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共聚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893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4:06
含氟共聚物,其包含:多氟烷基醇(甲基)丙烯酸衍生物CnF2n+1(CH2CF2)a(CF2CF2)b(CH2CH2)cOCOCR=CH2??[I](R:氢原子或甲基,n:1~6的整数,a:1~4的整数,b:1~3的整数,c:1~3的整数)和具有末端(甲基)丙烯酰氧基的聚硅氧烷(R1:氢原子或甲基,R2:C1~C6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亚烷基,R3:C1~C3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R4、R5:氢原子、甲基、苯基,m:1~200的整数)的共聚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氟共聚物。更具体而言,涉及有效地用作粉体的表面处理剂等的含氟共聚物。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以往提出了含有5 100重量%的通式 CnF2n+1 (CH2CF2) a (CF2CF2) b (CH2CH2) c0C0CR=CH2[I] 所示的多氟烷基醇(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作为聚合单元的含氟聚合物,该含氟共聚物的有机溶剂溶液或水性分散液,可有效地用作例如拒水拒油剂、油栏(oil barrier)等的表面改质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虽然全氟聚醚油等氟系油已经与烃系油、硅油等非氟系油配合来使用,但 是氟系油与以往通用的非氟系油的亲和性差,因此现状是非常难以配合这两者来使用。进而还已知使用多氟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作为覆膜形成成分,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含有长链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与含有氟化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作为覆膜形成成分的化妆品。但是,这种共聚物的软化点高于室温,在室温条件下会产生覆膜的破裂等。但是有报告指出,具有碳原子数为8 12的全氟烷基的调聚物在环境中会被生物分解,而转变为生物蓄积性、环境浓缩性比较高的化合物,处理工序中的暴露,或从废弃物、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13 JP 2010-2044301.含氟共聚物,其包含:通式CnF2n+1 (CH2CF2) a (CF2CF2) b (CH2CH2) cOCOCR=CH2[I] (其中,R是氢原子或甲基,η是I 6的整数,a是I 4的整数,b是I 3的整数,c是I 3的整数) 所示的多氟烷基醇(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和通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共聚物,其中,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 100000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共聚物,其是按重量比计以I 99:99 I的比率将多氟烷基醇(甲基)丙烯酸衍生物[I]与具有末端(甲基)丙烯酰氧基的聚硅氧烷[II]共聚而成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共聚物,其是按重量比计以30 95:70 5的比率将多氟烷基醇(甲基)丙烯酸衍生物[I]与具有末端(甲基)丙烯酰氧基的聚硅氧烷[II]共聚而成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共聚物,其是进一步共聚通式CH2=CRiCOOR3(其中,R1是氢原子或甲基,R3是C1 C3tl的直链状、支链状或脂环状的烷基或芳烷基)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III]、通式CH2=CRiCOOR6Y(其中,R1是氢原子或甲基,R6是C1 C3tl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亚烷基,Y是交联性官能团)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IV]和通式CH2=CR1COO (R7O)iR8(其中,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吉山
申请(专利权)人:优迈特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