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法除尘液压系统,属于控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煤气放散阀油缸、煤气回收阀油缸、放散阀油缸控制装置、回收阀油缸控制装置和应急控制装置,所述应急控制装置包括蓄能器、单向节流阀、三个液控单向阀和三个插装阀,第一液控单向阀的进液口接压力油管,出液口经单向节流阀接蓄能器并经第一插装阀接煤气放散阀油缸和煤气回收阀油缸的上腔;第二插装阀和第二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接煤气放散阀油缸的下腔,出液口接回油管;第三插装阀和第三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接煤气回收阀油缸的下腔,出液口接回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高炉烟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迅速进行煤气的点火放散,防止静电除尘器内发生泄爆,从而确保高炉生产的顺利进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转炉烟气干式净化系统中使用的,用于控制煤气回收杯阀和煤气放散杯阀的液压系统,属控制
技术介绍
在炼钢厂转炉的吹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煤气的烟气,这些烟气需要使用专用设备进行处理。目前,转炉烟气的处理设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转炉烟气净化及煤气回收的湿式净化系统;一种是烟气净化及煤气回收的干式净化系统,由于干式净化系统具有对环境污染小,净化效率高等优点,现已逐惭占据主导地位。干式烟气净化及煤气回收系统主要由煤气回收杯阀、煤气放散杯阀以及用于驱动这两个杯型阀的液压系统组成,当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符合回收要求时,煤气回收杯阀打开,煤气放散杯阀关闭,进行煤气的回收;当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氧气含量不符合回收要求时,煤气放散杯阀打开,煤气回收杯阀关闭,进行煤气点火放散。在转炉的吹炼过程中,液压系统驱动两个杯型阀,使烟气在烟囱和煤气柜之间快速切换,以回收尽可能多的转炉煤气。由于现有液压系统普遍存在着响应速度慢、故障率高的缺点,不仅严重影响了煤气的回收,而且如果煤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静电除尘器内还有可能发生泄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如何提高干法除尘液压系统的可靠性,确保高炉生产的安全性成为有关技术人员目前所面临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的干法除尘液压系统,保证高炉生产的安全进行。本技术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种干法除尘液压系统,它包括煤气放散阀油缸15、煤气回收阀油缸26、放散阀油缸控制装置、回收阀油缸控制装置和应急控制装置,所述应急控制装置包括蓄能器1、单向节流阀3、三个液控单向阀和三个插装阀,第一液控单向阀4的进液口接压力油管,出液口经单向节流阀3接蓄能器I并经第一插装阀5接煤气放散阀油缸15和煤气回收阀油缸26的上腔;第二插装阀16和第二液控单向阀17的进油口接煤气放散阀油缸15的下腔,出液口接回油管;第三插装阀27和第三液控单向阀28的进油口接煤气回收阀油缸26的下腔,出液口接回油管。上述干法除尘液压系统,所述放散阀油缸控制装置包括第四液控单向阀10、电磁切断阀11和伺服阀12,电磁切断阀11的A 口接煤气放散阀油缸15的下腔,B 口经第四液控单向阀10接煤气放散阀油缸15的上腔,伺服阀12的A 口和B 口分别接电磁切断阀11的P 口和T 口,伺服阀12的P 口和T 口分别接压力油管和回油管。上述干法除尘液压系统,所述回收阀油缸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双回油节流阀23、第一双液控单向阀24和换向阀25,所述换向阀25的A 口和B 口依次经第一双液控单向阀24和第一双回油节流阀23分别接煤气回收阀油缸26的下腔和上腔,换向阀25的P 口和T 口分别接压力油管和回油管。上述干法除尘液压系统,所述放散阀油缸控制装置还包括手动控制回路,所述手动控制回路包括第二双回油节流阀9、第二双液控单向阀21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2,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2的A 口和B 口依次经第二双液控单向阀21和第二双回油节流阀9分别接煤气放散阀油缸15的下腔和上腔,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2的P 口和T 口分别接压力油管和回油管。上述干法除尘液压系统,在伺服阀12的P 口与压力油管之间设置有板式过滤器13。上述干法除尘液压系统,所述蓄能器I的连接管路上接有压力继电器2,所述压力继电器2的信号输出端接PLC控制系统。本技术在转炉烟气干式净化设备的液压系统中增设了应急控制装置,该装置可在高炉烟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迅速关闭煤气回收杯阀,并打开煤气放散杯阀,进行煤气的点火放散,防止静电除尘器内发生泄爆,从而确保高炉生产的顺利进行。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蓄能器的管路连接图;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策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控制策略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蓄能器,2、压力继电器,3、单向节流阀,4、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插装阀,6、7、8、电磁阀,9、第二双回油节流阀,10、第四液控单向阀,11、电磁切断阀,12、伺服阀,13、板式过滤器,14、电磁换向阀,15、煤气放散阀油缸(带位移传感器),16、第二插装阀,17、第二液控单向阀,18、19、20、电磁阀,21、第二双液控单向阀,22、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3、第一双回油节流阀,24、第一双液控单向阀,25、换向阀,26、煤气回收阀油缸(带位移传感器),27、第三插装阀,28、第三液控单向阀,29、30、31、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处于准备工作状态时,压力油通过第一液控单向阀4、单向节流阀3进入到蓄能器1,压力继电器2实时检测蓄能器I内压力油的压力,并将输出信号送到PLC控制系统,此时电磁阀6、7、8的a端得电,第一液控单向阀4、第一插装阀5处于闭锁状态。在放散阀油缸控制装置中由第二插装阀16、第二液控单向阀17、第二双液控单向阀21、电磁切断阀11 Ca端不得电)及第四液控单向阀10使煤气放散阀油缸15处于闭锁状态。在回收阀油缸控制装置中,由第三插装阀27、第三液控单向阀28、第一双液控单向阀24使煤气回收阀油缸26处于闭锁状态,针对烟气回收与放散的实际需要,干法除尘液压系统有三种工作模式:1.自动控制模式对烟气中CO、CO2和O2的含量进行分析,当烟气中CO含量大于规定值30%,且氧含量小于规定值2%时,在放散阀油缸控制装置中,电磁换向阀14 a端得电,将第四液控单向阀10打开,同时电磁切断阀11 a端得电,电磁切断阀11将伺服阀12与煤气放散阀油缸15之间的油路接通,在电气信号作用下,伺服阀12使煤气放散阀油缸15下腔进油,上腔回油。当煤气放散阀油缸15活塞上升到全程的30%时(煤气放散杯阀关闭到30%),在回收阀油缸控制装置中,换向阀25 b端得电,压力油把第一双液控单向阀24打开,经第一双回油节流阀23进入煤气回收阀油缸26的下腔,上腔回油,煤气回收阀油缸26的活塞上升,当上升到全程的60% (煤气回收杯阀打开到60%)时,煤气放散阀油缸15活塞继续上升,煤气回收阀油缸26的活塞也继续上升,这样煤气回收杯阀完全打开的同时煤气放散杯阀完全关闭,进行煤气回收。当烟气中C O含量不大于规定值30%,或氧含量大于规定值2%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伺服阀12在电气信号的作用下控制压力油进入煤气放散阀油缸15的上腔,下腔回油,煤气放散阀油缸15活塞下降,当下降到全程30% (煤气放散杯阀打开到30%)时,换向阀25 a端得电,压力油进入上腔,下腔回油,煤气回收阀油缸26活塞继续下降到60%(煤气回收杯阀关闭到60%),然后两油缸继续动作,直到煤气回收杯阀完全关闭和煤气放散杯阀完全打开,进行煤气点火放散。2.手动控制模式操作人员手操纵按钮,在放散阀油缸控制装置中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2的b端得电,压力油经第二双液控单向阀21、第二双回油节流阀9进入煤气放散阀油缸15的下腔,上腔回油,活塞上升,煤气放散杯阀关闭,同时在回收阀油缸控制装置中换向阀25的b端得电,压力油经第一双液控单向阀24、第一双回油节流阀23进入煤气回收阀油缸26的下腔,上腔回油,活塞上升,煤气回收阀打开,进行煤气回收。当操作人员手操纵按钮,在放散阀油缸控制装置中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法除尘液压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煤气放散阀油缸(15)、煤气回收阀油缸(26)、放散阀油缸控制装置、回收阀油缸控制装置和应急控制装置,所述应急控制装置包括蓄能器(1)、单向节流阀(3)、三个液控单向阀和三个插装阀,第一液控单向阀(4)的进液口接压力油管,出液口经单向节流阀(3)接蓄能器(1)并经第一插装阀(5)接煤气放散阀油缸(15)和煤气回收阀油缸(26)的上腔;第二插装阀(16)和第二液控单向阀(17)的进油口接煤气放散阀油缸(15)的下腔,出液口接回油管;第三插装阀(27)和第三液控单向阀(28)的进油口接煤气回收阀油缸(26)的下腔,出液口接回油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高瞻,闫卫兵,
申请(专利权)人: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