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简易加工设计的钢筋弯曲装置,包括固定于操作台(1)上的弯曲部件,在所述的操作台(1)上设有固定工作台(2),所述的弯曲部件设于固定工作台(2)上,在所述的固定工作台(2)上设有钢柱(3),所述的弯曲部件则为推动钢筋绕钢柱(3)弯曲的活动部件,在所述的弯曲部件上还设有供钢柱(3)插入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杠杆原理,通过自制弯曲部件的设计即可对钢筋进行弯曲施工,克服现有技术采用钢筋弯曲机所需投入的大量设备、经费以及油料等,尤其适合应用于钢筋数量少、直径较小等小型施工现场或偏远地区,实用性强,且操作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结构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简易加工设计的钢筋弯曲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钢筋的弯曲工作均是由钢筋弯曲机来完成的,通过制动电机为工作台上的转盘提供动力,操作者只需将钢筋固定于工作台上即可完成,常应用于钢筋需求量较多的大型施工场所,使用十分方便。当然,为进行钢筋的弯曲工作,除了钢筋弯曲机外,还需要配备电源以及一些相关配套的措施才能进行施工。而对于某些偏远工地,如:山区、电力资源落后等地区的小型施工现场,需要的钢筋数量较少,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若为完成施工而购买发电机组(如:柴油发电机组)、钢筋弯曲机等设备则需投入大量的成本,同时,更不利于运输和施工。因此,本技术经过研究制作出了一种简易钢筋弯曲工具,在钢筋直径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设备、费用和油料即可进行钢筋的弯曲工作,实践效果非常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简易加工设计的钢筋弯曲装置,通过自制弯曲部件的设计来对钢筋进行弯曲施工,各部件的制作工艺均较为简单,可应用于钢筋数量少、直径较小等小型施工现场或偏远地区,降低了施工过程中设备、油料等费用的投入,实用性强。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简易加工设计的钢筋弯曲装置,包括固定于操作台上的弯曲部件,在所述的操作台上设有固定工作台,所述的弯曲部件设于固定工作台上,在本技术中,弯曲部件、固定工作台等部件均可利用废旧材料自行制作,结构极其简单,可应用于电力、交通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有效的节省了施工过程中设备、油料等费用的投入,降低施工成本。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的固定工作台上设有钢柱,所述的弯曲部件则为推动钢筋绕钢柱弯曲的活动部件,在所述的弯曲部件上还设有供钢柱插入的通孔。为更好的实现上述结构,所述的弯曲部件主要由挡板、固定于挡板上的转动把手组成,而所述的通孔则设置于挡板上。所述的挡板为由角钢制作而成的受力结构,所述的通孔设置于角钢的直边上,而所述的转动把手则焊接于角钢的另一直边上,使用时,操作者需握住转动手把,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放置于角钢上的钢筋受力,以钢柱为中心,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扭转,实现钢筋的弯曲。在本技术中,所述的转动把手为由钢管制作而成,转动手把的长度应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而定,当然,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其长度越长,施加的作用力也越小。为更好的对钢筋进行弯曲,在所述的固定工作台上还设有防止钢筋沿钢柱转动的固定钢柱,所述的固定钢柱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使用时,当钢筋的一端绕钢柱弯曲使,另一端则通过固定钢柱而固定,方便操作者独立完成钢筋的弯曲加工,操作十分方便。本技术所述的固定工作台为由钢板制作而成的圆盘状结构,在所述的固定工作台上设有安置螺钉的钉子孔,所述的固定工作台通过螺钉固定于操作台上。在本技术中,可选用厚度为5mm的角钢一段进行制作,所述的通孔至角钢另一直边的距离为IOmm 14mm,若通孔至角钢另一直边的距离设置为12mm,那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弯曲的最大钢筋直径则为12mm。所述的固定工作台的厚度为5mm 8mm,半径为150mm 200mm ;所述的钢柱与固定钢柱之间的距离为50mm 100mm,应用时,若固定钢柱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那么相邻固定钢柱之间的距离也可设置为50mm 100mm。本技术所述的操作台为木架操作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设计合理,通过自制弯曲部件的设计即可对钢筋进行弯曲施工,克服现有技术采用钢筋弯曲机所需投入的大量设备、经费以及油料等,尤其适合应用于钢筋数量少、直径较小等小型施工现场或偏远地区,实用性强。(2)本技术结构简单,所述的弯曲部件、固定工作台等部件均可利用废旧材料自行制作,制作工艺均较为简单,施工成本低。(3)本技术操作十分简单,基于杠杆原理设计,实际使用效果非常不错,上手快,独立操作也可完成钢筋的弯曲作业,适合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操作示意图。其中1-操作台,2-固定工作台,3-钢柱,4-挡板,5-转动把手,6-固定钢柱,7-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本技术提出了基于简易加工设计的钢筋弯曲装置,主要由弯曲部件、操作台1、固定工作台2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固定工作台2设置于操作台I上,弯曲部件则设置于固定工作台2上。在现有技术中,钢筋的弯曲施工多为钢筋弯曲机来实现的,存在投入的设备、费用和油料多的缺陷,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或小型施工场所而言,其制作成本的投入更应严格控制,因此,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所述的弯曲部件、固定工作台2等部件则均可利用废旧材料自行制作,结构极其简单,可应用于电力、交通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有效的节省了施工过程中设备、油料等费用的投入,降低了施工成本。本技术主要是通过设置于固定工作台2上的弯曲部件来实现钢筋的弯曲工作的,如图1、图2所示,固定工作台2为由钢板制作而成的圆盘状结构,在固定工作台2上设有安置螺钉7的钉子孔,而固定工作台2则通过螺钉7固定于操作台I上,如图1所示,钉子孔的数量为三个。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操作台I为木架操作台1,而固定工作台2可采用厚度为5mm 8mm的钢板进行制作,切割成半径为150mm 200mm的圆盘状结构。为更好的实现钢筋的弯曲施工,本技术在固定工作台2上还分别布置有钢柱3、固定钢柱6,其中,钢柱3与固定钢柱6之间的距离可设置为50mm 100mm,当固定钢柱6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相邻的固定钢柱6之间的距离也可设置为50mm 100mm。使用时,弯曲部件为设置于固定工作台2上的活动部件,它能推动钢筋的一端绕钢柱3弯曲,而固定钢柱6则为防止钢筋沿钢柱3转动而设置的。在本技术中,弯曲部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挡板4、固定于挡板4上的转动把手5,挡板4为由角钢制作而成的受力结构,在其结构上设有供钢柱3插入的通孔,通孔设置于角钢的直边上,而转动把手5则焊接于角钢的另一直边上。在进行钢筋弯曲施工时,应先将钢柱3插入弯曲部件的通孔内,然后放置待加工钢筋,使其如图1所示放置,将其放置于固定工作台2、角钢上,根据钢筋弯曲的长度调整位置,靠近钢柱3的点即为钢筋弯曲的折点。使用时,操作者只需握住转动手把,并使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在钢筋的另一端,由于受到固定钢柱6的制约而被固定,放置于角钢上的钢筋受力,则以钢柱3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弯曲,当转动手把5从图1所示位置移动至图2所示位置后,钢筋的弯曲情况如图2所示,由上述情况可知,本技术的操作十分简单,基于杠杆原理设计,实际使用效果非常不错,上手快,即使独立操作,也可完成钢筋的弯曲作业。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转动把手5可采用钢管制作而成,其长度应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而定,当然,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其长度越长,施加的作用力也越小,角钢的厚度可设置为5mm,而通孔至角钢另一直边的距离则可设置为IOmm 14mm,在本技术中,若通孔至角钢另一直边的距离设置为12_,那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弯曲的最大钢筋直径则为12mm。由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非常不错,从经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简易加工设计的钢筋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操作台(1)上的弯曲部件,在所述的操作台(1)上设有固定工作台(2),所述的弯曲部件设于固定工作台(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简易加工设计的钢筋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操作台(I)上的弯曲部件,在所述的操作台(I)上设有固定工作台(2),所述的弯曲部件设于固定工作台(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简易加工设计的钢筋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固定工作台(2)上设有钢柱(3),所述的弯曲部件则为推动钢筋绕钢柱(3)弯曲的活动部件,在所述的弯曲部件上还设有供钢柱(3)插入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简易加工设计的钢筋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曲部件主要由挡板(4)、固定于挡板(4)上的转动把手(5)组成,而所述的通孔则设置于挡板⑷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简易加工设计的钢筋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4)为由角钢制作而成的受力结构,所述的通孔设置于角钢的直边上,而所述的转动把手(5)则焊接于角钢的另一直边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简易加工设计的钢筋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把手(5)为由钢管制作而成。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