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贴装LED,涉及发光元件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架(1)以及覆晶式LED芯片(2);支架(1)包括:基座(11),其支承面上设置有正极性基板(111)以及负极性基板(112),两基板之间形成有绝缘区(113);支架本体(12),围设在基座(11)的支承面上,且覆晶式LED芯片(2)位于支架本体(12)所围空间中;覆晶式LED芯片(2)置于绝缘区(113)上方,且其正负电极分别与正负极性基板电性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面贴装LED采用表面贴装支架固定支撑覆晶式LED芯片成本低,且能够获得最高的光效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贴装LED
本技术涉及发光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表面贴装LED。
技术介绍
随着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照明技术的日益发展,LED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采用覆晶(Flip Chip)方式进行封装的LED (以下称覆晶式LED)较一般的立体型LED封装的固晶方式简略许多,拥有更高的信赖度,且可避掉杂乱工艺,使得量产可行性大幅晋升,且兼具缩短高温烘烤的制程时间、高良率、导热效果佳、高出光量等优势,遂于市场脱颖而出,是业界竭力开展的技术。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板上芯片(Chip On Board,COB)封装方式,在覆晶式LED芯片的正负电极所电性连接的基板的结构上进行金球、锡球、或共晶焊接从而焊接覆晶式LED芯片,以实现覆晶式LED芯片的固定封装,不仅结构复杂且封装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表面贴装LED,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和简单的结构实现对覆晶式LED芯片的固定支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面贴装LED,包括:支架以及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覆晶式LED芯片;所述支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支承面上设置有正极性基板以及负极性基板,所述正极性基板以及负极性基板之间形成有绝缘区;支架本体,围设在所述基座的支承面上,且所述覆晶式LED芯片位于所述支架本体所围空间中;所述覆晶式LED芯片置于所述绝缘区上方,所述覆晶式LED芯片的正电极与所述正极性基板电性接触,所述覆晶式LED芯片的负电极与所述负极性基板电性接触。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区位于所述覆晶式LED芯片下方的部分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所述覆晶式LED芯片下表面上。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区位于所述覆晶式LED芯片下方的部分的中心线与支架本体的发光区中心线为同一条直线。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区位于所述覆晶式LED芯片下方的部分的中心线位于支架本体的发光区中心线的一侧。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区位于所述覆晶式LED芯片下方的部分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在0.05 lmm范围内,所述水平方向为与所述基座的支承面平行的方向。结合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覆晶式LED芯片的中心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发光区中心线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面贴装LED采用表面贴装支架固定支撑覆晶式LED芯片,较传统的固定支撑方式成本更低;此外,通过合理放置覆晶式LED芯片的位置,且能够获得最闻的光效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表面贴装LED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表面贴装LED的支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表面贴装LED的支架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表面贴装LED的支架的俯视图;图5 (a)至图5 (c)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表面贴装LED的剖面示意简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基座;111:正极性基板;112:负极性基板;113:绝缘区;12:支架本体;2:覆晶式LED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表面贴装LED包括:支架I以及置于支架I上的覆晶式LED芯片2。该支架I包括基座11以及支架本体12。其中:基座11的支承面(用于支撑覆晶式LED芯片2的表面,图1至图2中所不为在与纸面平行的方向上基座11的上表面上,图3至图4中所示为垂直纸面方向上基座1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正极性基板111以及负极性基板112,该正极性基板111和负极性基板112分别连接外部电源的正负极,且正极性基板111以及负极性基板112之间形成有绝缘区11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表面贴装LED中,正极性基板111以及负极性基板112分别包覆基座11的两侧直至底面。支架本体12围设在该基座11的支承面上,且覆晶式LED芯片2位于该支架本体12所围空间(即发光区)中,支架本体12的上开口为该表面贴装LED的发光面,该上开口的面积比下开口的面积大,以将覆晶式LED芯片2所发光能最大限度的散射出去,从而获得最大的发光量。此外,支架本体12所围空腔也可为任意形状,例如,上下开口表面平行的圆台、棱台体,也可为上下开口表面不平行的不规则圆台、棱台体等等,以能够获得最大的发光量为目的进行设置。覆晶式LED芯片2置于绝缘区113上方,覆晶式LED芯片2的正电极(未示出)和负电极(未示出)位于覆晶式LED芯片2朝向基座11的面上,覆晶式LED芯片2的正电极(未示出)与正极性基板111电性接触,负电极(未示出)与负极性基板112电性接触,优选地,为了获得最高的光效能,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覆晶式LED芯片2的中心位于支架本体12的发光区中心最佳位置,即中心线A上,以取得最高的光效能。本技术实施例的表面贴装LED采用表面贴装支架固定支撑覆晶式LED芯片,较传统的固定支撑方式成本更低;此外,通过合理放置覆晶式LED芯片的位置,且能够获得最闻的光效能。绝缘区113为将正极性基板111以及负极性基板112绝缘隔离的设置,其可为直的、斜的、或弯曲的且在水平方向上(与基座11的支承面平行的方向)具有一定宽度的缝隙,但为了保证覆晶式LED芯片2的正电极和负电极能够分别与正极性基板111和负极性基板112电性接触,绝缘区113位于覆晶式LED芯片2下方的部分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在该覆晶式LED芯片2下表面上。如图4以及图5 (a)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表面贴装LED中,绝缘区113在覆晶式LED芯片2下方的部分可位于基座11中间,也即绝缘区113该部分的中心线B与支架本体12的中心线A为同一条直线,此时,覆晶式LED芯片2位于其正上方。如图5 (b)至图5 (c)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表面贴装LED中,绝缘区113在覆晶式LED芯片2下方的部分还可位于基座11偏左或偏右的位置上,也即绝缘区113该部分的中心线B位于支架本体12的中心线A的一侧。考虑到本领域通用的覆晶式LED芯片的尺寸,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表面贴装LED中,绝缘区113位于覆晶式LED芯片2下方的部分的水平(与基座11的支承面平行)宽度可在0.05 Imm的范围内。此外,本技术实施例的表面贴装LED的正极性基板111以及负极性基板112可为相同的基板,也可如图4中所示的,出于绝缘以及散热等性能的考虑,正极性基板111以及负极性基板112的形状和大小可不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贴装LED,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以及置于所述支架(1)上的覆晶式LED芯片(2);所述支架(1)包括:基座(11),所述基座(11)的支承面上设置有正极性基板(111)以及负极性基板(112),所述正极性基板(111)以及负极性基板(112)之间形成有绝缘区(113);支架本体(12),围设在所述基座(11)的支承面上,且所述覆晶式LED芯片(2)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2)所围空间中;所述覆晶式LED芯片(2)置于所述绝缘区(113)上方,所述覆晶式LED芯片(2)的正电极与所述正极性基板(111)电性接触,所述覆晶式LED芯片(2)的负电极与所述负极性基板(112)电性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贴装LED,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I)以及置于所述支架(I)上的覆晶式LED芯片(2);所述支架(I)包括: 基座(11 ),所述基座(11)的支承面上设置有正极性基板(111)以及负极性基板(112),所述正极性基板(111)以及负极性基板(112)之间形成有绝缘区(113); 支架本体(12),围设在所述基座(11)的支承面上,且所述覆晶式LED芯片(2)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2)所围空间中; 所述覆晶式LED芯片(2)置于所述绝缘区(113)上方,所述覆晶式LED芯片(2)的正电极与所述正极性基板(111)电性接触,所述覆晶式LED芯片(2)的负电极与所述负极性基板(112)电性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贴装LED,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区(113)位于所述覆晶式LED芯片(2)下方的部分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裕朝,吴冠伟,刘艳,林立宸,王瑞庆,陈浩明,
申请(专利权)人:刘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