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杆用断裂槽的加工方法和装置。驱动带轮(72)在设置于机体(14)上的旋转驱动源(68)的驱动作用下进行旋转,将驱动带轮(72)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皮带(76)传递给从动带轮(74),从而使得与上述从动带轮(74)连接为一体的槽加工部(24)进行旋转。上述槽加工部(24)将与从动带轮(74)连接为一体的主轴(34)可旋转支撑在支撑部(32)上,在上述主轴(34)的保持部(48)上设置有外周面具有多个刃部(54)的金工锯(36)。于是,通过将上述金工锯(36)插入到连杆(18)的大端孔(20)的内部中,在上述大端孔(20)上形成截面大致为V字形的第一槽(88),并且在相对于连杆(18)的轴线与上述第一槽(88)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与上述第一槽(88)对称的形状的截面大致为V字形的第二槽(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杆用断裂槽的加工方法及装置,该连杆用断裂槽的加工方法及装置例如在构成车辆用发动机的连杆一体成形后,在上述连杆的大端孔的内周面上形成用于将该连杆剖分成盖部和杆部的断裂槽。
技术介绍
以往,将车辆用发动机的曲柄轴和活塞通过连接杆(以下简称为连杆)连接起来,将上述曲柄轴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活塞。该连杆在其一端部侧的大端部形成的大端孔的内周面上安装有轴承,枢轴支撑上述曲柄轴的轴颈,并且在另一端部侧的小端部上形成的小端孔中,借助于另外的轴承而插入有贯穿活塞的活塞销。而且,一般上述连杆是通过锻造成形而形成的,并已知有下面的两种方法其一是预先分别制造作为连杆主体的轴部(杆部)和盖部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一体地制造上述连杆后将上述连杆分成上述轴部(杆部)与上述盖部的连杆断裂制造方法。例如,在将一体制造成的连杆分成上述轴部和盖部的情况下,首先是在大端部上形成的大端孔内周面中的轴部与盖部交界位置处,相对地形成一对促进断裂用的槽。该槽在连杆的成形阶段或者成形之后通过加工用切削工具进行拉削加工或者进行激光加工而形成预定深度。这种加工装置中,在工具(jig)的外周面上沿轴线方向形成有拉削刃,将上述工具插入连杆的大端孔中,拉削刃一边与该大端孔的内周面抵接一边进行移位。由此沿轴线方向在大端孔的内周面上形成了拉削槽(例如,参照日本特许第3012510号公报)。然而,当通过上述日本特许第3012510号公报中公开的连杆的加工装置,在该连杆的大端孔中进行拉削加工时,为了让该轴部和盖部均等及平顺地剖分,要求形成于上述大端孔的内周面上的促进断裂用的槽的位置及深度等大致均等,换句话说,要求形成于上述大端孔上的一对槽要形成为相互对称的形状。在通过拉削加工来形成上述促进断裂用的槽时,拉削加工中使用的工具的拉削刃由于其截面形状形成大致为V字形,通过上述工具形成的槽的形状大致为V字形。然而,关于上述工具的拉削刃,由于难以将促进断裂用的槽形成为锐角的大致V字形,因此必须加大在通过上述促进断裂用的槽将连杆分成轴部和盖部时的冲击负荷,并且难以有效地将上述连杆可靠且均等地进行剖分。此外,在用不重磨刀片等进行的切削加工方法中,由于通过多个刀片对连杆的大端孔的内周面间歇地进行的切削,上述多个刀片的切削刃的顶部磨损,因而在开槽的过程中难以将槽角度加工成锐角,断裂时的应力集中程度变低。另外,在通过激光加工来形成促进断裂用的槽的情况下,则需要大型的加工装置,并且上述加工装置所需的投资成本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般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可靠且低成本地在连杆的大端孔的内周面上形成一对断裂槽的连杆用断裂槽的加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对连杆的大端孔的内周面形成由最适于促进断裂用的槽形状构成的一对断裂槽的连杆用断裂槽的加工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杆用断裂槽的加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加工装置的纵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2的槽加工部中从主轴卸下金工锯、衬垫及紧固螺母的状态下的部分剖面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的加工装置的纵剖面图。图5是图2的加工装置的槽加工部的横剖面图。图6是表示使上述槽加工部插入于连杆的大端孔的内部,在上述大端孔的内周面一侧加工第一槽的状态的部分省略纵剖面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槽加工部在上述大端孔上形成第一槽之后,贯穿上述大端孔向下方进行移位的状态的部分省略纵剖面图。图8是表示图7的槽加工部从大端孔的下方朝内部进行移位,在上述大端孔的内周面中的与第一槽对称的位置上加工第二槽的状态的部分省略纵剖面图。图9是通过图5的加工装置的槽加工部而形成的第一槽或者第二槽附近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0A是形成有第一槽及第二槽的连杆的立体图,图10B是表示上述连杆被剖分为盖部和杆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A是表示断裂槽中的一组锥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与通过上述断裂槽剖分的连杆的剖分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1B是表示断裂槽的圆弧部的曲率半径与通过上述断裂槽剖分的连杆的剖分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2是切削加工断裂槽的金工锯的部分省略俯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金工锯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4是表示通过图5的加工装置而形成的第一槽或者第二槽的变形例子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图4中,参考符号10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杆用断裂槽的加工装置(以下,简称为加工装置10)。该加工装置10包括机体14,其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连接在工业用多关节型自动机械12(例如数控机械)的端部;驱动部16,其连接在上述机体14上,并设置有被未图示的驱动器输出的控制信号(电信号)所驱动控制的旋转驱动源(后述);槽加工部24,其连接在上述机体14的下端部上,在连接杆18(以下简称为连杆18)的大端孔20的内周面上形成断裂槽22(参照图5);以及驱动力传递机构26,其将上述驱动部16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上述槽加工部24。另外,在该加工装置10的下方配置有用以载置连杆18的载置台28。这样,通过上述自动机械12的动作,可使与上述自动机械12连接成一体的加工装置10移动到包含XYZ三个轴的任意位置上,并可将加工装置10设定在任意方向上。如图2~图4所示,在机体14的大致中央部上,在与配置于机体14内部的驱动带轮72(后述)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部30。该呈大致圆形形状的开口部30形成为比上述驱动带轮72的直径大,因而能够经由开口部30将上述驱动带轮72取出到外部。而且,在机体14的下面突出设置有支撑部32(参照图4),该支撑部32保持着可自由旋转的上述槽加工部24。如图3及图4所示,槽加工部24包括主轴(旋转轴)34,其可自由旋转并被保持在上述支撑部32上;金工锯36,其被上述主轴34插通并与该主轴34一体地进行旋转驱动;以及衬垫38,该衬垫38和主轴34将上述金工锯36夹在中间。如图4所示,该主轴34包括轴部44,其可自由旋转并被配置于支撑部32内部的第一及第二轴承40、42保持;凸缘部46,其自上述轴部44朝半径方向外侧扩大;以及保持部48,其直径比上述凸缘部46小,并保持上述金工锯36。此外,在轴部44的端部上通过支撑螺栓50而一体连接有驱动力传递机构26的后述的从动带轮74。如图3所示,在上述凸缘部46上通过安装槽而安装有截面大致为矩形形状的键部52。该键部52按如下进行设置自上述凸缘部46的端面向保持部48侧突出预定长度,并且自保持部48的外周面朝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另一方面,金工锯36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为薄壁的圆盘状,在上述金工锯36的外周上,以等间隔连续地设置有呈波纹状的多个刃部54。另外,在该金工锯36上,其刃部54最好采用沿着周缘部以大致相等角度形成的等角铣刀。此外,还可以采用未图示的铣刀来代替上述金工锯36。另外,如图9所示,金工锯36的刃部54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朝半径方向外侧逐渐变细的锐角形状,并且在其前端形成有由预定半径构成的圆弧状的R部56。这样,为了加工断裂槽22而在槽加工部24中采用金工锯36,从而可使上述R部56的曲率半径变小。而且,金工锯36的外径形成得比主轴34的凸缘部46以及衬垫38的外径要大,并且如图2所示,上述金工锯36的外径A形成得比连杆18大端孔20的直径B要小(A<B)。如图3所示,在金工锯36的大致中央部上形成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杆用断裂槽的加工装置,该一体成形的连杆(18)具有大端部(84)和小端部(86),将上述连杆(18)在上述大端部(84)的大端孔(20)的内周面中的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一对断裂槽(22),用以使杆部(20a)和盖部(20b)断开,该连杆用断裂槽的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连杆用断裂槽的加工装置包括:机体(14);旋转驱动源(68),其与上述机体(14)连接;槽加工部(24),其具有沿着周向呈波纹状连续地形成有多个刃部(54)的金工锯(36),该多 个刃部(54)在周缘部上朝半径方向外侧呈锐角形状,并且该槽加工部(24)设置有自由旋转地枢轴支撑着上述金工锯(36)的旋转切削机构;以及驱动力传递机构(26),其将上述旋转驱动源(6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上述旋转切削机构,在 上述旋转驱动源(68)的驱动作用下,经由上述驱动力传递机构(26)来驱动上述旋转切削机构旋转,通过使上述旋转切削机构朝上述大端孔(20)进行移位,从而利用上述旋转切削机构的上述金工锯(36)在上述连杆(18)的大端孔(20)内周面上,形成截面凹成大致V字形的一对断裂槽(2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村秀树,小口嗣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