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油茶果采摘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8524 阅读:3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油茶果采摘机,其特征是它包括外壳(2),外壳(2)上设有由动力带动的抓手,抓手上设有抓齿(3),外壳(2)上连接有导管(6),导管(6)通过伸缩管(9)与料箱连通,油茶果由抓手上的抓齿(3)打下,通过导管(6)、伸缩管(9)进入料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简单,采摘效率高,劳动强度小,在采摘果实的同时,保护好已开的茶花,避免损伤茶花影响来年的产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果实小型采摘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油茶果采摘机
技术介绍
目前,油茶果的采摘基本依赖人工徒手采摘或等油茶鲜果掉落地面后集中收集。由于采摘鲜果要求时间集中,且时间短,因此,所需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同时,由于受油茶林地地形条件和油茶“抱籽怀胎”、花果同期等条件制约,其鲜果采摘采用大型机械不符合现实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油茶果采摘机。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的,一种便携式油茶果采摘机,它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由动力带动的抓手,抓手上设有抓齿,外壳上连接有导管,导管通过伸缩管与料箱连通,油茶果由抓手上的抓齿打下,通过导管、伸缩管进入料箱。本技术所述的抓齿在抓手上为“山”形布置。本技术外壳上设有凸块,刀片安装在抓手的腰形孔上,所述刀片在随抓手转动过程中,凸块使刀片轴向移动,并由抓手上的弹簧复位。本技术刀片与抓齿成剪刀状布置。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较好的实现了专利技术目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简单,采摘效率高,劳动强度小,在采摘果实的同时,保护好已开的茶花,避免损伤茶花影响来年的产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图2可知,一种便携式油茶果采摘机,它包括外壳2,外壳2上设有由动力带动的抓手,抓手上设有抓齿3,外壳2上连接有导管6,导管6通过伸缩管9与料箱连通,油茶果由抓手上的抓齿3打下,通过导管6、伸缩管9进入料箱。本技术所述的抓齿3在抓手上为“山”形布置。本技术外壳2上设有凸块5,刀片4安装在抓手的腰形孔上,所述刀片4在随抓手转动过程中,凸块5使刀片4轴向移动,并由抓手上的弹簧I复位。本技术刀片4与抓齿3成剪刀状布置。本技术工作时,工人手握导管6,将抓手伸入有油茶果处,按下常动开关7或点动开关8,动力(本实施例为电机)带动抓手上的抓齿3转动,将油茶果打(带)下落入外壳2内,经导管6、伸缩管9进入料箱。抓手在转动的同时,刀片4经过凸块5时,刀片4轴向移动,使刀片4与抓齿3成剪刀状,更易将油茶果摘下,刀片4离开凸块5时,刀片4由抓手上的弹簧I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油茶果采摘机,其特征是它包括外壳(2),外壳(2)上设有由动力带动的抓手,抓手上设有抓齿(3),外壳(2)上连接有导管(6),导管(6)通过伸缩管(9)与料箱连通,油茶果由抓手上的抓齿(3)打下,通过导管(6)、伸缩管(9)进入料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油茶果采摘机,其特征是它包括外壳(2),外壳(2)上设有由动力带动的抓手,抓手上设有抓齿(3),外壳(2)上连接有导管¢),导管(6)通过伸缩管(9)与料箱连通,油茶果由抓手上的抓齿(3)打下,通过导管¢)、伸缩管(9)进入料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油茶果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抓齿(3)在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忠刘琦晁燕杨迪军刘昌华丁定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林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迪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