和/或负极侧端子引线IB而具备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中,端子引线I被分别用于正极侧端子引线IA和负极侧端子引线1B。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中,在其外装体9内容纳有作为电化学设备的电化学要素的电池元件6。外装体9与以往的外装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引线,具有配置在容纳电化学要素的外装体的内侧的内端部、和配置在外装体的外侧的外端部,并具有作为基材的板状金属基材,并且,在与外装体的密封部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绝缘用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设置有表面涂层,并且,配置在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布量比配置在金属基材的厚度方向两面中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表面涂层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涂布量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大祐渡边拓郎横井庆一畑浩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