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磨床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129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轴承磨床的自动上、下料机构主要包括由上料油缸(9)、上料臂(6)、截料臂(7)构成的上料机构以及由下料油缸(10)、下料臂(8)构成的下料机构,上料臂、截料臂和上料油缸(9)设置在磨床机架(11)上,上料油缸和上料臂联接,上料臂和截料臂上下相对应;下料油缸(10)和下料臂(8)设置在机架的下部,下料臂和下料油缸联接,下料臂(8)的一端和工件的定位支承(12)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利用上料臂、截料臂和下料臂的摆动动作来实现自动上下料,工件在上下料的全过程,其在各个方向上都处于受控状态,无自由状态,完全按规定方向运动,且运动过程中,工件之间隔离无磕碰,也避免了工件基准的碰伤,提高了加工精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磨床设备部件的改进,主要涉及一种轴承磨床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轴承磨床的自动上、下料机构是全自动磨床的关键部件,主要用于将待磨工件由料道输送到加工位置,磨削完毕后,再输送到下料道,完成上下料过程。传统的上、下料机构,如附图1所示,它是利用油缸4推动推杆1,用待磨工件2推动定位支承5上的已磨工件3下料,同时实现待磨工件2的上料。上述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已磨工件3由待磨工件2挤下,两工件的重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工件受力不好,导致下料不畅,极易发生卡料现象,有时会发生上料不到位的情况,工作不可靠。同时,由于在推料过程中,工作发生磕碰,造成碰伤,工件定位基准遭破坏,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及工件加工精度高的轴承磨床的自动上、下料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主要包括由上料油缸、上料臂、截料臂构成的上料机构以及由下料油缸、下料臂构成的下料机构,上料臂、截料臂和上料油缸设置在机架上,上料油缸和上料臂联接,上料臂和截料臂上下相对,下料油缸和下料臂设置在机架的下部,下料油缸和下料臂联接,下料臂的一端和工件的定位支承相对。由上可知,本技术是利用上料臂、截料臂和下料臂的摆动动作来实现自动上下料,工件在上下料的全过程,其在各个方向上都处于受控状态,无自由状态,完全按规定方向运动,且运动过程中,工件之间隔离无磕碰,也避免了工件基准的碰伤,提高了加工精度。同时,本技术可大大提高上下料的可靠性,降低了磨床的故障率,上下料迅速,加工效率高。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磨床的上下料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推杆,2、待磨工件,3、已磨工件,4、油缸,5、定位支承,6、上料臂,7、截料臂,8、下料臂,9、上料油缸,10、下料油缸,11、机架,12、定位支承,13、上料道,14、下料道。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2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由上料油缸9、上料臂6、截料臂7构成的上料机构以及由下料油缸10、下料臂8构成的下料机构,上料臂6、截料臂7和上料油缸9设置在机架11上,上料油缸9和上料臂6联接,上料臂6由滚动轴承支承并由上料油缸9驱动摆动,上料臂6和截料臂7上下相对配合,使工件在下料过程中可靠定位。在截料臂7上设置有向上复位的阻尼弹簧。下料油缸10和下料臂8设置在机架的下部,下料臂8由滚动轴承支承并由下料油缸10驱动摆动,下料臂8的一端和工件的定位支承12相对。磨削开始时,工件从上13料道滚到截料臂7上,磨床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发出信号,磨床的液压系统通过电磁阀使上料油缸9动作,其驱动上料臂摆动。在上料臂6和截料臂7的共同作用下,工件沿给定的料道匀速运动,至加工位后,工件(套圈)牢固地定位于无心夹具的定位支承12上,上料过程结束,上料臂复位。磨削结束后,PLC发出信号,液压系统通过电磁阀使下料油缸10动作,带动下料臂8摆动,将工件沿下料道14和截料臂7的下部曲面推出磨削区,即完成了下料过程。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件的全部上下料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磨床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由上料油缸(9)、上料臂(6)、截料臂(7)构成的上料机构以及由下料油缸(10)、下料臂(8)构成的下料机构,上料臂(6)、截料臂(7)和上料油缸(9)设置在磨床机架(11)上,上料油缸(9)和上料臂(6)联接,上料臂(6)和截料臂(7)上下相对应,;下料油缸(10)和下料臂(8)设置在机架(11)的下部,下料臂(8)和下料油缸(10)联接,下料臂(8)的一端和工件的定位支承(12)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磨床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截料臂(7)上设置有向上复位的阻尼弹簧。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的轴承磨床的自动上、下料机构主要包括由上料油缸(9)、上料臂(6)、截料臂(7)构成的上料机构以及由下料油缸(10)、下料臂(8)构成的下料机构,上料臂、截料臂和上料油缸(9)设置在磨床机架(11)上,上料油缸和上料臂联接,上料臂和截料臂上下相对应;下料油缸(10)和下料臂(8)设置在机架的下部,下料臂和下料油缸联接,下料臂(8)的一端和工件的定位支承(12)相对。本技术是利用上料臂、截料臂和下料臂的摆动动作来实现自动上下料,工件在上下料的全过程,其在各个方向上都处于受控状态,无自由状态,完全按规定方向运动,且运动过程中,工件之间隔离无磕碰,也避免了工件基准的碰伤,提高了加工精度。文档编号B23Q7/00GK2717613SQ200420011388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4日专利技术者屈里强, 郑晓明, 卢新超, 张磊, 张志涛, 杨望春, 吕丹枫 申请人:洛阳海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磨床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由上料油缸(9)、上料臂(6)、截料臂(7)构成的上料机构以及由下料油缸(10)、下料臂(8)构成的下料机构,上料臂(6)、截料臂(7)和上料油缸(9)设置在磨床机架(11)上,上料油缸(9)和上料臂(6)联接,上料臂(6)和截料臂(7)上下相对应;下料油缸(10)和下料臂(8)设置在机架(11)的下部,下料臂(8)和下料油缸(10)联接,下料臂(8)的一端和工件的定位支承(12)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里强郑晓明卢新超张磊张志涛杨望春吕丹枫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海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