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641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风冷器,包括空心塔及进料管和出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塔内部的风机设置于进料管上方;进料管的下方依次设置有一个伞形分布器和一个布液板;所述空心塔底部设置一溶液循环槽及循环泵。运行时物料不断在循环槽与风冷塔之间循环,与风冷塔内自下而上的空气(逆流方式)进行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从而使物料得到冷却。1.减少了动力电消耗,风冷器冷却无需中间介质水,无需配备搅拌机,冷却水循环与冷却也需配备循环泵与风机、循环水池。2.降低了操作劳动强度,包括操作、清洗附着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
,特别是指一种风冷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化工生产中,常规冷却方式是(参见附图1):在一容器I内设一换热蛇管2,有的采用夹套,也有的采用外置换热器;再配循环水池4、循环水泵3与凉水塔5及风机6,工作过程为,用循环水泵3将循环水池4内冷却水送至容器I内放置的换热蛇管2中,在搅拌机7的对物料的搅拌作用下,冷却水通过换热蛇管2的管壁与(待冷)热物料充分交换热量,从而使物料得到冷却,吸收了物料热量的冷却水温度会升高,经凉水塔冷5却后回到水池循环使用。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之缺失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风冷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减少动力电消耗,降低了操作劳动强度的风冷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空心塔及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空心塔内部的风机下方依次设置有一个伞形分布器和一个盘形布液板;所述空心塔底部设置一溶液循环槽及循环泵。运行时物料不断在循环槽与空心塔之间循环,与空心塔内自下而上的的空气(逆流方式)进行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从而使物料得到冷却。所述布液板为一个均布复数个通孔的圆形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未饱和的空气与(待冷)热溶液逆流接触时,两相之间会发生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热量传递是指热溶液的热量传给空气而被冷却(空气吸收溶液热量而被加热),质量传递是指热溶液中的部份水汽化而跑到空气中,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的结果使热溶液得到冷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减少了动力电消耗,风冷器冷却无需中间介质水,无需配备搅拌机,冷却水循环与冷却也需配备循环泵与风机、循环水池,因而风冷器较常规冷却方式少用了搅拌机,因而运行时减少了动力电消耗,具有节能优势。2.降低了操作劳动强度,包括操作、清洗附着物,如果物料冷却产生结晶,常规冷却方式中蛇管或器壁上会附上一些结晶,这些结晶需要人工清理,否则会影响继续冷却效果,有一定劳动强度,而风冷器的结晶主要集中在布液板上,敲击一下即可将结晶震落,清理十分方便,因而降低了操作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2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包括空心塔I及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空心塔I内部的风机2下方依次设置有一个伞形的分布器3和一个盘形的布液板4 ;所述空心塔I底部设置一溶液循环槽5及循环泵6。运行时物料不断在循环槽5与空心塔I之间循环,与空心塔I内自下而上的的空气(逆流方式)进行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从而使物料得到冷却。所述布液板4为一个均布复数个通孔的圆形板。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冷器,包括空心塔及进料管和出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塔内部的风机下方依次设置有一个伞形的分布器和一个盘形的布液板;所述空心塔底部设置一溶液循环槽及循环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器,包括空心塔及进料管和出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塔内部的风机下方依次设置有一个伞形的分布器和一个盘形的布液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浏阳市化工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