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及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及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284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及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该PT反对称系统包括:非线性源;与所述非线性源连接的LC谐振模型;与所述LC谐振模型连接的至少一个谐振发射线圈;与所述的至少一个谐振发射线圈中的一个谐振发射线圈耦合连接的谐振接收线圈;其中,所述非线性源的等效增益的输出峰值与所述谐振接收线圈连接的负载的阻值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不需要时刻追踪工作频率,还消除了苛刻的对称条件,解决了因严苛的对称性极大地限制其实际应用与发展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电能传输,特指一种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及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1、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彻底摆脱传统“有线”导线的束缚,降低了对电池容量需求,具有强灵活性、易操作性以及高安全性等诸多优点,极大地提升了用电设备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水平。近年来,磁共振式wpt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精细调整,可以建立高效的功率传输。然而,由于这些参数的最佳值通常对源谐振器和接收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极为敏感,因此在保持高功率效率的同时,在一定传输距离范围内稳定地将能量传输到相对于源移动的接收器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2、由量子物理学引发的非厄米宇称-时间(parity-time,pt)对称性表现出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已经有研究表明,pt对称概念可以用于实现鲁棒的动态wpt。在具有精心设计的增益和损耗的pt对称系统中已经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效应,例如固有单模激光、损耗诱导传输以及单向反射等。目前的pt对称wpt系统大都需要追踪工作频率以实现高效传输,这无疑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虽然提出的高阶pt对称wpt系统可以实现不随传输距离变化的工作频率,但其严苛的对称性极大地限制了实际应用与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及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解决现有的高阶pt对称wpt系统因严苛的对称性而极大地限制了实际应用与发展的问题。>

2、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包括:

4、非线性源;

5、与所述非线性源连接的lc谐振模型;

6、与所述lc谐振模型连接的至少一个谐振发射线圈;

7、与所述的至少一个谐振发射线圈中的一个谐振发射线圈耦合连接的谐振接收线圈;

8、其中,所述非线性源的等效增益的输出峰值与所述谐振接收线圈连接的负载的阻值相等。

9、本专利技术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不需要时刻追踪工作频率,还消除了苛刻的对称条件,解决了因严苛的对称性极大地限制其实际应用与发展的问题。

10、本专利技术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非线性源包括运算放大器;

11、所述运算放大器连接有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12、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在同向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还与所述lc谐振模型中的第一电容c1连接;

13、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反向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还与所述lc谐振模型中的第一电感l1连接;

14、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连接所述第一电阻;

15、所述非线性源的等效增益的输出峰值等于所述第二电阻乘以所述第三电阻再除以第一电阻。

16、本专利技术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在9至11之间。

17、本专利技术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谐振接收线圈与所述谐振发射线圈的电感相等。

18、本专利技术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谐振发射线圈有一个,所述谐振发射线圈连接有第二电容c2;

19、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lc谐振模型中的第一电容c1之间连接有电容c0;

20、所述电容c0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lc谐振模型中的第一电感l1和所述谐振发射线圈之间。

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

22、非线性源,包括电源和与所述电源连接的运算放大器;

23、与所述非线性源连接的lc谐振模型;

24、与所述lc谐振模型连接的至少一个谐振发射线圈;

25、与所述的至少一个谐振发射线圈中的一个谐振发射线圈耦合连接的谐振接收线圈;

26、与所述谐振接收线圈连接的负载;

27、其中所述非线性源的等效增益的输出峰值与所述谐振接收线圈连接的负载的阻值相等。

28、本专利技术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连接有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29、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在同向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还与所述lc谐振模型中的第一电容c1连接;

30、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反向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还与所述lc谐振模型中的第一电感l1连接;

31、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连接所述第一电阻;

32、所述非线性源的等效增益的输出峰值等于所述第二电阻乘以所述第三电阻再除以第一电阻。

33、本专利技术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在9至11之间。

34、本专利技术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谐振接收线圈与所述谐振发射线圈的电感相等。

35、本专利技术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谐振发射线圈有一个,所述谐振发射线圈连接有第二电容c2;

36、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lc谐振模型中的第一电容c1之间连接有电容c0;

37、所述电容c0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lc谐振模型中的第一电感l1和所述谐振发射线圈之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源包括运算放大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在9至11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接收线圈与所述谐振发射线圈的电感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其特征在于,

6.一种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连接有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在9至11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接收线圈与所述谐振发射线圈的电感相等。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发射线圈有一个,所述谐振发射线圈连接有第二电容C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源包括运算放大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在9至11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接收线圈与所述谐振发射线圈的电感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系统,其特征在于,

6.一种非线性合成高阶pt反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伟王宇倩王利凯姜杰孙勇李云辉江海涛羊亚平陈鸿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