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95363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液压集成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在保证元件标准化、通用化的同时,能耗损失低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一进油路与集成阀组的进油口P1连通,第二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二进油路与集成阀组的进油口P2连通;集成阀组的工作油口A通过第一工作油路分别与第一举升多级缸的举升腔和第二举升多级缸的举升腔相连通,集成阀组的工作油口B通过第二工作油路分别与第一举升多级缸的迫降腔和第二举升多级缸的迫降腔相连通,集成阀组的回油口T通过第一回油路与油箱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在矿用自卸车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种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属于液压集成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能够生产大吨位的矿山运输车,其中液压控制系统是大吨位运输车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国外同类产品的液压控制系统均采用传统的专用控制阀块,标准化、通用化差造成备件昂贵、交货周期长、用户成本居高不下,国内生产的大吨位自卸车液压控制系统关键元件多采用进口元件,供货周期长且能耗损失大。为满足国内大吨位矿山运输车的需要,开发新的液压控制系统已成迫切之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保证元件标准化、通用化的同时,能耗损失低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液压泵、第二液压泵、第三液压泵、第一举升多级缸、第二举升多级缸、先导控制阀、集成阀组,所述第一液压泵、第二液压泵和第三液压泵为三联泵,第一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一进油路与集成阀组的进油口 Pl连通,第二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二进油路与集成阀组的进油口 P2连通;集成阀组的工作油口 A通过第一工作油路分别与第一举升多级缸的举升腔和第二举升多级缸的举升腔相连通,集成阀组的工作油口 B通过第二工作油路分别与第一举升多级缸的迫降腔和第二举升多级缸的迫降腔相连通,集成阀组的回油口 T通过第一回油路与油箱连通; 所述第二工作油路上设置有单向平衡阀; 第三液压泵的出油口经第三进油路与先导控制阀的进油口 PO连通,先导控制阀的工作油口 Al通过举升先导油路与集成阀组的举升控制油口 X3连通,先导控制阀的工作油口BI经过迫降先导油路与集成阀组的迫降控制油口 X4连通,先导控制阀的回油口 Tl通过第二回油路与油箱连通。集成阀组包括以下元件:第一液控换向阀、第二液控换向阀、单向阀、溢流阀、第一电磁换向阀、测压接头,上述各部件通过内部设有液压油流动通道的油路块联接组合而成; 所述集成阀组的油路结构为: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与第二液控换向阀左位时,进油口Pl与工作油口 A之间通过第一液控换向阀连通,进油口 P2与工作油口 A之间通过第二液控换向阀连通,工作油口 B与回油口 T之间通过第二液控换向阀连通;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与第二液控换向阀右位时,进油口 P2与工作油口 B之间通过第二液控换向阀连通,工作油口A与回油口 T之间通过第一液控换向阀与第二液控换向阀连通;连接进油口 Pl与回油口 T之间、连接进油口 P2与回油口 T之间、连接工作油口 B与回油口 T之间的油路上均连接有溢流阀;连接进油口 Pl与第一液控换向阀之间、进油口 P2与第二液控换向阀之间、回油口T与工作油口 B之间的油路上均设有单向阀;决定第一液控换向阀和第二液控换向阀左位换向的先导油路在油路块内汇合后与举升控制油口 X3连通,决定第一液控换向阀和第二液控换向阀右位换向的先导油路在油路块内汇合后与迫降控制油口 X4连通;决定第二液控换向阀右位换向的先导油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左位换向可连通第二液控换向阀右位先导油腔与泄油口 X5。第三齿轮泵提供的压力油通过先导控制阀进入第一液控换向阀和第二液控换向阀的左位换向先导腔,或通过先导换向阀进入第一液控换向阀和第二液控换向阀的右位换向先导腔,决定第一液控换向阀和第二液控换向阀换向。所述先导控制阀举工作油口 Al与油箱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换向阀,通过第二电磁换向阀连通举升先导油路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一举升多级缸的举升腔和第二举升多级缸的举升腔与油箱的油路上设置有行程开关阀。连接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的举升工作油口和第二液控换向阀的举升工作油口与液控阀组的工作油口 A的油路上处均设置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均为单向节流阀插装件。所述溢流阀均为溢流阀插装件,所述单向阀均为单向阀插装件。所述第一液压泵为恒压变量泵,所述第二液压泵和第三液压泵均为齿轮泵。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集成阀组选用标准通用的液压元件集成专用的液压控制系统,标准化、通用性好。2、本专利技术中的液压系统采用了举升时双泵合流、下降时单泵供压力油的方案,SP举升时第一液压泵与第二液压泵压力油合流进入第一、二举升多级缸举升腔;下降时第一液压泵自适应不输出流量,第二液压泵单独供压力油进入第一、二举升多级缸迫降腔;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各种工况下流量的合理分配,达到了节能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举升合流时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提供的高压油分别经第一液控换向阀和第二液控换向阀合流后进入第一、二举升多级缸举升腔,最大流量可至1400L/min,下降时第二液压泵单独供压力油经相应液控换向阀进入第一、二举升多级缸迫降腔,迫降回油经两液控换向阀流回油箱,第一进油路、第二进油路均并联溢流阀来设定举升时的系统压力,第二工作油路并联低压溢流阀用来设定迫降时的系统压力,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各种工况下压力的合理分配,达到了节能的效果。4、本专利技术中液压系统采用了独立的先导控制油路,即第三液压泵独立供油,先导换向阀采用了常规的装有溢流阀的三位四通多路阀,在举升先导控制油路上并联二位二通电磁阀,通过电磁铁的得电,使举升先导油路卸荷,第一、二液控换向阀复位从而实现举升车厢过程中任意位置的保持,通用性优,控制简单方便,安全可靠。5、本专利技术行程开关阀连接第一、二举升多级缸举升腔与油箱,通过行程开关阀的切换,使第一、二举升多级缸举升腔油路接油箱,与单向阀配合,防止行车时的液压冲击。6、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液控换向阀的迫降先导油路设置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通过电磁铁得电实现该液控换向阀迫降先导油路的卸荷,第二液控换向阀复位,该换向阀迫降主回油路被阻断,迫降回油只能经其余液控换向阀回油,通过回油节流减缓举升油缸的下降速度,具备慢降功能。7、本专利技术整套系统包括三联泵即第一联为恒压变量泵、第二、第三联为齿轮泵,油箱、高压过滤器,举升多级缸,行程开关阀,先导换向阀,过滤器,采用常规液控换向阀与螺纹插装阀组成的集成阀组,一旦出现故障,只需维修或更换某个通用液压元件,而不必整体报废,可靠性高,成本低,故障易于诊断、维修快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集成阀组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集成阀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第一液压泵、2为第二液压泵、3为第三液压泵、4为第一举升多级缸、5为第二举升多级缸、6为第一进油路、7为第二进油路、8为第三进油路、9为集成阀组、10为第一工作油路、11为第二工作油路、12为第一回油路、13为油箱、14为先导控制阀、15为第一液控换向阀、16为第二液控换向阀、17为单向平衡阀、18为行程开关阀、19为第二电磁换向阀、20为第一电磁换向阀、21为测压接头、22为过滤器、23为节流阀、24为单向阀、25为溢流阀、26为第二回油路、27为油路块、28为举升先导油路、29为迫降先导油路。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液压泵1、第二液压泵2、第三液压泵3、第一举升多级缸4、第二举升多级缸5、先导控制阀14、集成阀组9,所述第一液压泵1、第二液压泵2和第三液压泵3为三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泵(1)、第二液压泵(2)、第三液压泵(3)、第一举升多级缸(4)、第二举升多级缸(5)、先导控制阀(14)、集成阀组(9),所述第一液压泵(1)、第二液压泵(2)和第三液压泵(3)为三联泵,第一液压泵(1)的出油口通过第一进油路(6)与集成阀组(9)的进油口P1连通,第二液压泵(2)的出油口通过第二进油路(7)与集成阀组(9)的进油口P2连通;集成阀组(9)的工作油口A通过第一工作油路(10)分别与第一举升多级缸(4)的举升腔和第二举升多级缸(5)的举升腔相连通,集成阀组(9)的工作油口B通过第二工作油路(11)分别与第一举升多级缸(4)的迫降腔和第二举升多级缸(5)的迫降腔相连通,集成阀组(9)的回油口T通过第一回油路(12)与油箱(13)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路(11)上设置有单向平衡阀(17);第三液压泵(3)的出油口经第三进油路(8)与先导控制阀(14)的进油口P0连通,先导控制阀(14)的工作油口A1通过举升先导油路(28)与集成阀组(9)的举升控制油口X3连通,先导控制阀(14)的工作油口B1经过迫降先导油路(29)与集成阀组(9)的迫降控制油口X4连通,先导控制阀(14)的回油口T1通过第二回油路(26)与油箱(1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泵(I)、第二液压泵(2)、第三液压泵(3)、第一举升多级缸(4)、第二举升多级缸(5)、先导控制阀(14)、集成阀组(9),所述第一液压泵(I)、第二液压泵(2)和第三液压泵(3)为三联泵,第一液压泵(I)的出油口通过第一进油路(6)与集成阀组(9)的进油口 Pl连通,第二液压泵(2)的出油口通过第二进油路(7)与集成阀组(9)的进油口 P2连通;集成阀组(9)的工作油口A通过第一工作油路(10)分别与第一举升多级缸(4)的举升腔和第二举升多级缸(5)的举升腔相连通,集成阀组(9)的工作油口 B通过第二工作油路(11)分别与第一举升多级缸(4)的迫降腔和第二举升多级缸(5)的迫降腔相连通,集成阀组(9)的回油口 T通过第一回油路(12)与油箱(13)连通; 所述第二工作油路(11)上设置有单向平衡阀(17); 第三液压泵(3)的出油口经第三进油路(8)与先导控制阀(14)的进油口 PO连通,先导控制阀(14)的工作油口 Al通过举升先导油路(28)与集成阀组(9)的举升控制油口 X3连通,先导控制阀(14)的工作油口 BI经过迫降先导油路(29)与集成阀组(9)的迫降控制油口 X4连通,先导控制阀(14)的回油口 Tl通过第二回油路(26)与油箱(1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成阀组(9)包括以下元件:第一液控换向阀(15)、第二液控换向阀(16)、单向阀(24)、溢流阀(25)、第一电磁换向阀(20)、测压接头(21),上述各部件通过内部设有液压油流动通道的油路块(27)联接组合而成; 所述集成阀组(9)的油路结构为: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15)与第二液控换向阀(16)左位时,进油口 Pl与工作油口 A之间通过第一液控换向阀(15)连通,进油口 P2与工作油口 A之间通过第二液控换向阀(16)连通,工作油口 B与回油口 T之间通过第二液控换向阀(16)连通;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15)与第二液控换向阀(16)右位时,进油口 P2与工作油口 B之间通过第二液控换向阀(16)连通,工作油口 A与回油口 T之间通过第一液控换向阀(15)与第二液控换向阀(16)连通;连接进油口Pl与回油口 T之间、连接进油口 P2与回油口 T之间、连接工作油口 B与回油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素丽白淑卿暴清平于跃东付毓张晟张艳云景小海杨巍杨护红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