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3508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或透明基底及聚合物层,所述聚合层设于所述基底上,所述基底或所述聚合物层表面上图形化有网格状沟槽,所述网格状沟槽中填充有导电材料以形成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的外围还印刷有引线,且所述引线与所述网格状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另外,还提出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上述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沟槽中填充导电材料后形成感应区域,而引线系用印刷的方式形成并与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使透明导电膜的引线的良率比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透明导电膜是具有良好导电性,及在可见光波段具有高透光率的一种薄膜。目前透明导电膜已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光伏器件、触控面板和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ITO —直主导着透明导电膜的市场。但是在诸如触摸屏等大多数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曝光、显像、蚀刻及清洗等多道工序对透明导电膜进行图形化,即根据图形设计在基片表面形成固定的导电区域和绝缘区域。相较而言,使用印刷法直接在基材的指定区域形成金属网格,可以省去图形化的工艺过程,具有低污染、低成本等诸多优点。其网格线为导电性良好的金属,不透光,线宽度在人眼的分辨率以下;无线条的区域为透光区域。通过改变线条的宽度和网格形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控制透明导电膜的表面方阻和透光率。传统印刷技术制备的导电膜中,位置传感器感应区和引线区的网格密度不同,感应区网格周期大,网格密度比较大,而引线的网格周期小,网格比较密;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引线区域容易出现不良,影响导电性能、附着力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引线的导电性能及附着力好的。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或透明基底及聚合物层,所述聚合层设于所述基底上,所述基底或所述聚合物层表面上图形化有网格状沟槽,所述网格状沟槽中填充有导电材料以形成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的外围还印刷有引线,且所述引线与所述网格状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区域为可视区域,所述感应区域的透过率大于8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通过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为网格或线段,且线段的宽度为50 μ m 200 μ m,高度为5 μ m 10 μ m,所述网格宽度为2 6微米,厚度为5 10微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沟槽形成的网格为规则网格或随机不规则网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区域边缘设有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相连的线段,所述引线的导电材料通过所述线段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连接;或所述引线为网格线,并且所述弓I线通过节点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连接。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所述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均图形化有网格状沟槽,所述网格状沟槽中填充有导电材料以形成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的外围还印刷有引线,且所述引线与所述网格状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通过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区域边缘设有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相连的线段,所述引线的导电材料通过所述线段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连接;或所述引线为网格线,并且所述弓I线通过节点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连接。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或透明基底及聚合物层,所述聚合层设于所述基底上,所述基底或所述聚合物层表面上图形化有网格状的第一沟槽,所述网格状的第一沟槽中填充有导电材料以形成第一感应区域,所述第一感应区域的外围还印刷有第一引线,且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网格状第一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区域和第一引线之上还另设有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层表面图形化有网格状的第二沟槽,所述网格状的第二沟槽中填充有导电材料以形成第二感应区域,所述第二感应区域的外围还印刷有第二引线,且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网格状第二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区域与所述第一感应区域彼此绝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通过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感应区域边缘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第二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相连的线段,所述第一、第二引线的导电材料通过所述线段与所述第一、第二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连接;或所述第一、第二引线为网格线,且所述第一、第二引线分别通过节点与所述第一、第二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连接。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透明基底或设有聚合物层的透明基底,在所述基底或所述聚合物层表面上图形化形成网格状沟槽;在所述沟槽中填充导电材料,以形成感应区域;在所述感应区域的外围印刷引线,且所述引线与所述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感应区域和所述引线上涂聚合物层;在所述聚合物层表面再次图形化形成网格状沟槽;在所述聚合物层表面的网格状沟槽中填充导电材料,以形成感应区域;在所述聚合物层上的感应区域外围印刷引线,且所述引线与所述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所述聚合物层表面形成的感应区域与所述基底或所述聚合物层表面形成的感应区域彼此绝缘。上述,沟槽中填充导电材料后形成感应区域,而引线系用印刷的方式形成并与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使导电膜的引线的良率比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透明导电膜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透明导电膜的网格状沟槽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透明导电膜的示意图;图4和图5为实施例三的透明导电膜的示意图;图6和图7为实施例四的透明导电膜的示意图8和图9为一个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膜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一个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膜的感应区域和引线一种方式的电连接的示意图;图11为一个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膜的感应区域和引线另一种方式的电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传统技术采用印刷法在基底上一次性形成感应区域和引线,而以下实施例的的构思则是:先在基底上图案化形成网格状的沟槽,然后在沟槽中填充导电材料以形成感应区域,最后在感应区域外围印刷引线,使引线与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这样,可避免传统技术中采取印刷法生产时,由于感应区域和引线密度不同,造成的引线良率不高的缺陷,从而保证引线的导电性能及附着力。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膜100包括基底110和涂布在基底110上的第一压印胶层(聚合物层)120。基底110具有第一表面112和与第一表面112相对的第二表面114。第一压印胶层120涂在第一表面112上。第一压印胶层120上图形化有网格状的第一沟槽122,换言之,第一沟槽122围成很多个网格,网格线是沟槽。网格可以是规则网格,如正多边形,或为随机不规则网格。第一沟槽122中填充有导电材料124,由此,第一沟槽122所在区域即形成第一感应区域。第一压印胶层120上于第一感应区域的外围印刷有第一引线126,且第一引线126与第一沟槽122中填充的导电材料124电连接。第一引线126为网格或线段,且线段的宽度为50 μ m 200 μ m,高度为5 μ m 10 μ m,网格宽度为2 6微米,厚度为5 10微米。本实施例中,基底110可以为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基底,如玻璃,也可以是柔性透明基底,可以应用于触控领域。第一感应区域用以供使用者触碰以实现感应。第一感应区域为可视区域,其中导电材料124所在区域为导电区,而第一沟槽122形成的网格则为透光区。第一感应区域的透光率和基底110自身的透光率以及导电区的面积大小有关,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区域的透光率为大于85%。本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膜100制备方法如下:1、在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2上涂布第一压印胶层120。可采取刮涂、喷涂等手段涂布一层 UV (Ultraviolet Rays,紫外)胶。2、在第一压印胶层120上图形化成网格状的第一沟槽122。利用蚀刻等方法在第一压印胶层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或透明基底及聚合物层,所述聚合层设于所述基底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或所述聚合物层表面上图形化有网格状沟槽,所述网格状沟槽中填充有导电材料以形成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的外围还印刷有引线,且所述引线与所述网格状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或透明基底及聚合物层,所述聚合层设于所述基底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或所述聚合物层表面上图形化有网格状沟槽,所述网格状沟槽中填充有导电材料以形成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的外围还印刷有引线,且所述引线与所述网格状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为可视区域,所述感应区域的透过率大于8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通过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为网格或线段,且线段的宽度为50 μ m 200 μ m,高度为5 μ m 10 μ m,所述网格宽度为2 6微米,厚度为5 10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形成的网格为规则网格或随机不规则网格。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边缘设有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相连的线段,所述引线的导电材料通过所述线段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连接;或所述引线为网格线,并且所述引线通过节点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连接。7.—种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均图形化有网格状沟槽,所述网格状沟槽中填充有导电材料以形成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的外围还印刷有引线,且所述引线与所述网格状沟槽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通过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边缘设有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相连的线段,所述引线的导电材料通过所述线段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连接;或所述引线为网格线,并且所述引线通过节点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电连接。10.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或透明基底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育龙张晟郭胜波陈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