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体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6721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夹具体翻转装置,包括用于支承和固定各机构之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支承夹具体且可带动其翻转之翻转支撑机构;可限制翻转后直立或水平放置时的夹具体位置之限位机构;以及可将翻转后直立放置的夹具体定位之销轴定位机构。在限位机构上,还设有一可吸收夹具体翻转冲击力之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翻转支撑机构使夹具体自如地翻转,使钣金件的装夹方便、快捷,而采用限位机构和销轴定位机构可使翻转后的夹具体对位准确,可方便专业人员检查夹具与钣金件的贴合精度,既保证了操作工人的安全,也提高了夹具装夹钣金件的效率,还可避免各钣金件的相互产生的变形,有效地保证了车身的焊接质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工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焊装加工时使 用的车身总成夹具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造工业领域里,汽车车身总成夹具是汽车白车身焊接最重要的工 序。焊接作为车身制造四大工艺之一,直接影响车身结构的强度。焊接质量是 衡量汽车性能最基本的指标之一.不仅决定着车体的安全性和车身的强变,同 时影响车身的整体尺寸和零件装配。由于车身本身的结构及形状所致,其夹具 结构也是最复杂、最庞大的,尤其是总成夹具中的车身侧围夹具,不仅要求其 能够定位准确、夹持稳固,而且要求夹具能装夹方便、安全、快捷,并要求保 证较高的焊接质量。目前,现有技术的夹具是在两边安装气缸来拉斜总成侧围 夹具体,这种结构使虽然带来了钣金件装夹的方便,但是在装夹好钣金件气缸 并将夹具体推正的过程中,侧围总成钣金件和地板总成钣金件很有可能产生相 互撞击现象,导致两个钣金件变形。为避免这种缺陷,实际使用中,需要拉开 两个钣金件之间的间隙,然而,这样做会使焊接的质量降低,以至影响整车的 质量。另有人设计了另一种结构,其是采用气缸平拉方式,使总成侧围夹具体 平行前进和后退,这种结构可避开侧围总成钣金件和地板总成钣金件的撞击, 且两个钣金件的间隙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但是,在装夹侧围总成钣金件的时 候很不方便,需要采用人工将钣金件竖直后抬着放入工位,由于操作人员站立 的空间有限,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人工作业效率非常低,不符合现代工业 发展的需要。即使采用电动葫,吊装,同样需要人工辅助将钣金件直立后才能完成,操作也不方便。同时,在钣金件的放置到气缸夹紧钣金件的过程中,始 终需要人工扶持钣金件,很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加工时使用的车身总成夹具翻转 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身钣金件焊接加工时装夹不方便、操作不安全的 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高钣金件装夹效率和车身焊接质量。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夹具体翻转装置,包括用于支承和固定各机构之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支承夹具体且可带动其翻 转之翻转支撑机构;可限制翻转后直立或水平放置时的夹具体位置之限位机构; 以及可将翻转后直立放置的夹具体定位之销轴定位机构。本技术具有下列技术效果1 )本技术采用可带动汽车车身总成侧围夹具体翻转的支撑机构,使整 个夹具体可支撑机构支撑下自如地翻转,使钣金件的装夹变得方便、快捷,既 保证了操作工人的安全,也提高了夹具装夹钣金件的效率;同时,由于夹具体 在设定的范围内翻转,完全可以避免侧围总成《反金件和地板总成钣金件产生的 相互撞击而导致两个《反金件的变形现象;2 )本技术将钣金件的装夹由竖直变为平放,克服了现有技术所产生的 缺陷,使钣金件放置更方便,对位更准确,效率更高,可方便专业人员检查夹 具与钣金件的贴合精度,而且操作工人也不用长时间手工扶住钣金件,站位空 间也更大,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3 )本技术采用的限位机构和定位机构,可使翻转后的侧围夹具体准确 的定位,从而保证了车身的焊接质量;4)本技术在限位机构上还设置有緩冲部件,可在限位的同时防止夹具 体翻转时产生部件间的沖击,影响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主视图 图1B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俯视图 图1C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左视图 图2A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之翻转机构一结构图 图2B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之翻转机构二结构图 图3A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之上限位机构主视图 图3B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之上限位机构右视图 图3C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之下限位机构主视图 图3D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之下限位机构右视图 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之销轴定位机构主视图 图中l一底座;2—翻转支撑机构; 23—主动转轴; 3 —限位一几构; 32—下卩艮位机构; 34—支座; 4一销轴定卩立纟几构; 41—销轴; 44—气缸;5— 緩冲机构;6— 夹具体;11—移动纟几构; 21—动力系统; 24—/人动转轴; 31—上限位一几构; 321—下限位支架;22—翻转支撑座; 25—支撑架; 311—上限位支架; 33 —限位挡块;42—导套;51—緩沖器;43 —气缸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主要包括下列部件一底座1 :如图1A、图1B、图1C所示,其为一工字型构件与底板组合 而成,用于支承和固定本技术其它机构之部件,且可通过一移动机构11 带动其移动,可将定位后之夹具体6送出至焊接工位;翻转支撑机构2:用于支承汽车车身总成侧围夹具体6且可带动其翻转之 部件。如图1A、图1B、图1C、图2A、图2B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设置有 两个,两者相对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包括两翻转支撑座22和转轴,所述两翻 转支撑座22分别固定于两支撑架25上,支撑架25则固定在底座1底板上。在 所述两翻转支撑座22上,转轴分设为主动转轴23和/人动转轴24,各转轴中心 相对,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其后端均插入翻转支撑座22内所设的轴承内圈内, 头部含有一顶持头,可插入车身总成侧围夹具体6上预设的定位孔内,其中的 主动转轴23与动力系统21相连。所述动力系统21可以是电才几和减速箱组合构 成,其通过减速箱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转轴23相联,可带动该主动转轴23转动, 从动主轴24也同时转动,/人而带动车身总成侧围夹具体6—同转动,完成翻转 功能。限位机构3:用于保证车身总成侧围夹具体6竖直时和翻转后的处于固定 的位置。如1A、图1B、图1C、图2A、图3A、图3B、图3C、图3D所示, 所述限位机构3可设置于底座1上,也可根据需要和设置场地直接设于支撑机 构2上,以节约材料成本,减小占地空间。本技术由于夹具体6结构庞大, 其实施例附图中展示有四个限位机构,包括图2A、图3C、图3D分别所示的两下限位机构32和如图3A、图3B所示的两上限位才几构31,以保证夹具体竖 直状态和翻转后水平^:置状态后的平衡。上、下各限位机构均通过一限位挡块 33为夹具体6定位,其中两上限位机构31结构相同,两限位挡块33分别通过 支座34固定在上限位支架311上,上限位支架311则固定在底座1上(如图 3A、图3B所示)以保证夹具体6翻转后水平放置时的支撑和定位。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两下限位才几构32分两种形式设置,其中一下限位机构32可如图2A 所示,通过支座34将限位挡块33安装在支撑架25上;而另一下限位才几构32 中,限位挡块33则通过支座34固定在下P艮位支架321上,下限位支架321固 定在底座1上,两下限位机构32用以保证夹具体6直立时的支撑和定位。为避免车身总成侧围夹具体翻转时产生刚性沖击,防止4反金件变形,如图 2A、图3A、图3B、图3C、图3D所示,本技术在所述各上、下限位机构 上,还设有緩沖机构5。所述缓冲机构5包括具有吸振能力的油压或气压缓冲 器51,通过限位机构上支座34固定,位于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具体翻转装置,包括用于支承和固定各机构之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设有: 用于支承夹具体且可由动力系统带动其翻转之翻转支撑机构; 可限制翻转后直立或水平放置时的夹具体位置之限位机构;以及 可将翻转后直立放置的夹具体定位之销轴定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兰军冯俊明张玮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