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零件内孔精度的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959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零件内孔精度的加工设备,该设备包括电机1、传动装置2、丝杆3、丝母4、顶杆5和钢球6,丝杆3、丝母4相配合,丝母4由传动装置3驱动,丝杆3下端连接顶杆5,顶杆5下端连接钢球6,钢球6为硬质钢球。采用此种结构的加工设备,加工尺寸稳定、表面粗糙度高。(*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高零件内孔精度的加工设备。目前,提高零件内孔精度大部分采用切削、拉削、镗削、铰削等方式,其应用的设备为车床或镗床加相应的刀具,上述加工设备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加工尺寸不稳定、表面粗糙度不易保障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尺寸稳定、表面粗糙度高的提高零件内孔精度的加工设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零件内孔精度的加工设备,包括电机、传动装置、丝杆、丝母、顶杆和钢球,丝杆、丝母相配合,丝母由传动装置驱动,丝杆下端连接顶杆,顶杆下端连接钢球,钢球为硬质钢球。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硬质钢球挤压内孔表面的方式加工,内孔的表面粗糙度高,硬质钢球的直径决定了加工后内孔的尺寸,加工尺寸稳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为本技术的示意图。由图可知,丝母4外表面具有齿,与传动装置2中的齿轮啮合,丝母4内孔具有螺纹,与丝杆3相配合,丝杆3下端连接顶杆5,顶杆5下端连接钢球6,钢球6采用硬质钢球。本加工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电机1正转时带动丝母4正转,使丝杆3向下运动,丝杆3向下运动推动顶杆5和钢球6进入工件,并通过工件内孔完成工作行程,然后,电机1反转,带动丝母4反转,使丝杆3向上运动,消除推力,取出顶杆5、钢球6,完成一个工作循环。需要说明的是,本加工设备属于提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待加工孔的加工余量应留的足够小,加工时,将待加工孔对正钢球6即可,待加工工件可不用夹紧固定,钢球6通过工件时可自动定位。根据设计原理,设备的电机1功率、丝杆3和丝母4直径、螺距、头数等参数的确定,由加工工件所需的功率确定,本设备可以加工不同尺寸的高精度内孔,而且操作灵活,加工内孔的表面粗糙度高,尺寸精度稳定,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零件内孔精度的加工设备,包括电机(1)、传动装置(2)、丝杆(3)、丝母(4)、顶杆(5)和钢球(6),丝杆(3)、丝母(4)相配合,丝母(4)由传动装置(2)驱动,丝杆(3)下端连接顶杆(5),顶杆(5)下端连接钢球(6),钢球(6)为硬质钢球。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零件内孔精度的加工设备,该设备包括电机1、传动装置2、丝杆3、丝母4、顶杆5和钢球6,丝杆3、丝母4相配合,丝母4由传动装置3驱动,丝杆3下端连接顶杆5,顶杆5下端连接钢球6,钢球6为硬质钢球。采用此种结构的加工设备,加工尺寸稳定、表面粗糙度高。文档编号B23P9/00GK2491173SQ0124405公开日2002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24日专利技术者李广汉, 陶宗明, 王庆平, 郑立东 申请人: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零件内孔精度的加工设备,包括电机(1)、传动装置(2)、丝杆(3)、丝母(4)、顶杆(5)和钢球(6),丝杆(3)、丝母(4)相配合,丝母(4)由传动装置(2)驱动,丝杆(3)下端连接顶杆(5),顶杆(5)下端连接钢球(6),钢球(6)为硬质钢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汉陶宗明王庆平郑立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