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梅茶饮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1970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杨梅茶饮的制作工艺,工艺采用200-500重量份的杨梅、10-200重量份的碧螺春茶叶、10-20重量份的甘草、10-20重量份的桂皮、20-40重量份的蔗糖、5-10重量份的食用香精和200-1000重量份的水为原料,通过步骤:选材、杨梅打浆、浆液浸提、茶叶煎煮、调配、高温杀菌、添加辅料、均质、成品包装制得成品。通过制作工艺制得的杨梅茶饮呈紫色或紫黄色,具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安神、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去减肥、祛风解表、延年益寿功效,杨梅的酸甜口感与茶的清香有机结合,风味独特,适宜人群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杨梅茶,尤其涉及一种杨梅茶饮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太湖金庭(西山)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屿,四周临湖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温度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温度在16°C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100小时,霜期在80天,有浩瀚的水体调节,林业覆盖率达65%,生态环境独特,盛产杨梅、碧螺春茶叶、质量名优。杨梅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杨梅果实、核、根、皮均可入药,性平、无毒。果核可治脚气,根可止血理气;树皮泡酒可治跌打损伤,红肿疼痛等。用白酒浸泡的杨梅,盛夏时节,食之会顿觉气舒神爽,消暑解腻。腹泻时,取杨梅熬浓汤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敛作用。杨梅具有消食、除湿、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御寒、止泻、利尿、防治霍乱等医药功能等多种功能,有“果中玛瑙”之誉。碧螺春茶叶更具有二十三种功效:(I)少睡(2)安神(3)明目(4)清头目(5)止渴生津(6)清热(7)消暑⑶解毒(9)消食(10)醒酒(11)去减肥(12)下气(13)利水(14)通便(15)治痢(16)去痰(17)祛风解表(18)坚齿(19)治心痛(20)疗疮治瘘(21)疗饥(22)益气力(23)延年益寿。目前市场上饮料有很多种,相比于碳酸饮料,茶饮料的市场份额较小,茶饮料相比于碳酸饮料具有较强的健康优势,但功能性的茶饮料品种也较为局限,口感有所不足,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杨梅茶饮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采用200-500重量份的杨梅、10-200重量份的碧螺春茶叶、10-20重量份的甘草、10-20重量份的桂皮、20-40重量份的蔗糖、5-10重量份的食用香精和200-1000重量份的水为原料,制作工艺按以下步骤: 1.选材:选取优质的杨梅、碧螺春茶叶、甘草、桂皮、蔗糖和食用香精; I1.杨梅打浆:将杨梅清洗后打碎成浆液; II1.浆液浸提:采用65°c-75°c的2%-5%盐水浸提,取上清液过滤,得到的杨梅汁待用; IV.茶叶煎煮:将甘草和桂皮投入锅中,加水,大火烧至沸腾,调成小火,使锅内温度维持70-80°C,加入碧螺春青叶,温火慢熬1-2小时,过滤清渣后得到加工茶水; V.调配:将杨梅汁和加工茶水调配,制得粗成品; V1.高温杀菌:将粗成品在110°c -120°c高温条件下杀菌10-20秒; W.添加辅料:向高温杀菌后的粗成品中添加蔗糖和食用香精,得到半成品杨梅茶饮; VIH.均质:将半成品杨梅茶饮进入均质机均质,得到成品杨梅茶饮; IX.成品包装:将成品杨梅茶饮罐装和/或瓶装。进一步地,所述工艺采用250-450重量份的杨梅、20-150重量份的碧螺春茶叶、10-15重量份的甘草、10-15重量份的桂皮、20-30重量份的蔗糖、5_10重量份的食用香精和200-800重量份的水为原料。再进一步地,所述工艺采用300重量份的杨梅、20重量份的碧螺春茶叶、10重量份的甘草、10重量份的桂皮、30重量份的蔗糖、10重量份的食用香精和400重量份的水为原料。进一步地,所述步骤III中采用温度为75V的2%盐水。通过制作工艺制得的杨梅茶饮呈紫色或紫黄色,具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安神、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去减肥、祛风解表、延年益寿功效,杨梅的酸甜口感与茶的清香有机结合,风味独特,适宜人群广泛。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便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一种杨梅茶饮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采用200-500重量份的杨梅、10-200重量份的碧螺春茶叶、10-20重量份的甘草、10-20重量份的桂皮、20-40重量份的蔗糖、5-10重量份的食用香精和200-1000重量份的水为原料,制作工艺按以下步骤: 1.选材:选取优质的杨梅、碧螺春茶叶、甘草、桂皮、蔗糖和食用香精; I1.杨梅打浆:将杨梅清洗后打碎成浆液; II1.浆液浸提:采用65°c-75°c的2%-5%盐水浸提,取上清液过滤,得到的杨梅汁待用; IV.茶叶煎煮:将甘草和桂皮投入锅中,加水,大火烧至沸腾,调成小火,使锅内温度维持70-80°C,加入碧螺春青叶,温火慢熬1-2小时,过滤清渣后得到加工茶水; V.调配:将杨梅汁和加工茶水调配,制得粗成品; V1.高温杀菌:将粗成品在110°c -120°c高温条件下杀菌10-20秒; W.添加辅料:向高温杀菌后的粗成品中添加蔗糖和食用香精,得到半成品杨梅茶饮; 珊.均质:将半成品杨梅茶饮进入均质机均质,得到成品杨梅茶饮; IX.成品包装:将成品杨梅茶饮罐装和/或瓶装。另外,工艺采用250-450重量份的杨梅、20-150重量份的碧螺春茶叶、10-15重量份的甘草、10-15重量份的桂皮、20-30重量份的蔗糖、5-10重量份的食用香精和200-800重量份的水为原料。具体实施时,一种杨梅茶饮的制作工艺,工艺采用300重量份的杨梅、20重量份的碧螺春茶叶、10重量份的甘草、10重量份的桂皮、30重量份的蔗糖、10重量份的食用香精和400重量份的水为原料,制作工艺按以下步骤:选取优质的杨梅、碧螺春茶叶、甘草、桂皮、蔗糖和食用香精;将杨梅清洗后打碎成浆液;采用75°C的2%盐水浸提,取上清液过滤,得到的杨梅汁待用;将甘草和桂皮投入锅中,加水,大火烧至沸腾,调成小火,使锅内温度维持70-80°C,加入碧螺春青叶,温火慢熬1-2小时,过滤清渣后得到加工茶水;将杨梅汁和加工茶水调配,制得粗成品;将粗成品在110°C _120°C高温条件下杀菌10-20秒;向高温杀菌后的粗成品中添加蔗糖和食用香精,得到半成品杨梅茶饮;将半成品杨梅茶饮进入均质机均质,得到成品杨梅茶饮;将成品杨梅茶饮罐装和/或瓶装。通过制作工艺制得的杨梅茶饮呈紫色或紫黄色,具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安神、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去减肥、祛风解表、延年益寿功效,杨梅的酸甜口感与茶的清香有机结合,风味独特,适宜人群广泛。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杨梅茶饮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采用200?500重量份的杨梅、10?200重量份的碧螺春茶叶、10?20重量份的甘草、10?20重量份的桂皮、20?40重量份的蔗糖、5?10重量份的食用香精和200?1000重量份的水为原料,制作工艺按以下步骤:Ⅰ.选材:选取优质的杨梅、碧螺春茶叶、甘草、桂皮、蔗糖和食用香精;Ⅱ.杨梅打浆:将杨梅清洗后打碎成浆液;Ⅲ.浆液浸提:采用65℃?75℃的2%?5%盐水浸提,取上清液过滤,得到的杨梅汁待用;Ⅳ.茶叶煎煮:将甘草和桂皮投入锅中,加水,大火烧至沸腾,调成小火,使锅内温度维持70?80℃,加入碧螺春青叶,温火慢熬1?2小时,过滤清渣后得到加工茶水;Ⅴ.调配:将杨梅汁和加工茶水调配,制得粗成品;Ⅵ.高温杀菌:将粗成品在110℃?120℃高温条件下杀菌10?20秒;Ⅶ.添加辅料:向高温杀菌后的粗成品中添加蔗糖和食用香精,得到半成品杨梅茶饮;Ⅷ.均质:将半成品杨梅茶饮进入均质机均质,得到成品杨梅茶饮;Ⅸ.成品包装:将成品杨梅茶饮罐装和/或瓶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杨梅茶饮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采用200-500重量份的杨梅、10-200重量份的碧螺春茶叶、10-20重量份的甘草、10-20重量份的桂皮、20-40重量份的蔗糖、5-10重量份的食用香精和200-1000重量份的水为原料,制作工艺按以下步骤:材:选取优质的杨梅、碧螺春茶叶、甘草、桂皮、蔗糖和食用香精; I1.杨梅打浆:将杨梅清洗后打碎成浆液; II1.浆液浸提:采用65°c-75°c的2%-5%盐水浸提,取上清液过滤,得到的杨梅汁待用; IV.茶叶煎煮:将甘草和桂皮投入锅中,加水,大火烧至沸腾,调成小火,使锅内温度维持70-80°C,加入碧螺春青叶,温火慢熬1-2小时,过滤清渣后得到加工茶水; V.调配:将杨梅汁和加工茶水调配,制得粗成品; V1.高温杀菌:将粗成品在110°c -120°c高温条件下杀菌10-20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颖青陆汝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瀛园农产品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