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12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通过第一加工模具,夹紧第一轴体,在第二轴体的端面加工出第一螺纹底孔;b)、通过第二加工模具,夹紧第二轴体,通过第二加工模具上的第一定位销定位,在第一轴体的端面加工出第二螺纹底孔;c)、通过第三加工模具,夹紧第一轴体,通过第三加工模具的第二定位销定位,在第一轴体的周壁上加工第三孔,在第二轴体的端面加工出槽。利用三组加工模具对所加工的定子进行夹持,并通过加工模具上的定位销对定子进行定位,使高精度的定子加工操作过程更简单;并且使定子上所需要加工的孔位更标准,孔位之间的对位更准确;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定子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指。
技术介绍
在工件定子及定子套筒早期加工时,数控车工序车好外形后,CNC用分 度转盘夹紧铣削钻4-M2螺紋孔和垂直方向的2. 5宽槽。铣工序用分度头转 盘夹紧铣削钻背面2-M2螺紋。和轴上cj)2 (+0. 1/0. 05)孔。这样容易产生 以下缺点第一、加工的夹紧力使工件外表面夹伤、变形容易产生废品; 第二、无法保证4-M2螺紋与背面2-M2螺紋和轴上(])2 (+0. 1/+0. 05) 孔三者的位置度要求;第三、由于工件定子的材料为纯铁DT4E,CNC用4)2立铣刀加工槽难度 较大,进刀量要小。否则易断刀。在钻孔时因为是自动进刀,排削难,钻头 容易断。第四、找正空难,操作不方便,加工时间长,效率低,容易引起操作人 员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精密 度高、效率高、工艺简单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的定子是中空的阶梯轴体,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且所述的第一 轴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的第二轴体的直径,包括如下步骤a) 、通过第一加工模具,夹紧所述的第一轴体,在所述的第二轴体的 端面加工出第一螺紋底孔;b) 、通过第二加工模具,夹紧所述的第二轴体,并通过第二加工模具 上的第 一定位销与所述的第 一螺紋底孔的配合对所述的定子定位,在所述 的第一轴体的端面加工出第二螺紋底孔;C)、通过第三加工模具,夹紧所述的第一轴体,以及通过第三加工模 具的第二定位销与所述的第二螺紋底孔的配合对所述的定子定位,在所述 的第一轴体的周壁上加工第三孔,在所述的第二轴体的端面加工出槽。所述的第 一螺紋底孔有四个,所述的四个第 一螺紋底孔以所述的轴体 的轴线为中心同圓周分布。所述的四个第 一螺紋底孔同圓周等角度间隔分布。所述的第二螺故底孔有两个,所述的两个第二螺紋底孔以所述的轴体 的轴线为中心同圆周分布。所述的两个第二螺紋底孔同圓周等角度间隔分布。 所述的第三孔有两个。所述的两个第三孔同轴线,且该轴线与所述的轴体的轴线垂直相交。 所述的两个第三孔分布于与所述的第一轴体端面和第二轴体端面平行 的圆周上,且等角度间隔分布。所述的槽与所述的第一螺紋底孔成45。角分布;所述的第一螺紋底孔 与所述的第二螺紋底孔成45。角分布;所述的第三孔的轴线、所述第一螺 紋底孔的轴线和所述的轴体的轴线共面;所述的第二螺紋底孔的轴线、所 述的槽的轴线和所述的轴体的轴线共面。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的第二轴体的连接处具有倒角。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三组加工才莫具对所加工的定子进行夹持, 并通过加工模具上的定位销对所加工的定子进行定位,使高精度的定子加 工操作过程更筒单;并且使定子上所需要加工的孔位更标准,孔位之间的 对位更准确;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定子的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加工模具结构示意图2是第一加工模具工作示意图3是第一加工模具装配立体示意图;图4是第一加工模具装配平面示意图;图5是第二加工模具结构示意图6是第二加工模具工作示意图7是第二加工模具装配立体示意图;图8是第二加工模具装配平面示意图9是第三加工模具结构示意图IO是第三加工模具工作示意图ll是第三加工模具装配立体示意图12是第三加工模具装配平面示意图13是定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4是定子的两个端面的平面示意图15是定子的结构示意图16是图15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定子是中 空的阶梯轴体4,定子包括第一轴体41和第二轴体42,第一轴体和所述的 第二轴体的连接处具有倒角还具有一倒角43,第一轴体41的直径小于第 二轴体42的直径,该定子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通过第一加工模具1,夹持定子的第一轴体41,在定子的第二轴 体42的端面421铣钻四个第一螺故底孔4211;满足四个第一螺紋底孔4ni 以所述的轴体4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分布且四个第一螺紋底孔4211同圓周 等角度间隔分布,即相邻两个第一螺紋底孔4211与所在圆周的圆心的连线 的夹角为90° 。b) 、通过第二加工模具2,夹持定子的第二轴体42,配合步骤a)中铣 钻出来的第一螺紋底孔4211和第一定位销21定位,在定子的第一轴体41 的端面411铣钻两个第二螺紋底孔4111;满足两个第二螺紋底孔4111轴 体4的轴线为中心呈圓周分布,且两个第二螺故底孔4111同圓周等角度间 隔分布,即两个第二螺紋底孔4111的连线为所述圆周的直径。c) 、通过第三加工模具3,配合第二螺紋底孔4111及第二定位销31 定位,通过第二加工模具2在定子的第一轴体41的周壁上加工两个第三孔 "2;满足两个第三孔412到第一轴体41的垂直距离相等且两个第三孔412 到定子的第二轴体42的垂直距离也相等,两个第三孔412分布于与定子的 第一轴体端面41和定子的第二轴体端面42平行的圓周上,且等角度间隔分布,即两个第三孔412的连线为它们所在圓的直径;在定子的第二轴体 42的端面421铣出槽4212。通过上面的加工方法加工出来的第一螺紋底孔4211、第二螺紋底孔 4111、第三孔412及槽4212之间存在以下的位置关系槽4212与第一螺 紋底孔4211位于定子的第二端面42上且成45度角分布;第一螺紋底孔 4211与第二螺紋底孔4111分别位于平行的第二端面42和第一端面41且 成45度角分布;第三孔412的轴线、第一螺紋底孔4211的轴线和轴体4 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第二螺紋底孔4111的轴线、槽4212的轴线和轴体 4的轴线也在同一平面内;上述位置关系参见图13至图16。如图1至图4所示,利用第一加工^=莫具1夹持住定子的第一轴体41, 对定子进行定位,找正中心孔,在定子的第二轴体42的端部421铣钻出四 个第一螺紋底孔4211;即利用第一加工模具1夹持住定子的第一轴体41, 自动定位、定心夹持小25外圆,找正ct)27中心孔,铣钻出图中所示的4-M2 螺紋底孔4211为小l. 5。如图5至图8所示,利用第二加工冲莫具2夹持住定子的笫二轴体42, 以加工好的第一螺紋底孔4211位基准,找正45。角,利用第一定位销21 定位,在定子的第一轴体41的端部411铣钻出两个第二螺紋底孔4111; 即利用第二加工模具2夹持住定子的第二轴体42,以加工好的(t) 1. 5孔(即 第一螺玟底孔4211)为基准,找正45。定位销孔,自动定位、定心夹持小 27外圆,找正cj)25中心孔J先钻出图中所示的2-M2螺紋底孔4Ul为4> 1. 5。如图9至图U示,利用第三加工模具3夹持住定子的第一轴体41, 配合第二螺紋底孔"11及第二定位销31定位,在定子的第一轴体41的周 壁上加工第三孔412;在定子的第二轴体42的端面421铣出槽4212;即以 铣工加工的c]) 1. 5孔(即第二螺紋底孔4111)和第二定位销31进行定位, 夹高度56. 2尺寸,旋转两次工装夹具二钻铰(J)2 (+0.1/0. 05)孔(即第三 孔"2)。旋转工装夹具三用2. 5宽T形槽铣刀或锯片铣刀铣槽(即槽4212)。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加工方法,不难看出第一加工模具1、第二加工模具 2和第三加工模具3的构思巧妙,可以加工出各种类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子的加工方法,所述的定子是中空的阶梯轴体,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且所述的第一轴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的第二轴体的直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第一加工模具,夹紧所述的第一轴体,在所述的第二轴体的端面加工出第一螺纹底孔;b)、通过第二加工模具,夹紧所述的第二轴体,并通过第二加工模具上的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的第一螺纹底孔的配合对所述的定子定位,在所述的第一轴体的端面加工出第二螺纹底孔; c)、通过第三加工模具,夹紧所述的第一轴体,以及通过第三加工模具的第二定位销与所述的第二螺纹底孔的配合对所述的定子定位,在所述的第一轴体的周壁上加工第三孔,在所述的第二轴体的端面加工出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峰李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