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湿热定捻系统,包括空心通道,空心通道一端开一缝隙,另一端与具有良好导热功能的材料构成的支架相连,支架上装有温度可设定的发热装置,该装置产生的热能可通过导热支架传递到空心通道。空心通道两端的侧面各开有孔,通过孔与气体输送管道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湿热定捻系统:采用封闭空心通道并配合上下结构的湿气进出方式可有效提高湿热气流的利用效率;可实现大幅度减少纱线有害毛羽,使纱线表面光洁;可有效提高单纱强力;可有效实现纱线内应力平衡,降低纱体内部残余扭矩,有利于后续织造加工;对提高成纱综合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环锭纺纱新
,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加装在环锭细纱机上以实现降低纱线毛羽,提高成纱强力,降低纱线残余扭矩的湿热定捻系统。
技术介绍
环锭纺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纺纱技术,但是该项技术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而增加了毛羽的产生量,同时加捻三角区中因边纤维与中心纤维的长度、伸长率及应力差异,加捻成纱过程中使纤维沿径向内外转移,反复包卷。一方面边纤维的头尾端不易被包卷入纱条而形成毛羽;同时边纤维与中心纤维受张力不同,在拉伸时不同时断裂,因而不能充分利用每根单纤维的强力而降低单纱强度。因此,对于环锭纺纱技术的改进尤其是大幅减少成纱毛羽、降低纱线残余扭矩一直是纺纱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并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湿润方法是一种对环锭纺改进的常见方法之一,专利“湿润纺纱法及其纺纱装置(200710162055. 2)”中将一种湿润方法引入到环锭纺中,给出一种湿润纺纱方法,以实现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成纱质量。但是该方法的保湿工作面完全开放使得气流的利用效率较低,润湿效果不充分。针对此本专利技术将一种湿热定捻系统引入到环锭纺中,实现单股纱线在具有一定湿热度的封闭通道内的定捻,使纱线在国标回潮率要求范围内大幅度较少毛羽,增加单纱强力,降低纱线内部残余扭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给出一种能大幅度降低纱线毛羽,提高成纱强力,降低纱线残余扭矩的湿热定捻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在环锭细纱机上加装单股纱线的湿热定捻系统,纱线自前罗拉钳口引出后,能在湿热定捻系统的封闭通道内受到具有一定湿热度气流的吹拂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湿热定捻系统包括空心通道,该通道的长度为20 30mm,为便于纱线接头,在空心通道一端开一缝隙,缝隙的弧长大于0小于1_,纺纱时纱线从该弧形的缝隙穿过进入空心通道,设该端为通道前端;后端与具有良好导热功能的材料构成的支架相连,支架上装有温度可设定的发热装置,该装置产生的热能可通过导热支架传递到空心通道。空心通道两端的侧面各开有孔,通过孔与气体输送管道相连,湿气从一根气体输送管道经孔进入空心通道,再从另一孔经气体输送管道排出,开孔的位置优选分别靠近空心通道两端。优选地,空心通道除弧形缝隙部分的外部包裹有一层绝热材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便于调节纱线在空心通道中的位置,细纱机的车面上开有椭圆形的孔,连接支架通过螺丝固定在椭圆形孔中,使得支架可沿着左右方向(椭圆形孔的长轴方向)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实现纱线在空心通道左右方向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的调节,调节范围以空心通道中心为原点左右3 4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封闭空心通道并配合上下结构的湿气进出方式可有效 提闻湿热气流的利用效率;可实现大幅度减少纱线有害毛羽,使纱线表面光洁;可有效提 高单纱强力;可有效实现纱线内应力平衡,降低纱体内部残余扭矩,有利于后续织造加工; 对提高成纱综合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湿热定捻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湿热定捻系统I包括由陶瓷材料构成的圆柱形空 心通道1,空心通道I长度为25_,半径5_,在空心通道I前端开有缝隙2,空心通道I后 端与具有良好导热功能的材料构成的支架3相连,支架3通过螺丝固定在细纱机的车面上 的椭圆形孔14中,在支架3与车台面相连接的一端上装有温度可设定的发热装置13,空心 通道I除弧形缝隙部分2的外部包裹有一层绝热材料4,在圆柱形空心通道I上含有进气系 统II和出气系统III,在距离空心通道上端8mm的左侧开有半径为3mm的圆孔6,距离空心 通道下端的右侧开有半径为3_的圆孔5,在外层绝热材料4上开有圆孔7和圆孔8,气体 输送管9的一端通过绝热材料4上的圆孔7与空心通道I上的圆孔5相连,另一端与L型 两通气动接头10的一端相连,L型两通气动接头10的另一端与超声波加湿器相连,组成进 气系统II ;气体输出管11的一端通过绝热材料4上的圆孔8与空心通道上的圆孔6相连, 另一端与L型两通气动接头12的一端相连,L型两通气动接头12的另一端与排气通道相 连,组成出气系统III。装置主要工作方式为纺纱时,纱线从弧形的缝隙2穿过进入空心通道I完成接 头,纺纱过程中,纱线自前罗拉钳口引出后,在湿热定捻系统的空心通道I内受到具有一定 湿热度气流的吹拂或者吸附作用,实现大幅度减少纱线有害毛羽,使纱线表面光洁,同时完 成纱线的定捻,有效实现纱线内应力平衡,降低纱体内部残余扭矩。权利要求1.一种湿热定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通道,所述空心通道的一端开有一缝隙,另一端与具有良好导热功能的支架相连,所述支架上装有发热装置,所述空心通道侧面开有两孔,通过孔与气体输送管道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热定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通道的长度为20 3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热定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通道一端的缝隙的弧长大于O小于Imnin4.如权利要求道两端。5.如权利要求裹有一层绝热材料。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热定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位置优选分别靠近空心通 I所述的湿热定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通道除缝隙部分的外部包 I所述的湿热定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通道由陶瓷材料构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湿热定捻系统,包括空心通道,空心通道一端开一缝隙,另一端与具有良好导热功能的材料构成的支架相连,支架上装有温度可设定的发热装置,该装置产生的热能可通过导热支架传递到空心通道。空心通道两端的侧面各开有孔,通过孔与气体输送管道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湿热定捻系统采用封闭空心通道并配合上下结构的湿气进出方式可有效提高湿热气流的利用效率;可实现大幅度减少纱线有害毛羽,使纱线表面光洁;可有效提高单纱强力;可有效实现纱线内应力平衡,降低纱体内部残余扭矩,有利于后续织造加工;对提高成纱综合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档编号D01H13/28GK102995192SQ20121056615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专利技术者谢春萍, 徐伯俊, 苏旭中, 刘新金, 张洪 申请人:江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热定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通道,所述空心通道的一端开有一缝隙,另一端与具有良好导热功能的支架相连,所述支架上装有发热装置,所述空心通道侧面开有两孔,通过孔与气体输送管道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春萍,徐伯俊,苏旭中,刘新金,张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