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其制造方法以及风冷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目前来看,作为其驱动系统核心的车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产业化验证,部分核心零部件的高效热管理关键技术仍掌握于国外厂商手中,制约了我国产品的性能提升和大规模产业化。电机热管理技术直接影响电机效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温升过高,容易加速电机绝缘材料老化,缩短使用寿命,促使电机效率下降,而电机效率下降,将进一步导致发热量增加,从而再次推高温升。因此,温度控制对电机工作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现有的汽车用电机的温控系统主要依靠水冷系统或强制风冷系统。其中对于强制风冷系统,由于驱动电机主要发热部件为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而其二者的传热途径主要依靠定子铁芯与风冷机壳的接触部位进行,通常情况下,受到安装位置、出线方式以及材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包括环形壳体(1),所述环形壳体(1)外部沿周向凸出有若干间隔排列的散热翅片(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端板(2)和下端板(3),所述环形壳体(1)内周向分布有若干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所述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从所述环形壳体(1)的上端面(12)延伸到下端面(13),所述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两端由所述上端板(2)、所述下端板(3)密封,所述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内设有相变工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包括环形壳体(1),所述环形壳体(1)外部沿周向凸出有若干间隔排列的散热翅片(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端板(2)和下端板(3),所述环形壳体(1)内周向分布有若干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所述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从所述环形壳体(1)的上端面(12)延伸到下端面(13),所述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两端由所述上端板(2)、所述下端板(3)密封,所述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内设有相变工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轴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均匀分布在所述环形壳体(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的横截面为圆形、弧形、矩形或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1)的上端面(12)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5),相邻两个所述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的上端口(142)与第一环形凹槽(15)连通,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5)由所述上端板(2)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1)的下端面(13)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16),相邻两个所述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的下端口(143)与第二环形凹槽(16)连通,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6)由所述下端板(3)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凹槽(15)和所述第二环状凹槽(16)为沉头式凹槽,所述沉头式凹槽的槽壁的轴向倾斜角为5°—20°。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相变散热通道(14)的内壁设有微沟槽(14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沟槽(141)的横截面为V形、弧形、锯齿形、矩形或梯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沟槽(141)的槽宽与槽长比例为1:200—1:20,所述微沟槽(141)的槽宽与槽高比例为1:4—1:2,所述微沟槽(141)的槽宽与间距比例为1:2—1:1。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沟槽(141)的所述槽宽为0.5—1mm,所述槽高为0.5—2mm,所述间距为0.5—1mm。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心怡,陈兴元,闫志国,梁运晓,孔庆军,吴发亮,朱光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