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125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包括底模、安装在所述底模上的左侧模和右侧模,以及安装在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的侧抽芯,所述底模、左侧模和右侧模之间设有与液压泵壳体形状结构相同的型腔,所述底模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所述左侧模和右侧模内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所述侧抽芯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I。通过设置温度场控制结构I、温度场控制结构II和温度场控制结构III,能够在液压泵壳体铸造过程中准确控制温度场,并采用翻转重力铸造方式制造液压泵壳体,能有效解决的液压泵壳体在铸造过程中的缩孔、缩松缺陷,以及厚壁部位的晶粒粗大缺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模具,具体的为一种用于铸造厚壁高强度的液压泵壳体的翻转重力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液压泵壳体的结构比较复杂,一般采用铸造的方式进行生产。然而在液压泵壳体的铸造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场无法精确控制,往往存在缩孔、缩松的缺陷,以及在液压泵壳体厚壁部位的晶粒粗大缺陷。因此,目前采用铸造工艺生产的液压泵壳体的壁厚均较小,导致其机械强度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即无法承受高压,不能满足在一些特殊工况下对液压泵壳体的高强度要求。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结构示意图,该液压泵壳体的联接端9的壁厚最厚处达到83mm,而油腔10壁厚的最薄处仅7mm,而采用现有的液压泵壳体铸造模具无法满足该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的生产需求。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探索一种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该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采用翻转重力铸造方式,能够通过对温度场的控制,进而克液压泵壳体在铸造过程中的缩孔、缩松缺陷,以及产品厚壁部位的晶粒粗大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该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采用翻转重力铸造方式,能够通过对温度场的控制,进而克液压泵壳体在铸造过程中的缩孔、缩松缺陷,以及产品厚壁部位的晶粒粗大缺陷。要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包括底模、安装在所述底模上的左侧模和右侧模,以及安装在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的侧抽芯,所述底模、左侧模和右侧模之间设有与液压泵壳体形状结构相同的型腔,所述底模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 ;所述左侧模和右侧模内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所述侧抽芯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I。进一步,所述温度场控制结构I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模内并环绕所述型腔的冷却通道I和设置在底模上的紫铜冷铁。进一步,所述温度场控制结构II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左侧模或右侧模上的冷却通道II和对应设置在所述左侧模或右侧模表面的钢质冷铁活块,所述型腔包括与液压泵壳体联接端对应的上型腔和与液压泵缸体油腔对应的下型腔,所述冷却通道II上设有与所述上型腔对应的冷却段。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左侧模和右侧模表面的钢质冷铁活块分别设置为交替使用的至少两套。进一步,所述温度场控制结构III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抽芯内的冷却通道III。进一步,所述底模上还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左侧模上还设置有浇口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通过在底模内设置温度场控制结构I,在左侧模和右侧模上设置温度场控制结构II,并在侧抽芯上设置温度场控制结构III,能够在液压泵壳体铸造过程中准确控制温度场,并采用翻转重力铸造方式制造液压泵壳体,能有效解决的液压泵壳体在铸造过程中的缩孔、缩松缺陷,以及厚壁部位的晶粒粗大缺陷,并使铸造得到的液压泵壳体的内部质量合格、外观质量出色、机械性能高且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厚壁闻强度液压栗壳体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实施例的装配图;图3为底模结构示意图;图4为左侧模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侧抽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实施例的装配图。本实施例的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包括底模1、安装在底模I上的左侧模2和右侧模3,以及安装在左侧模2与右侧模3之间的侧抽芯4,底模1、左侧模2和右侧模3之间设有与液压泵壳体形状结构相同的型腔。底模I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包括设置在底模I内并环绕型腔的冷却通道I 5和设置在底模I上的紫铜冷铁6,紫铜冷铁6长期固定安装在底模I上,通过设置冷却通道I 5,向冷却通道I 5内通入冷却介质,能够控制底模I处的温度场。左侧模2和右侧模3内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本实施例设置在左侧模2和右侧模3内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结构相同。优选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包括对应设置在左侧模2或右侧模3上的冷却通道II 7和对应设置在左侧模2或右侧模3表面的钢质冷铁活块,型腔包括与液压泵壳体联接端9对应的上型腔和与液压泵缸体油腔10对应的下型腔,冷却通道II 7上设有与上型腔对应的冷却段7a,通过设置冷却通道II 7,向冷却通道II 7内通入冷却介质,能够控制侧模上的温度场,通过设置冷却段7a,能够针对液压泵壳体的联接端进行冷却,以控制联接端厚壁处的温度场。优选的,设置在左侧模2和右侧模3表面的钢质冷铁活块分别设置为交替使用的至少两套,本实施例设置在左侧模2和右侧模3上的钢质冷铁活块分别设置为两套,交替使用,保证钢质冷铁活块的使用效率。侧抽芯3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I。温度场控制结构III包括设置在侧抽芯3内的冷却通道III 8,通过设置冷却通道III 8,向冷却通道III 8内通入冷却介质,能够控制侧抽芯3处的温度场。优选的,底模I上还设置有用于将铸造完成的液压泵壳体顶出铸造模具的顶出机构,左侧模2上还设置有用于浇筑铝水的浇口杯。本实施例的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通过在底模内设置温度场控制结构I,在左侧模和右侧模上设置温度场控制结构II,并在侧抽芯上设置温度场控制结构III,能够在液压泵壳体铸造过程中准确控制温度场,并采用翻转重力铸造方式制造液压泵壳体,能有效解决的液压泵壳体在铸造过程中的缩孔、缩松缺陷,以及厚壁部位的晶粒粗大缺陷,并使铸造得到的液压泵壳体的内部质量合格、外观质量出色、机械性能高且稳定。采用本实施例的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铸造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的温度场控制方法如下:铝液倒入浇口杯,将铸造模具从水平状态翻入垂直状态,待铝液完全进入型腔后,立即向冷却通道I 5内通入冷却介质,30秒后向冷却通道III 8内通入冷却介质,60秒后向冷却通道II 7内通入冷却介质,且在4分30秒后,停止冷却通道I 5、冷却通道II 7和冷却通道III 8内的冷却介质。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和温度场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液压泵壳体铸造过程中的温度场,即能够铸造壁厚更厚、强度要求更高的液压泵壳体。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包括底模、安装在所述底模上的左侧模和右侧模,以及安装在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的侧抽芯,所述底模、左侧模和右侧模之间设有与液压泵壳体形状结构相同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所述左侧模和右侧模内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所述侧抽芯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包括底模、安装在所述底模上的左侦_和右侧模,以及安装在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的侧抽芯,所述底模、左侧模和右侧模之间设有与液压泵壳体形状结构相同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 ;所述左侧模和右侧模内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所述侧抽芯内设有用于控制温度场的温度场控制结构II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场控制结构I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模内并环绕所述型腔的冷却通道I和设置在底模上的紫铜冷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壁高强度液压泵壳体翻转重力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场控制结构II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擎一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