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婉蓉专利>正文

机油供给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4570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5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机油供给循环装置,其包含一缸体、一支撑座及一活塞杆,该缸体的两端分别结合第一与第二端盖,第一端盖上设有第一气孔,第二端盖上设有可连接至一储油筒的进油孔及可连接至一转动设备的排油孔,支撑座设在该缸体的两端之间且支撑座上设有第二气孔,该活塞杆延伸穿过该支撑座且可在该缸体内滑移,该活塞杆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自该第一气孔与该第二气孔轮流送入气体至该缸体内以交替地对该第一活塞施压,使得该储油筒内的机油可自动补充至该转动设备内,且该转动设备内的机油会回流至该储油筒内循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机油供给循环装置,特别关于一种用来将机油循环地送入转动设备以润滑轴承的装置。
技术介绍
转动设备的使用相当普遍,尤其是输送流体的泵浦。转 动设备在运转时,若是润滑轴承的机油因泄漏而大量流失时将会造成干摩擦以致转轴受损,甚至可能产生火花而引发火灾。为避免泵浦轴承因缺乏机油而受损,一般在泵浦外部装设一填充有机油的油杯,该油杯以导管连接至该泵浦的给油口,当泵浦内的机油油位因泄漏而降低时,该油杯可及时进行补充。如此的机油补充结构虽然简单,但是补充至泵浦内的机油并无进行循环,润滑效果不佳。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07716号公开了一种轴承注油其储油筒推油的改良构造,其包含一推进器,该推进器包含一缸体及固接于缸体的上方的一上盖。缸体内部设有供活塞上、下位移的圆孔凹槽,凹槽底部设有圆穿孔供活塞杆密配合,圆穿孔底端螺接一逆止阀,其连接一输油管,该输油管的末端连接于一轴承。圆穿孔的孔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螺孔,该螺孔分别螺接另一逆止阀。一圆孔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进、排气孔,进、排气孔所衔接的接头通过通路与气压装置连接。上盖中央设有穿孔,该穿孔可螺接一接头且穿孔相导通于圆孔凹槽。位于上盖上方所衔接的接头可连接一进、排气管路,该管路可与电磁阀相连接并且与气压装置相通。通过气压装置从进、排气孔的进气与排气,使得在一储油筒内的油脂可被引入该推进器的缸体中且输送至该轴承内以进行循环,达到润滑轴承的效果。然而,此种推进器构造在使用上却有漏气的问题存在,造成使用寿命降低。也就是,当活塞在缸体内部做相对滑动一段时间之后,活塞外壁与缸体内壁之间的相互摩擦会使得该二者的密接面产生磨损,密合性降低,以致气压装置送入的气体会经由活塞外壁与缸体内壁之间的隙缝从供活塞杆密配合的缸体的圆穿孔泄漏,无法发挥应有的推油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供给循环装置,该机油供给循环装置可将储油筒(或储油杯)内的机油强制输送至转动设备的润滑组件以补充机油,且该机油供给循环装置可使该机油进行循环,达成提高润滑的效果。本技术的机油供给循环装置包含一缸体、一支撑座及一活塞杆,该缸体具有沿着一轴向分隔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缸体的第一端结合一第一端盖,该第一端盖上设有第一气孔用来连接至一气体供应源,该缸体的第二端结合一第二端盖,该第二端盖上设有一进油孔及一排油孔,该进油孔可连接至一内部有机油的储油筒,该排油孔可连接至一转动设备。该支撑座设在该缸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且将该缸体分隔成第一室与第二室,该第一室设定在该支撑座与该第一端盖之间且与该第一气孔连通,该第二室设定在该支撑座与该第二端盖之间且与该进油孔及该排油孔分别连通,该支撑座的中间部具有沿着该轴向延伸的轴孔,该支撑座上设有一第二气孔用以连接至该气体供应源,该第二气孔与该第一室连通。该活塞杆延伸穿过该支撑座的轴孔且可在该缸体内滑移,该活塞杆具有位于该第一室内的第一端及位于该第二室内的第二端,该第一端上安装第一活塞,该第二端上安装第二活塞。该第一气孔与该第二气孔被控制为轮流导通,当该第二气孔导通时,该气体供应源可供应气体流入该第一室内且推动该第一活塞朝向该第一端盖,使得该第二活塞往该支撑座移动及使得该储油筒内的机油经由该进油孔流入该第二室;当该第一气孔导通时,该气体供应源可供应气体流入该第一室内且推动该第一活塞朝向该支撑座,使得该第二活塞往该第二端盖移动及使得该第二室内的机油经由该排油孔流入该转动设备内。优选的,其中该进油孔结合一第一逆止阀,该第一逆止阀通过一进油管连接至该储油筒用以控制该储油筒的机油流入该缸体;该排油孔结合一第二逆 止阀,该第二逆止阀通过一出油管连接至该转动设备用以控制该缸体内的机油输送至该转动设备。优选的,其中该缸体包含连接在该支撑座两端的第一缸筒与第二缸筒,该第一缸筒包含该缸体的第一端且内部设定该第一室,该第二缸筒包含该缸体的第二端且内部设定该第二室;该支撑座上装设一泄气阀,该泄气阀与该第二室连通。优选的,其中该第一逆止阀包含一进油通道、位于该进油通道内的第一球及抵于该第一球的内侧的第一弹簧,该第一球可在该进油通道内移动以开启或是关闭该进油孔;该第二逆止阀包含一出油通道、位于该出油通道内的第二球及抵于该第二球的外侧的第二弹簧,该第二球可在该出油通道内移动以开启或是关闭该排油孔。优选的,其中该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的外周围分别具有一环槽,各环槽内安装有一油封圈;该支撑座与该第一端盖及该第二端盖通过多个连接杆结合在一起。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I为本技术的机油供给循环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2为图I的机油供给循环装置的一横向剖断图。图3为图2的机油供给循环装置的正面剖面图,并显示该装置连接管路的实施例。图4为图I的机油供给循环装置的另一角度的横向剖断图。图5为图4的机油供给循环装置的正面剖面图,并显该装置连接管路的实施例。图6为图3的活塞杆向左移动的剖视图。图7为图5的活塞杆向左移动的剖视图。图8为图6的活塞杆向右移动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机油供给循环装置 12.缸体 14.支撑座16.活塞杆18.第一端20.第二端22.第一端盖24.第一气孔25.第一管路26.第二端盖28.进油孔30.排油孔32.第一逆止阀33.进油管34.进油通道36.第一球38.第一弹簧40.第二逆止阀41.出油管42.出油通道44.第二球46.第二弹簧49.流量控制阀48.第一室50.第二室51.连接杆52.第一缸筒54.第二缸筒56.轴孔58.第二气孔60.第二管路62.泄气阀64.第一端66.第二端68.第一活塞70.第二活塞72.环槽74.油封圈76.轴套78.箭头80.机油82.箭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阅图I至图5,显示依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构成的机油供给循环装置10,该机油供给循环装置10包含一圆筒形的缸体12、一支撑座14及可在缸体12内滑移的一活塞杆16。该缸体12具有沿着一轴向分隔的第一端18与第二端20。该缸体12的第一端18结合一第一端盖22,该第一端盖22封闭该第一端18的端口且第一端盖22上设有第一气孔24,该第一气孔24通过一第一管路25连接至一气体供应源(图中未示)。该缸体12的第二端20结合一第二端盖26,第二端盖26封闭该第二端20的端口且第二端盖26上设有一进油孔28及一排油孔30。该进油孔28结合第一逆止阀32,第一逆止阀32通过一进油管33连接至一储油筒(图中未示)用以控制该储油筒内的机油流入该缸体12内;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逆止阀32包含一进油通道34、位于进油通道34内的第一球36及抵于该第一球36的内侧的第一弹簧38,该第一球36可在该进油通道34内移动以开启或是关闭该进油孔28。该排油孔30结合一第二逆止阀40,第二逆止阀40通过一出油管41连接至一转动设备(图中未示)用以控制该缸体12内的机油输送至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供给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缸体,该缸体具有沿着一轴向分隔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缸体的第一端结合一第一端盖,该第一端盖上设有第一气孔用来连接至一气体供应源,该缸体的第二端结合一第二端盖,该第二端盖上设有一进油孔及一排油孔,该进油孔可连接至一内部有机油的储油筒,该排油孔可连接至一转动设备;一支撑座,其设在该缸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且将该缸体分隔成第一室与第二室,该第一室设定在该支撑座与该第一端盖之间且与该第一气孔连通,该第二室设定在该支撑座与该第二端盖之间且与该进油孔及该排油孔分别连通,该支撑座的中间部具有沿着该轴向延伸的轴孔,该支撑座上设有一第二气孔用以连接至该气体供应源,该第二气孔与该第一室连通;及一活塞杆,其延伸穿过该支撑座的轴孔且可在该缸体内滑移,该活塞杆具有位于该第一室内的第一端及位于该第二室内的第二端,该第一端上安装一第一活塞,该第二端上安装一第二活塞;其中,该第一气孔与该第二气孔被控制为轮流导通,当该第二气孔导通时,该气体供应源可供应气体流入该第一室内且推动该第一活塞朝向该第一端盖,使得该第二活塞往该支撑座移动及使得该储油筒内的机油经由该进油孔流入该第二室;当该第一气孔导通时,该气体供应源可供应气体流入该第一室内且推动该第一活塞朝向该支撑座,使得该第二活塞往该第二端盖移动及使得该第二室内的机油经由该排油孔流入该转动设备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婉蓉
申请(专利权)人:龚婉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