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热机时间的机油外循环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3452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1:33
一种机油外循环装置,包括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机油冷却装置、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出管,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与油底壳连接以便将机油引入机油冷却装置以及机油冷却分配模块,机油冷却分配模块的输出端与机油输出管相连,机油冷却分配模块的一输入端与机油输入管连接,另一输入端又与机油冷却装置的出口相连,机油冷却模块中设有节温器。一种机油外循环控制方法,当发动机台架试验启动时,机油温度未达到第一温度,机油经由冷却分配模块后直接流向发动机本体;当机油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之间时,装配机油冷却模块中的节温器阀门部分打开,部分机油通过机油外循环装置进行冷却;当机油温度达到或超过第二温度时,节温器全开,全部机油通过机油外循环装置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内燃机
,涉及内燃机的台架试验中缩短冷启动热机时间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现有发动机的台架试验中,往往因为试验过程负荷或工况比较恶劣,为避免发动机机油温度过高降低润滑油的粘度。在试验之前台架需要安装机油冷却外循环装置。另一方面,由于机油冷却外循环装置对机油只有冷却的装置,无加热的装置,导致在发动机冷启动热机时间过长,发动机试验过程中中途停机后机油冷却过快而导致后续试验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热机,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外循环装置,以解决发动机冷启动热机时间过长,发动机试验过程中中途停机后机油冷却过快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如下:一种机油外循环装置,包括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机油冷却装置、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出管,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与油底壳连接以便将机油引入机油冷却装置,还包括机油冷却分配模块,所述机油冷却分配模块的输出端与机油输出管相连,机油冷却分配模块的一输入端与机油输入管连接,另一输入端又与机油冷却装置的出口相连,所述机油冷却模块中设有节温器。优选的,所述节温器为蜡式节温器。所述的机油外循环装置,包括机油冷却循环箱,所述冷却分配模块、机油冷却循环装置置于所述机油冷却循环箱中。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机油外循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当判断机油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控制所述冷却分配模块闭合,所述机油经由冷却分配模块后直接流向发动机本体;(2)当判断机油温度高于第一温度且低于第二温度时,控制所述冷却分配摸块半开启,所述机油部分通过所述机油冷却装置进行冷却;(3)当判断机油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控制所述所述冷却分配摸块全部开启,所述机油全部机油通过机油冷却装置进行冷却。所述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数值依据所述节温器的特性进行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I)在现有发动机试验台架上减少发动机冷启动时的热机时间;2)使发动机在试验过程中中途停机时不再出现机油温度降低过快,当重新启动试验时还需要一段时间热机才能使机油温度达到工作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机油在发动机本体内循环路线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机油通过冷却外循环装置冷却的循环路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机油外循环装装置,包括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6、机油冷却装置4、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出管7以及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6与进行台架试验的内燃机I的油底壳2连接以便将机油引入机油冷却装置4,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的一输入端与机油输入管6连接,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的输出端与机油输出管7相连,可通过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出管7将机油回流至进行台架试验的内燃机I的油底壳2中,同时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的另一输入端又与机油冷却装置4的出口相连。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油外循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当判断机油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控制冷却分配模块3闭合,机油在发动机本体内进行循环;(2)当判断机油温度高于第一温度低于第二温度时,控制冷却分配摸块3半开启,机油部分通过机油冷却装置4进行冷却;(3)当判断机油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控制冷却分配摸块3全部开启,机油全部机油通过机油冷却装置4进行冷却。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数值依据节温器的特性进行设置。在机油外循环装置的出口增加带有节温器的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本实施例中节温器为蜡式节温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数值的大小由所采取的节温器的型号决定。当发动机的台架试验刚开始启动时,由于机油温度在未达到第一温度时,机油不通过机油冷却装置4,机油直接在发动机本体内进行循环;随着发动机温度和机油温度的不断升高,机油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之间时,装配在冷却分配模块3中的节温器阀门慢慢打开(但未达到全开的温度),此时部分机油通过机油冷却装置4进行冷却;随着机油温度不断升高,当机油温度达到或超过第二温度,为节温器的全开温度时,节温器全开,全部机油通过机油冷却装置4进行冷却。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如图1所示,在冷启动热机时,机油从发动机I循环至油底壳2并通过油底壳2上的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6流入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和机油冷却装置4中。此时,由于机油温度较低,未达到第一温度,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中的节温器处于关闭状态,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和机油冷却装置4中不通,因此机油直接通过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再回到油底壳继续循环,机油流动的线路为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6-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出管7,在发动机本体内进行循环,而不通过机油冷却装置4冷却,从而减少机油热量的流失,减少发动机冷启动的热机时间。随着机油温度逐渐升高达到节温器开启温度之后,处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之间时,节温器的主阀门慢慢开启,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和机油冷却装置4中开始连通,部分机油通过机油冷却装置4进行冷却后回到油底壳2,此时机油流动的线路由两个并联的线路组成:分别为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6-机油冷却装置4-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出管7和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6-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出管7。如图2所示,当机油温度达到节温器的第二温度即全开温度之后,随着节温器主阀门的开启,节温器的副阀门将6与3的连接通道关闭,机油由油底壳2通过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6流入机油冷却循环装置4,再通过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进入油底壳2再进入发动机I进行循环,以确保机油温度不至于过高而影响发动机试验。当发动机在试验过程中中途停车时,起初机油温度高时机油不断在机油冷却循环装置4中循环冷却,但当温度达到节温器的第一温度即关闭温度时,机油不再流过机油冷却循环装置4进行冷却,此时机油流动的线路如图1所示,为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6-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出管7,因此,不会出现机油温度降低过快的现象,如此时需要继续试验,发动机无需再进行热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机油外循环装置还设有机油冷却循环箱5,机油冷却分配模块3和机油冷却装置4位于冷却循环箱5中,以保护油冷却分配模块3和机油冷却装置4,同时也使得本专利技术所示的机油外循环装置的外观更整洁。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机油外循环装置,包括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机油冷却装置、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出管,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与油底壳连接以便将机油引入机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油冷却分配模块,所述机油冷却分配模块的输出端与机油输出管相连,机油冷却分配模块的一输入端与机油输入管连接,另一输入端又与机油冷却装置的出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分配模块中设有节温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为蜡式节温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油冷却循环箱,所述冷却分配模块、机油冷却循环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油冷却循环箱中。5.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外循环装置,包括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机油冷却装置、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出管,机油外循环装置输入管与油底壳连接以便将机油引入机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油冷却分配模块,所述机油冷却分配模块的输出端与机油输出管相连,机油冷却分配模块的一输入端与机油输入管连接,另一输入端又与机油冷却装置的出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丽于建民刘胜利沈源由毅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