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722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包括带锁档凹槽的副箱拨叉轴、锁片、带锁档槽的主箱拨叉轴、盖板、销轴和拉簧;锁片通过销轴安装于盖板和上盖之间;拉簧一端连接盖板,另一端连接锁片;锁片呈薄片状,其一端设有与副箱拨叉轴的锁档凹槽相配合的接触区,另一端设有与主箱拨叉轴的锁档槽相配合的工作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很好的防止副箱挂档不到位,主箱就开始挂档的情况发生,延长变速箱使用寿命;采用纯机械结构,性能可靠;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实现容易;可以在不采用拨叉架形式的变速箱上使用此机构,即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变速箱结构的基础上使用此机构;整个机构安装在上盖上,拆卸、安装、维护都比较方便且对现有结构影响较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箱
,特别涉及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
技术介绍
采用主副箱结构的变速箱,一般是副箱连接输出轴,所受扭矩比主箱大。副箱挂档不到位,副箱同步器就不能完全啮合,此时,如果主箱挂档,大的输入扭矩容易导致同步器损坏,降低变速箱使用寿命。正确的换挡过程是:主箱在空挡位,副箱开始挂档,副箱挂档到位后,主箱挂档。而手动换挡时,由于驾驶员不易准确判断副箱挂档是否已经到位,也就不能保证副箱挂档到位后主箱才挂档,为此,必须提供一种换挡保护机构,保证副箱挂档到位后,主箱才挂挡,提高变速箱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以解决主副箱型变速器副箱挂档不到位,主箱就开始挂档,导致变速箱损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包括带锁档凹槽的副箱拨叉轴、锁片、带锁档槽的主箱拨叉轴、盖板、销轴和拉簧;锁片通过销轴安装于盖板和上盖之间;拉簧一端连接盖板,另一端连接锁片;锁片呈薄片状,其一端设有与副箱拨叉轴的锁档凹槽相配合的接触区,另一端设有与主箱拨叉轴的锁档槽相配合的工作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锁档凹槽(5.1)的副箱拨叉轴(5)、锁片(10)、带锁档槽(11.1)的主箱拨叉轴(11)、盖板(8)、销轴(12)和拉簧(7);锁片(10)通过销轴(12)安装于盖板(8)和上盖(9)之间;拉簧(7)一端连接盖板(8),另一端连接锁片(10);锁片(10)呈薄片状,其一端设有与副箱拨叉轴(5)的锁档凹槽(5.1)相配合的接触区(10.1),另一端设有与主箱拨叉轴(11)的锁档槽(11.1)相配合的工作区(1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锁档凹槽(5.1)的副箱拨叉轴(5)、锁片(10)、带锁档槽(11.1)的主箱拨叉轴(11)、盖板(8)、销轴(12)和拉簧(7);锁片(10)通过销轴(12)安装于盖板(8)和上盖(9)之间;拉簧(7)—端连接盖板(8),另一端连接锁片(10);锁片(10)呈薄片状,其一端设有与副箱拨叉轴(5)的锁档凹槽(5.1)相配合的接触区(10.1),另一端设有与主箱拨叉轴(11)的锁档槽(11.1)相配合的工作区(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副箱拨叉轴(5)穿过变速箱壳体(6)进入主箱(16)接触锁片(10)的接触区(10.1),副箱拨叉轴(5)远离主箱(16)的一端通过螺母(I)与汽缸(3)内的活塞(2)连为一体;气缸(3)与副箱壳体(17)连接在一起,副箱壳体(17 )与变速箱壳体(6 )连接在一起;活塞(2 )在气缸(3 )内前后两运动终点对应副箱(15)高低两个档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界赵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