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包括机油精滤器,所述机油精滤器可拆卸式外置固定于曲轴箱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右曲轴箱盖外部设置外置机油精滤器,有效增加过滤面积,满足机油全过滤的需求,使其过滤效果好且持久,使用成本低且维护保养方便、可靠,并且外露在空气中,可以对机油起到一定冷却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的发动机,各润滑点都得到有效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延长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并解决了烧蚀轴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及其发动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大多采用离心式机油精滤方式,少部分采用独立纸质滤芯过滤。离心式机油精滤方式过滤效果取决于发动机转速和机油滤清器的容积,过滤效果较差,发动机转速较低时,较大颗粒的脏物不能得到有效过滤;长期使用后,随着脏物堆积过多,过滤效果逐渐变差,最后失效;并且离心式机油精滤方式,位于曲轴端部,维护、清洗必须拆卸边盖及相关部件,维护保养及不方便。独立纸质滤芯过滤方式,过滤面积受体积的限制而较小,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使用成本较高。并且,离心式机油精滤方式或纸质滤芯过滤方式,只是过滤了进入曲轴的润滑油,其余润滑点的机油未得到精滤,对各转动部分为轴承的结构可以勉强应对,但如果转动部分使用轴瓦的结构,就容易出现因润滑油不清洁而烧蚀轴瓦。因此,需要对摩托车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进行改进,有效增加过滤面积,满足机油全过滤的需求,使其过滤效果好且持久,使用成本低且维护保养方便、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及其发动机,有效增加过滤面积,满足机油全过滤的需求,使其过滤效果好且持久,使用成本低且维护保养方便、可靠。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包括机油精滤器,所述机油精滤器可拆卸式外置固定于曲轴箱盖;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为活塞式发动机,与普通的活塞式发动机相同,具有缸头组件、凸轮轴组件、火花塞、活塞连杆组件、缸体和曲轴箱,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曲轴箱包括箱体、左曲轴箱盖和右曲轴箱盖,本实施例中,机油精滤器可拆卸式外置固定于右曲轴箱盖;当然,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还包括机油粗滤器和机油泵,机油粗滤器在图中未标示,机油泵则如图1所示串接在右曲轴箱盖的主油道上,油泵和粗滤器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所述机油精滤器出油端通过管接头与曲轴箱盖内油道进油端相连通,所述管接头两端分别对应螺纹连接于所述机油精滤器和曲轴箱盖;管接头两端分别通过螺纹管段与机油精滤器和发动机曲轴箱盖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易于更换和清洗;管接头为内中空结构,可使机油精滤器与发动机曲轴箱盖内的油道相连通,使机油顺利的从机油精滤器中进入发动机曲轴箱。进一步,所述机油精滤器包括壳体、压板、滤芯总成和用于将所述滤芯总成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固定装置,所述滤芯总成包括中心管和外套固定于所述中心管的滤芯,所述滤芯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进油腔,所述中心管上设置有与所述滤芯相连通的径向通孔,所述中心管出油端与所述管接头进油端相连通,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油腔和曲轴箱盖内出油道的进油口,所述压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管同轴并用于与所述管接头连接的螺纹孔;机油从进油孔进入进油腔,并经过滤芯通过中心管径向通孔进入中心管,最后经过管接头进入曲轴箱盖内油道;进油腔可提供较大的过滤面积,保证过滤效果,并且壳体还对机油有一定的冷却作用。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盖板1、盖板II和压缩弹簧,所述盖板I与盖板II分别固定压盖于所述滤芯两端,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对应连接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盖板II外壁并将所述滤芯总成弹力压靠于所述压板内侧,所述盖板I上设置有与所述压板的螺纹孔同轴的圆孔;确保滤芯与壳体之间存在间隙,结构设计合理,利于机油过滤。进一步,所述中心管内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机油精滤器内部机油压力的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与所述盖板II固定连接;压力控制阀结构由压板、阀体和弹簧构成,压板外侧加装有垫片;当机油精滤器的滤芯上杂质过多造成堵塞时,压力控制阀开始工作,调节机油精滤器内部压力,使得机油不经过滤芯而直接进入中心管,送入发动机曲轴箱内部油道。进一步,所述机油精滤器与右曲轴箱盖接触处加装有密封圈I,所述密封圈I通过固定板固定;可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机油泄漏。进一步,所述压板和盖板I之间还加装有密封圈II ;进一步限制油漏,加强密封效果O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安装有所述的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发动机各润滑点都得到有效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延长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并解决了烧蚀轴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通过在右曲轴箱盖外部设置外置机油精滤器,有效增加过滤面积,满足机油全过滤的需求,使其过滤效果好且持久,使用成本低且维护保养方便、可靠,并且机油精滤器机壳外露在空气中,可以对机油起到冷却作用;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的发动机,各润滑点都得到有效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延长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并解决了烧蚀轴瓦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机油精滤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机油精滤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包括机油精滤器1,所述机油精滤器I可拆卸式外置固定于曲轴箱盖;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为活塞式发动机,与普通的活塞式发动机相同,具有缸头组件18、凸轮轴组件19、火花塞20、活塞连杆组件21、缸体22和曲轴箱,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曲轴箱包括箱体23、左曲轴箱盖24和右曲轴箱盖2,本实施例中,机油精滤器I可拆卸式外置固定于右曲轴箱盖2 ;当然,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还包括机油粗滤器和机油泵,机油粗滤器在图中未标示,机油泵则如图1所示串接在右曲轴箱盖2的主油道上,油泵和粗滤器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油精滤器I出油端通过管接头3与曲轴箱盖2内油道进油端相连通,所述管接头3两端分别对应螺纹连接于所述机油精滤器I和曲轴箱盖2 ;管接头两端分别通过螺纹管段与机油精滤器和发动机曲轴箱盖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易于更换和清洗;管接头为内中空结构,可使机油精滤器与发动机曲轴箱盖内的油道相连通,使机油顺利的从机油精滤器中进入发动机曲轴箱。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油精滤器I包括壳体4、压板5、滤芯总成和用于将所述滤芯总成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固定装置,所述滤芯总成包括中心管6和外套固定于所述中心管6的滤芯7,所述滤芯7与所述壳体4之间形成进油腔,所述中心管6上设置有与所述滤芯7相连通的径向通孔9,所述中心管6出油端与所述管接头3进油端相连通,所述压板5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油腔和曲轴箱盖内出油道的进油口 9a,所述压板5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管6同轴并用于与所述管接头3连接的螺纹孔;机油从进油孔进入进油腔,并经过滤芯通过中心管径向通孔进入中心管,最后经过管接头进入曲轴箱盖内油道;进油腔可提供较大的过滤面积,保证过滤效果,并且壳体还对机油有一定的冷却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盖板I 8、盖板II 8a和压缩弹簧15,所述盖板I 8与盖板II 8a分别固定压盖于所述滤芯7两端,所述压缩弹簧15两端对应连接所述壳体4内壁和所述盖板II 8a外壁并将所述滤芯总成弹力压靠于所述压板5内侧,所述盖板I 8上设置有与所述压板5的螺纹孔同轴的圆孔;确保滤芯与壳体之间存在间隙,结构设计合理,利于机油过滤。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6内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机油精滤器内部机油压力的压力控制阀10,所述压力控制阀10与所述盖板II 8a固定连接;压力控制阀结构由压板11、阀体12和弹簧I 13构成,压板外侧加装有垫片14 ;当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包括机油精滤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精滤器(1)可拆卸式外置固定于曲轴箱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包括机油精滤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精滤器(I)可拆卸式外置固定于曲轴箱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精滤器(I)出油端通过管接头(3 )与曲轴箱盖(2 )内油道进油端相连通,所述管接头(3 )两端分别对应螺纹连接于所述机油精滤器(I)和曲轴箱盖(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精滤器(I)包括壳体(4)、压板(5)、滤芯总成和用于将所述滤芯总成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固定装置,所述滤芯总成包括中心管(6)和外套固定于所述中心管(6)的滤芯(7),所述滤芯(7)与所述壳体(4)之间形成进油腔,所述中心管(6)上设置有与所述滤芯(7)相连通的径向通孔(9),所述中心管(6)出油端与所述管接头(3)进油端相连通,所述压板(5)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油腔和曲轴箱盖内出油道的进油口(9a),所述压板(5)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管(6)同轴并用于与所述管接头(3)连接的螺纹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机油过滤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良兵,欧阳先君,赵建平,彭发碧,
申请(专利权)人: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