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臂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616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臂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该起重臂包括臂节主体和连接到所述臂节主体的末端的臂尖节,所述臂尖节包括基座和长度可调拉杆,所述基座与所述臂节主体的末端的底部连接,所述长度可调拉杆连接于所述臂节主体的末端的顶部与所述基座之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起重臂包括臂节主体和臂尖节,该臂尖节包括基座、连接于该臂节主体的末端的顶部与该基座之间的长度可调拉杆,由此,该臂尖节能够通过该长度可调拉杆改变其实际高度,从而使得该臂尖节能够匹配不同高度的臂节主体,降低了起重臂的生产及使用成本,也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塔式起重机领域,尤其涉及起重臂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目前,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的末端均设置有臂尖节。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起重臂的结构及其安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起重臂包括臂节主体100和安装在所述臂节主体的末端的臂尖节200。所述臂尖节200为焊接一体式,包括基座201、拉杆202和两个斜腹杆203。在拉杆202和两个斜腹杆203共同汇集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头204,其通过销轴300和插销301连接至起重臂100的上弦杆101的末端。基座201的两端也分别通过连接销轴500和插销501连接至起重臂100的两根下弦杆102的末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中,由于臂尖节为焊接一体式结构,拉杆和斜腹杆的长度固定不变,使得臂尖节的高度也固定下来。当起重臂的臂节主体的高度发生变化吋,由于其上弦杆中心和下弦杆中心平面之间的高度发生改变,而原有臂尖节的高度却是固定的,所以需要重新设计臂尖节,在生产的时候需要重新设计エ装,导致增加生产成本,也影响了产品的通用性。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ー种起重臂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臂,包括臂节主体和连接到所述臂节主体的末端的臂尖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尖节包括基座(21)和长度可调拉杆,所述基座(21)与所述臂节主体的末端的底部连接,所述长度可调拉杆连接于所述臂节主体的末端的顶部与所述基座(2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臂,包括臂节主体和连接到所述臂节主体的末端的臂尖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尖节包括基座(21)和长度可调拉杆,所述基座(21)与所述臂节主体的末端的底部连接,所述长度可调拉杆连接于所述臂节主体的末端的顶部与所述基座(2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可调拉杆包括相连接的多个杆,所述多个杆中相邻的两根杆之间具有多个连接位置,所述多个连接位置用于调整所述长度可调拉杆的实际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臂,其特征在干,所述多个杆为第一杆(22)和第二杆(23),所述第一杆(22)和所述第二杆(23)上具有多个相互对应的销轴孔,一个或多个销轴通过所述销轴孔连接所述第一杆(22)和第二杆(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1)包括安装座,所述第一杆(22)通过销轴连接到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杆(23)通过销轴连接到所述臂节主体的末端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1)包括主框,所述主框包括横梁和分别从所述横梁的两端垂直延伸的两根纵梁,所述两根纵梁与所述臂节主体的末端的底部连接,至少ー根所述纵梁具有用于补偿所述臂节主体的宽度变化的宽度补偿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臂,其特征在干,所述臂节主体(10)包括位于其底部且相互平行的两根下弦杆(12,72),所述两根下弦杆的靠近所述臂尖节的一端分别具有母耳板(121,721),所述两根纵梁的靠近所述臂节主体的一端分别具有与所述母耳板(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建军郭纪斌刘毅蒋孝德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