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铸造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047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铸造模,包括上模(1)和下模(2),在所述下模(2)上设有进料口(21)、定位槽(22)、导向槽(23)、第一凸台(24)、过渡槽(25)和台阶槽(251);在所述下模(2)中设有浇铸芯,在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对称设有两个第一热芯模(31)以及两个第二热芯模(32),四个所述热芯模合围形成一个空腔,在该空腔内从下往上依次叠设有第一砂芯(41)、第二砂芯(42)、第三砂芯(43)和第四砂芯(44),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五个浇道和台阶槽,先防止底部较厚位置的冷却收缩不一致,再由浇道和浇筑成型腔实现内、外同时浇铸填充,满足浇铸成型的一致性,结构简单紧凑,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铸造模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低压铸造模。
技术介绍
低压浇注也称低压铸造,原理是使液体金属在压力作用下完成充填型腔及凝固过程二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由于所用的压力较低(20~60kPa),所以叫做低压铸造。其工艺过程是:在密封的坩埚(或密封罐)中,通入干燥的压缩空气,金属液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沿升液管进入直浇道上升,通过内浇道平稳地进入型腔,并保持坩埚内液面上的气体压力,一直到铸件完全凝固为止。然后解除液面上的气体压力,使升液管中未凝固的金属液流回坩埚,再开型并取出铸件。现有的低压浇注模具由于浇道的形状而影响冷却成型的一致性,在局部经常会有冷却收缩不一致的缺陷,而肉眼又不能及时发觉,只能探伤检测,容易造成批量质量事故,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能避免收缩成型不足,又能保证浇铸稳定性的低压铸造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压铸造模,包括上模和下模,在所述下模上设有定位槽,在所述定位槽的中部设有进料口,在所述定位槽位置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压铸造模,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2)上设有定位槽(22),在所述定位槽(22)的中部设有进料口(21),在所述定位槽(22)位置处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与进料口(21)连通的导向槽(23),该定位槽(22)的槽内对应相邻两个导向槽(23)之间的位置处均设有第一凸台(24);在该下模(2)上还对称设有两个与定位槽(22)连通的过渡槽(25),在过渡槽(25)内设有下凹的台阶槽(251),每个所述过渡槽(25)均与顺时针方向邻近的导向槽(23)连通;在所述下模(2)中设有浇铸芯,所述浇铸芯包括插设在进料口(21)内的进料道(91),在所述进料道(91)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铸造模,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2)上设有定位槽(22),在所述定位槽(22)的中部设有进料口(21),在所述定位槽(22)位置处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与进料口(21)连通的导向槽(23),该定位槽(22)的槽内对应相邻两个导向槽(23)之间的位置处均设有第一凸台(24);在该下模(2)上还对称设有两个与定位槽(22)连通的过渡槽(25),在过渡槽(25)内设有下凹的台阶槽(251),每个所述过渡槽(25)均与顺时针方向邻近的导向槽(23)连通;在所述下模(2)中设有浇铸芯,所述浇铸芯包括插设在进料口(21)内的进料道(91),在所述进料道(91)的底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L”形的分流道(92),每个所述分流道(92)的水平段均放置于对应位置的导向槽(23)中,该分流道(92)的水平段上连通设有与过渡槽(25)形状相适配的补料道(98),每个该分流道(92)的竖直段上均从下往上连通设有两个第一浇道(93),在所述进料道(91)的中部从下往上依次连通设有第二浇道(94)和第三浇道(95),在该进料道(91)的上部从下往上依次连通设有第四浇道(96)和第五浇道(97);
在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对称设有两个第一热芯模(31)以及两个第二热芯模(32),四个所述热芯模合围形成一个空腔,在该空腔内从下往上依次叠设有第一砂芯(41)、第二砂芯(42)、第三砂芯(43)和第四砂芯(44),四个所述砂芯的外侧壁与空腔的内侧壁形成浇铸成型腔,每个所述砂芯都设有通孔,四个通孔连通形成浇筑进料道,所述进料道(91)插设在该浇筑进料道内,且五个所述浇道与四个所述砂芯的对应位置连通,四个所述热芯模的上端面与上模(1)下端面的对应位置抵接封闭浇铸成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铸造模,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热芯模的外侧壁均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每个所述热芯模均包括芯体(311),所述芯体(311)的上端面设有台阶面,该芯体(311)的下端面与下模(2)的上端面贴合,在所述芯体(311)的内侧壁上设有截面为圆弧形的锥形壁,在所述锥形壁的上部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型台(312),该锥形壁的下部沿圆弧面均匀设有三个第二型台(313);在所述芯体(311)上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槽(314),每个所述固定槽(314)的一侧均从下往上设有两个与锥形壁连通的连通槽(315),在所述第二热芯模(32)上还设有圆柱凸台(321),所述圆柱凸台(321)位于第二型台(313)的上方;四个热芯模合围时,相邻两个芯体(311)上对应位置的两个固定槽(314)合围且贴合在分流道(92)竖直段的外侧壁上,同时,相邻两个芯体(311)上的四个连通槽(315)对应合围形成两个锥形孔,两个所述第一浇道(93)伸入对应位置的锥形孔中,两个该第一浇道(93)出料口端面所在平面与锥形孔的内孔口端面所在平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铸造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芯(41)的中部设有通孔,在所述第一砂芯(41)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固定凸台(411),所述第一固定凸台(411)与第一砂芯(41)的下端面形成上宽下窄的第一台阶面(414),在所述第一固定凸台(411)上对应导向槽(22)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让位槽(412),该第一固定凸台(411)上对应第一凸台(24)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定位孔(413);放置时,第一台阶面(414)与下模(2)上端面的对应位置贴合抵接,所述第一定位孔(413)套在第一凸台(24)上,并使所述第一固定凸台(411)的下端面与定位槽(22)的槽底抵接,所述第一让位槽(412)与导向槽(23)合围贴合在分流道(92)的水平段外侧壁上;
所述第一砂芯(41)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固定凸台(415),所述第二固定凸台(415)与第一砂芯(41)的上端面形成上窄下宽的第二台阶面(418),在所述第二固定凸台(415)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416),该第一缺口(416)与通孔之间连通设有第二让位槽(417),所述第二浇道(93)放置在第二让位槽(417)中,该第二固定凸台(415)上设有两个第一减负孔(51)和第二减负孔(52),在四个减负孔之间对应第二固定凸台(415)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销(61);
在所述第一砂芯(41)的侧壁上对应导向槽(22)的位置处均设有第一分流槽(71),所述第一分流槽(71)与对应位置的导向槽(22)连通,在该第一砂芯(41)侧壁的一侧设有与过渡槽(14)连通的第一成型槽(81),另一侧设有与第一砂芯(41)上端面连通的第二成型槽(82),在所述第二台阶面(418)上对应第二成型槽(82)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块(419),所述第一凸块(419)的上端面与第二固定凸台(415)的上端面齐平,该第一凸块(419)的下端伸入第二成型槽(82)内,所述第一凸块(419)的外侧壁与第一砂芯(41)的外侧壁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铸造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砂芯(42)的中部设有通孔,在所述第二砂芯(42)的下端面对应第二让位槽(417)的位置处设有第三让位槽(421),所述第二让位槽(417)与第三让位槽(421)合围贴合在第二浇道(94)的外侧壁上,在该第二砂芯(42)的下端面对应第一减负孔(51)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减负孔(53),对应第二减负孔(52)的位置处设有第四减负孔(54),对应第一定位销(61)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定位孔(611);
所述第二砂芯(42)的上端面设有第三固定凸台(422),所述第三固定凸台(422)与第二砂芯(42)的上端面形成上窄下宽的第三台阶面(423),在所述第三固定凸台(422)的一侧设有第二缺口(424),该第二缺口(424)与通孔之间连通设有第四让位槽(425),所述第三浇道(94)放置在第四让位槽(425)中,该第三固定凸台(422)上对应第三减负孔(53)的位置处设有第五减负孔(55),对应第四减负孔(54)的位置处设有第六减负孔(56),在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擎一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