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公开了用于过滤流体的设备和方法,其包括联接到歧管的过滤器模块组件。该歧管可包括与进料液体源流体连通的歧管入口、与过滤器模块组件的集管流体连通的出口、与歧管入口、气体源和出口流体连通的流体通路、与集管和第一流体通路流体连通的第二流体通路、以及从第一歧管出口竖直移位且在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之间流体连通的第二歧管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方面和实施例涉及膜过滤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这种系统的歧管布置,其用来将流体传送到膜元件和/或从膜元件传送流体。
技术介绍
在例如国际专利申请PCT/AU87/00309和PCT/AU90/00470中示出了现有技术过滤器筒和储存器的例子。这些申请针对所有目的通过引用的方式将其整体并入本文。在一些实例中,中空纤维过滤模块可以包括包围中空纤维膜束的细长管状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一端存在第一集管,其具有从其穿过的进料通路。进料通道与壳体的内部且因此与纤维膜的外部流体连通。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存在第二集管,该第二集管具有经处理的从其通过的进料通路,其与所述壳体的内部和纤维膜的外部连通。所述集管中的至少一个,通常是下集管,还设有与壳体的内部和纤维膜的外部流体连通的气体输送通路。所述通路可以形成在集管的支管部分中。集管可具有平坦的端面。多个这样的模块可以在没有互连歧管或管道工程的情况下连结在一起以形成一排过滤器模块。多个这样的成排过滤器模块可以被互连以限`定一组过滤器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模块组件的歧管。所述歧管包括:主体;通过主体的第一流体通路;第二和第三流体通路,所述第二和第三流体通路与第一流体通路中竖直间隔开的相应第一和第二开口流体连通,适于选择性地向过滤器模块的通路提供气体流动;以及,将加压气体引入到所述第一流体通路中的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过滤器模块组件的歧管,所述歧管用于附连到与过滤膜流体连通的第一和第二集管。所述歧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适于连接到基本上相似的相邻歧管的相对的端部;通过主体的第一流体通路,所述第一流体通路提供从主体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连通以便允许与相邻歧管的流体连接;第二和第三流体通路,所述第二和第三流体通路与第一流体通路中竖直间隔开的相应第一和第二开口流体连通,适于选择性地向过滤器模块的通路提供气体流动;以及,将加压气体引入到所述第一流体通路中的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和第三通路包括单一通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路流体连通于集管的相对端部并且与适于连通于过滤器模块组件的集管的第三面相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控制气体向膜过滤模块的流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一种用于附连到膜过滤模块的通路的歧管,所述歧管包括:主体;通过主体的第一流体通路,用于使进料液体流向所述模块;第二和第三流体通路,所述第二和第三流体通路与第一流体通路中竖直间隔开的相应第一和第二开口流体连通,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加压气体引入到所述第一流体通路中以将所述第一流体通路内的进料液体移置到竖直间隔开的第一开口处或该第一开口下方的水平,导致通过所述第二通路进入过滤模块的通路的气体流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料液体被移置通过竖直隔开的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流体通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器模块组件。过滤器模块组件包括:限定过滤器腔室的主体;在所述腔室中将腔室划分成进料侧和滤液侧的过滤介质;通向腔室的进料入口和来自腔室的滤液出口 ;以及,与腔室流体连通的集管。该集管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进料通路和延伸穿过其中且位于所述进料通路内的气体分配通路,所述进料通路具有在一端接收待处理进料的入口、在另一端适于被连接到相邻集管的进料通路的入口的出口以及将进料输送到所述腔室的排出端口。气体分配通路包括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流体控制歧管接收气体的接收端口、在一端适于被连接到相邻集管的气体分配通路的入口的出口、以及将气体排出到进料通路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器模块组件。过滤器模块组件包括:包含进料的细长容器;容器内的中空多孔纤维膜束;在容器的一端处的灌封头,纤维束的一端被安装在所述灌封头中以使得灌封头除了通过纤维的内腔的开口端部以外防止流体流出纤维束的所述一端;用于封闭容器的另一端的装置;用于防止进料流入纤维束的内腔的所述另一端的装置;以及,在容器的所述一端处的集管。集管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进料通路,所述进料通路具有在一端接收待处理进料的入口、在另一端适于被连接到相邻集管的进料通路的入口的出口、和将进料输送到容器的排出端口 ;延伸穿过其中且位于进料通路内的滤液通路,所述滤液通路具有从纤维内腔接收滤液的接收端口、在一端排出滤液的出口、和在另一端适于被连接到相邻第一集管的滤液通路的出口的入口;以及,延伸穿过其中且位于进料通路内的气体分配通路。气体分配通路包括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流体控制歧管接收气体的接收端口、在一端适于被连接到相邻集管的气体分配通路的入口的出口、以及将气体排出到进料通路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组件适于错流过滤,这样,闭合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装置在容器的另一端包括第二集管,并且防止进料流动到内腔的另一端的装置被第二灌封头代替,纤维束的另一端被安装在该第二灌封头中,从而所述第二灌封头允许进料流出容器的另一端且允许滤液在纤维束的另一端通过纤维内腔被排出到第二集管。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介质包括多孔中空膜,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膜包括中空纤维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器在过滤过程中作为加压容器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附连到过滤器模块组件的集管的歧管。该歧管包括:与进料液体源流体连通的入口 ;与集管流体连通的第一出口 ;与所述入口、气体源和所述第一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流体通路;与所述集管和所述第一流体通路流体连通的第二流体通路;以及,从所述第一出口竖直移位且在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之间流体连通的第二出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流体通路与过滤器模块组件的通气系统流体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体通路与过滤器模块组件的进料入口流体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歧管进一步包括形成于第一流体通路的壁中的控制端口,所述控制端口包括限定第一出口的开口下部部分和限定第二出口的控制端口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流体通路包括从第一流体通路的上壁大体向下延伸的端部开口的导管,所述端部开口的导管的下端限定第一出口,第二出口被限定在端部开口的导管的壁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口包括至少一个竖直延伸的孔。在一些实施例中,竖直延伸的孔包括与管的下端邻接的端部开口的槽缝。在一些实施例中,歧管还包括多个输出导管,端部开口的导管被竖直地划分以在端部开口的导管内形成多个通路,所述多个通路中的每一个与相应的输出导管流体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歧管包括至少两个端部开口的导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提供了控制气体向膜过滤模块的流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一种用于附连到膜过滤模块的集管的歧管。所述歧管包括:与进料液体源流体连通的入口 ;与集管流体连通的第一出口 ;与入口、气体源和第一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流体通路;与集管和所述第一流体通路流体连通的第二流体通路;以及,从第一出口竖直移位且在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之间流体连通的第二出口。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进料液体引入到所述第一流体通路中,通过将加压气体引入到所述第一流体通路中以将所述第一流体通路内的进料液体移置到第二出口处或第二出口下方且在第一出口上方的水平,以及使加压气体流动通过第一出口和流入过滤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使加压气体流入膜过滤模块时将进料液体的水平保持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科利农,BG比尔托夫特,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工业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