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7974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捻机,属于纺织机械领域。现有直捻机存在外纱张力控制不精确、气圈形态无法达到最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加捻盘和外纱张力器之间的外纱纱路上设置外纱传感器检测外纱线速度和外纱张力,在超喂装置和匀捻器之间的股纱纱路上设置股纱传感器检测股纱线速度和股纱张力,在锭子驱动电机上设置电机传感器检测电机转速和电流,外纱张力器和超喂装置的超喂轮分别由单独的电机驱动,与电机连接的控制系统分别与外纱传感器、股纱传感器、电机传感器连接,控制系统以外纱线速度、外纱张力、锭子驱动电机转速、电流、股纱线速度、股纱张力为参数,控制外纱张力器匀速或变速主动送线,调节股纱牵引速度,使外纱的张力值满足能使包缠角最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
,尤其与一种低能耗、低噪音的直捻机有关。
技术介绍
直捻机是一种主要用于将两股纱线直接并合成股纱,加捻成帘子线,并卷绕成平行筒子的纺织机械。并合加捻时,两股纱线分别从两个纱线卷装引入,其中一个纱线卷装置于旋转的锭子中,另一股纱线在锭子的加捻盘中穿过从锭子外通过,然后两股纱线并合进入匀捻器,形成了内纱和外纱,外纱在锭子旋转过程中会形成气圈。在纱线被从加捻盘引入到气圈之前,外纱至少部分包缠在加捻盘上,由于包缠形成的包缠角的大小影响捻线的能耗和噪音,包缠角越大,能耗和噪音越大,而气圈的形态(主要是气圈直径大小)直接影响包缠角的大小。现有捻线机通过磁滞制动器控制外纱张力来实现最小气圈直径,减小包缠角。由于外纱纱路比较长,外纱张力控制不精确,气圈形态无法达到最佳,难以达到最大限度的f倉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捻线机采用磁滞制动式外纱张力控制不能精确控制、气圈形态无法达到最佳的问题,提供一种使外纱气圈达到能使外纱在加捻盘上的包缠角最小的直捻机,有效节约能耗、降低噪音。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捻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锭子、锭子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捻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锭子(2)、锭子驱动电机(19)、匀捻器(7)、超喂装置(9)、卷取装置和控制系统(17),锭子包括纱罐和位于纱罐底部的加捻盘(1),在加捻盘(1)上游的外纱纱路上设置外纱张力器(15),在锭子(2)和匀捻器(7)的内纱纱路上设置内纱张力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纱张力器(15)和超喂装置(9)的超喂轮分别由单独的电机驱动,电机都与控制系统(17)连接,由控制系统控制运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捻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锭子(2)、锭子驱动电机(19)、匀捻器(7)、超喂装置(9)、卷取装置和控制系统(17),锭子包括纱罐和位于纱罐底部的加捻盘(1),在加捻盘(I)上游的外纱纱路上设置外纱张力器(15),在锭子(2)和匀捻器(7)的内纱纱路上设置内纱张力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纱张力器(15)和超喂装置(9)的超喂轮分别由单独的电机驱动,电机都与控制系统(17)连接,由控制系统控制运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捻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捻盘(I)和所述外纱张力器(15)之间的外纱纱路上设置外纱传感器(14),外纱传感器(14)与所述的控制系统(17)连接,向控制系统反馈感应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直捻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超喂装置和所述匀捻器之间的股纱纱路上设置股纱传感器,股纱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系统连接,向控制系统反馈感应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直捻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锭子驱动电机(19)上设置电机传感器(18),电机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辉张超马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