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703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6:31
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即能够抑制共振现象的发生又能够提高扭矩限制机构所占据的空间效率。在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00A)中,在内周轴(2a)与发电机(60)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在发电机(60)与马达(70)之间设有扭矩限制器(TL)。扭矩限制器(TL)与发电机(60)的定子(65)的至少一部分和/或马达(70)的定子(75)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特别涉及具备发动机、马达以及发电机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具备发动机、马达以及发电机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已知例如专利文献I所述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如图6所示,该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100构成为具备下述部分:发动机50 ;发动机轴I,其通过曲轴51与发动机50连接;马达/发电机轴2,其由通过发电机驱动齿轮系10与发动机轴I连接的内周轴2a和配置在内周轴2a的周围的中空的马达用外周轴2b构成;发电机60,其与内周轴2a连接;马达70,其与发电机60并排设置,并与马达用外周轴2b连接;输出轴3,其通过马达动カ传递齿轮系20与马达用外周轴2b连接,并且,与发动机轴I和马达/发电机轴2平行地进行配置;以及差速装置45,其通过最终齿轮系40与输出轴3连接,并通过差速轴46将动カ传递至驱动轮47、47。另外,在发动机轴I设有离合器80,该离合器80通过发动机动カ传递齿轮系30允许或禁止发动机轴I与输出轴3之间的动力传递。并且,能够进行所谓的串联行驶,在该串联行驶过程中,通过断开该离合器80,`发动机轴I与输出轴3之间的动力传递被禁止,利用发动机50的动カ使发电机60发电,将通过发电所获得的电カ供给至马达70。另外,记载有还能够进行所谓的并联行驶的内容,在该并联行驶过程中,通过锁紧离合器80,由此允许发动机轴I与输出轴3之间的动カ传递,将发动机50的动カ传递至输出轴3,并且,还将马达70的动カ传递至输出轴3。可是,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中,虽然为了使发动机50起动而使用了发电机60,但是,在该发动机起动时,装置自身的扭转固有振动频率和发动机扭矩变动频率一致而发生共振现象,从而存在过大的扭矩会作用于马达/发电机轴2等这样的担忧。为了防止因该共振现象所引起的马达/发电机轴2等的变形或折断等,需要使轴自身比较牢固。另ー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这样的内容:如图7所示,在具备发动机和马达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中,在发动机的输出轴211所具备的减震器230设置扭矩限制机构235,由此,当发动机和马达的变动扭矩达到预定值时,将动カ传递切断。由此,为了防止共振现象所引起的马达/发电机轴2等的变形或折断等,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也可以考虑在发动机的输出轴(曲轴)所具备的减震器上设置扭矩限制机构。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128288号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2-13547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可是,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中,如果在发动机的输出轴所具备的减震器上设置扭矩限制机构,则需要增大所述减震器的直径和容量,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设置扭矩限制机构而需要较大的空间。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即能够抑制共振现象的发生又能够提高扭矩限制机构所占据的空间效率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I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100A),其具备:发动机(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50);第I轴(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轴1),其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曲轴51)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传递所述发动机的动カ;第2轴(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发电机轴2),其与所述第I轴平行地配置,并具有内周轴(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内周轴2a)和外周轴(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用外周轴2b),所述内周轴以与所述第I轴连动地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I轴连接,所述外周轴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内周轴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内周轴的周围;第I电动机(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发电机60),其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与所述内周轴连接;以及第2电动机(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70),其与所述第I电动机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以能够传递动カ的方式与所述外周轴连接,技术方案I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干,在所述内周轴与所述第I电动机的动カ传递路径上,在所述第I电动机与所述第2电动机之间设有扭矩限制机构(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扭矩限制器TL),所述扭矩限制机构与所述第I电动机的定子(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定子65)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所述第2电动机的定子(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定子75)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重叠。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I轴与所述内周轴经由传递机构(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发电机驱动齿轮系10)连接,所述传递装置具有输出构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输出齿轮Ila)和输入构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输入齿轮11b),所述输出构件设于所述第I轴,所述输入构件设于所述内周轴并与所述输出构件连接,所述输出构件和所述输入构件构成为,所述内周轴相对于所述第I轴增速。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内周轴具有与所述扭矩限制机构连通的第I油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扭矩限制器用油路114)。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扭矩限制机构配置在设于壳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壳体52)的扭矩限制器收纳室(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扭矩限制器收纳室111)内,所述扭矩限制器收纳室在其铅直方向下方部具有第2油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发电机用油路115或马达用油路),所述第2油路与所述第I电动机及所述第2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连通。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扭矩限制机构在第I电动机与第2电动机之间设置成与所述第I电动机的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所述第2电动机的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因此,能够缩短从扭矩限制机构至第I电动机的轴向距离,从而能够使扭矩限制机构所占据的空间缩小。另外,由于能够提高装置的扭转固有振动频率,因此,能够抑制因装置的扭转固有振动频率与发动机扭矩变动频率一致所导致的共振现象的发生。另外,即使发生共振现象,也能够通过扭矩限制机构限制过大的扭矩被输入到马达/发电机轴等。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构成为内周轴相对于第I轴增速,并且,在内周轴与第I电动机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设有扭矩限制机构,因此,与将扭矩限制机构配置于发动机的输出轴或第I轴的情况相比,作用于扭矩限制机构的扭矩变小,因此,能够减小扭矩限制机构的容量,从而能够减小设置用的空间。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由于内周轴具有与扭矩限制机构连通的第I油路,因此扭矩限制机构以湿式构成。因此,当扭矩限制机构エ作吋,能够抑制因其滑动所导致的温度上升。另外,当从工作状态向卡合状态过渡吋,能够抑制产生过大的扭矩。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扭矩限制机构在其铅直方向下方部具有与第I电动机及第2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连通的第2油路,因此,能够利用从扭矩限制机构排出的油冷却第I和/或第2电动机。特别是,第2油路设在扭矩限制机构的铅直方向下方,因此能够借助于重力将油高效地供给至第I和/或第2电动机,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闻冷却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21 JP 2010-2368131.一种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所述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 发动机; 第I轴,其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I轴传递所述发动机的动力; 第2轴,其与所述第I轴平行地配置,并且,所述第2轴具有内周轴和外周轴,所述内周轴以与所述第I轴连动地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I轴连接,所述外周轴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内周轴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内周轴的周围; 第I电动机,其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与所述内周轴连接;以及第2电动机,其与所述第I电动机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以能够传递动カ的方式与所述外周轴连接, 所述混合动カ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干, 在所述内周轴与所述第I电动机之间的动カ传递路径上,在所述第I电动机与所述第2电动机之间设有扭矩限制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泰宽高桥徹野田辰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