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H型钢梁与矩形管柱对穿连接板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495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H型钢梁与矩形管柱对穿连接板连接节点,包括矩形管柱、多根H型钢梁、对穿下板和对穿上板,所述矩形管柱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管壁,所述H型钢梁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H型钢梁,所述对穿下板穿过第一管壁和第三管壁,对穿下板的两端分别和第一H型钢梁、第三H型钢梁连接,所述对穿上板穿过第二管壁和第四管壁,对穿上板的两端分别和第二H型钢梁、第四H型钢梁连接,所述对穿下板与对穿上板咬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H型钢梁与矩形管柱对穿连接板连接节点不需要现场焊接、施工简单方便、能实现工厂预制且不会对矩形管柱的管壁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H型钢梁与矩形管柱对穿连接板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矩形管柱的截面为封闭截面,其与钢梁的连接比开口截面的管柱与钢梁的连接要更加复杂。对于H型钢梁与矩形管柱的连接,目前采用的方式大多为直接将H型钢梁焊接在矩形管柱上,但现场焊接速度慢,影响整个施工进度,且焊接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焊工的熟练程度。另外,也采用在矩形管柱上焊接外套钢板或内套钢板,然后再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连接可靠,但工序相对较为复杂且焊接的部件较多,耗时较多,且会对矩形管柱的外缘尺寸造成一定的改变。对于H型钢梁与矩形管柱的连接,还有一种连接方法为直接在矩形管柱的管壁上焊接连接板,矩形管柱通过连接板与H型钢梁连接。该方法可以进行工厂预制,现场螺栓连接,且操作简单,但该方法采用在矩形管柱的管壁上直接焊接连接板,再和H型钢梁连接,这样H型钢梁端部的力会对矩形管柱的管壁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现场焊接、施工简单方便、能实现工厂预制且不会对矩形管柱的管壁产生影响的H型钢梁与矩形管柱对穿连接板连接节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H型钢梁与矩形管柱对穿连接板连接节点,包括矩形管柱、多根H型钢梁、对穿下板和对穿上板,所述矩形管柱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管壁,所述H型钢梁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H型钢梁,所述对穿下板穿过第一管壁和第三管壁,对穿下板的两端分别和第一 H型钢梁、第三H型钢梁连接,所述对穿上板穿过第二管壁和第四管壁,对穿上板的两端分别和第二 H型钢梁、第四H型钢梁连接,所述对穿下板与对穿上板咬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壁和第三管壁上均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管壁和第四管壁上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对穿下板依次穿过第一管壁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三管壁上的第一通孔,对穿上板穿过第二管壁上的第二通孔和第四管壁上的第二通孔,所述对穿下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对穿上板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咬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底面与第二通孔、的底面齐平,第二通孔、的顶面高于第一通孔、的顶面。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度hi是第一通孔的长度h2的1.5倍。进一步地,所述对穿下板的两端分别和第一 H型钢梁、第三H型钢梁的腹板螺接,所述对穿上板的两端分别和第二 H型钢梁、第四H型钢梁的腹板螺接。优选地,所述第二管壁和第四管壁上均设有矩形补孔板,所述矩形补孔板覆盖对穿上板上方露出的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矩形补孔板与第二管壁、第四管壁均焊接连接。本专利技术涉及的H型钢梁与矩形管柱对穿连接板连接节点很好地适用于“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且不需要现场焊接,现场连接阶段施工简单易行,提高工作效率,且该连接节点结构不会影响矩形管柱的管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矩形管柱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对穿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对穿上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矩形管柱的主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穿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穿上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涉及的H型钢梁与矩形管柱对穿连接板连接节点,包括矩形管柱1、多根H型钢梁2、对穿下板3和对穿上板4,所述矩形管柱I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管壁11、12、13、14,所述H型钢梁2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H型钢梁21、22、23、24,所述对穿下板3穿过第一管壁11和第三管壁13,对穿下板3的两端分别和第一 H型钢梁21、第三H型钢梁23连接,所述对穿上板4穿过第二管壁12和第四管壁14,对穿上板4的两端分别和第二 H型钢梁22、第四H型钢梁24连接,所述对穿下板3与对穿上板4咬合。见图4,所述第一管壁11和第三管壁13上均设有第一通孔15、17,第二管壁12和第四管壁14上均设有第二通孔16、18,所述对穿下板3依次穿过第一管壁11上的第一通孔15和第三管壁13上的第一通孔17,对穿上板4穿过第二管壁12上的第二通孔16和第四管壁14上的第二通孔18,见图5及图6,所述对穿下板3上设有第一凹槽31,所述对穿上板4上设有第二凹槽41,所述第一凹槽31与第二凹槽41咬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31开口朝向对穿下板3的顶面,且第一凹槽31的深度为对穿下板3宽度的一半。第二凹槽41开口朝向对穿上板4的底面,且第二凹槽41的深度为对穿上板4宽度的一半。对穿上板3与对穿下板4垂直设置。优选地,第一通孔15、17和第二通孔16、18均为矩形形状的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壁12和第四管壁14上均设有矩形补孔板5,所述矩形补孔板5覆盖对穿上板4上方露出的第二通孔16、18,优选地,所述矩形补孔板5与第二管壁12、第四管壁14均焊接连接。见图4,所述第一通孔15、17的底面与第二通孔16、18的底面齐平,第二通孔16、18的顶面高于第一通孔15、17的顶面。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16、18的长度h2是第一通孔15、17的长度hi的1.5倍。进一步地,所述对穿下板3的两端分别和第一 H型钢梁21、第三H型钢梁23的腹板螺接,所述对穿上板4的两端分别和第二 H型钢梁22、第四H型钢梁24的腹板螺接。即对穿下板3和对穿上板4的两端均设有螺栓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H型钢梁21、22、23、24的腹板上均设有螺栓孔,对穿下板3两端的螺栓孔分别和第一 H型钢梁21、第三H型钢梁23腹板上的螺栓孔连接,对穿上板4两端的螺栓孔分别和第二 H型钢梁22、第四H型钢梁24腹板上的螺栓孔连接。螺栓6分别穿过对穿下板3 —端的螺栓孔和第一 H型钢梁21腹板上的螺栓孔、对穿下板3另一端的螺栓孔和第三H型钢梁23腹板上的螺栓孔,将对穿下板3和第一 H型钢梁21、第三H型钢梁23连接,进而将矩形管柱I和第一 H型钢梁21、第三H型钢梁23连接。螺栓6分别穿过对穿上板4 一端的螺栓孔和第二 H型钢梁22腹板上的螺栓孔、对穿上板4另一端的螺栓孔和第四H型钢梁24腹板上的螺栓孔,将对穿上板4和第二 H型钢梁22、第四H型钢梁24连接,进而将矩形管柱I和第二 H型钢梁22、第四H型钢梁24连接。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给出的一个实施例来具体说明H型钢梁2与矩形管柱I对穿连接板连接节点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矩形管柱I的截面尺寸为200mmX 200mm,管壁厚10mm,第一、第二、第三、第四H型钢梁21、22、23、24的截面尺寸均为200_X 150mmX8mmX 12_。见图9及图10,对穿上板4和对穿下板3的尺寸均为400mmX 140mmX 10mm,第一凹槽31的尺寸为70mmX 10mm,开口朝向对穿下板3的顶面,置于对穿下板3的中间位置,第二凹槽41的尺寸为70mmX10mm,开口朝向对穿上板4的底面,置于对穿上板4的中间位置。见图8,第一通孔15、17的尺寸为145mmX 12mm,分别置于第一管壁11、第三管壁13的中间位置;第二通孔16、18的尺寸为215mmX12mm,分别置于第二管壁12、第四管壁14的中间位置,第二通孔的面积比第一通孔的面积约大0.5倍。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H型钢梁与矩形管柱对穿连接板连接节点,包括矩形管柱(1)、多根H型钢梁(2)、对穿下板(3)和对穿上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柱(1)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管壁(11、12、13、14),所述H型钢梁(2)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H型钢梁(21、22、23、24),所述对穿下板(3)穿过第一管壁(11)和第三管壁(13),对穿下板(3)的两端分别和第一H型钢梁(21)、第三H型钢梁(23)连接,所述对穿上板(4)穿过第二管壁(12)和第四管壁(14),对穿上板(4)的两端分别和第二H型钢梁(22)、第四H型钢梁(24)连接,所述对穿下板(3)与对穿上板(4)咬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炎彬李国强刘玉姝陆烨刘康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