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6742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级结器件,电流流动区的各处的薄层宽度比都相同;至少部分的终端保护结构的薄层宽度比小于电流流动区的薄层宽度比;电流流动区的各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都相同,至少部分的终端保护结构的杂质总量比小于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至少一个位于终端保护结构中的P型薄层的底部不和N+硅基片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超级结器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器件通过使终端保护结构保持P/N薄层最佳平衡,使器件终端的击穿电压高于器件单元的反向击穿电压。而在电流流动区保证P/N薄层中P型掺杂总量多于N型掺杂总量,从而能提高器件的抗电流冲击能力和该能力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级结器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超级结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超级结MOSFET采用新的耐压层结构,利用一系列的交替排列的P型半导体薄层和N型半导体薄层来在截止状态下在较低电压下就将所述P型半导体薄层和N型半导体薄层耗尽,实现电荷相互补偿,从而使P型半导体薄层和N型半导体薄层在高掺杂浓度下能实现高的击穿电压,从而同时获得低导通电阻和高击穿电压,打破传统功率MOSFET理论极限。在美国专利US5216275中,以上的交替排列的P型半导体薄层和N型半导体薄层是与N+衬底相连的;在美国专利US6630698B1中,中间的P型半导体薄层和N型半导体薄层与N+衬底可以有大于O的间隔。现有技术中,P型半导体薄层和N型半导体薄层的形成一种是通过外延成长然后进行光刻和注入,多次反复该过程得到需要的厚度的P型半导体薄层和N型半导体薄层,这种工艺在600V以上的MOSFET中,一般需要重复5次以上,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长。另一种是通过一次生长一种类型的需要厚度的外延之后,进行沟槽的刻蚀,之后在沟槽中填入相反类型的硅;该方法工艺成本和工艺周期短;但如果该薄层与衬底之间有一定的厚度,由于沟槽的刻蚀有一定的工艺变化,沟槽深度也就易于发生变化,因此造成器件反向击穿电压变化范围较大;同时,在同样的外延厚度下,当P型半导体薄层和N型半导体薄层不接触到N+衬底时器件的反向击穿电压会比P型半导体薄层和N型半导体薄层接触到N+衬底的反向击穿电压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级结器件,能提高器件的抗过电流冲击能力和该能力的一致性。为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超级结器件的制造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级结器件,在一 N+硅基片上形成有一 N型硅外延层,超级结器件的中间区域为电流流动区,所述电流流动区包含多个交替排列的形成于所述N型硅外延层中的P型薄层和N型薄层;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环绕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外周,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包括多个环绕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外周且交替排列的形成于所述N型硅外延层中的P型薄层和N型薄层;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分成2区和3区,所述2区和所述3区都包括多个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其中所述2区位于内侧并和所述电流流动区邻近,所述3区位于所述2区的外侧。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有的所述P型薄层的宽度相同、所有的所述N型薄层的宽度也相同。两个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之间的宽度比值为薄层宽度比,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各处的薄层宽度比都相同;至少部分的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薄层宽度比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薄层宽度比。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的宽度和P型杂质浓度的积和所述N型薄层的宽度和N型杂质浓度的积的比值为杂质总量比,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各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都相同;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各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都小于等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且至少部分的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在所有的所述P型薄层中,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终端保护结构中的所述P型薄层的底部不和所述N+硅基片接触。进一步的改进是,至少部分的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一比值,该第一比值为1.0 1.1 ;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二比值,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所述第一比值的1.05倍。进一步的改进是,两个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的宽度的和为步进,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所述3区中的步进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步进,至少部分的所述3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一比值,该第一比值为1.0 1.1 ;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二比值,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所述第一比值的1.05倍。进一步的改进是,两个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的宽度的和为步进,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所述3区中的步进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步进、所述2区中至少有部分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的步进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步进;至少部分的所述3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一比值,该第一比值为1.0 1.1,至少部分的所述2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三比值,所述第三比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比值的1.05倍;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二比值,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所述第一比值的1.05倍。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电流流动区中,一 P型背栅形成于各所述P型薄层上部或所述P型背栅形成于各所述P型薄层上部并延伸到各所述P型薄层上部两侧的所述N型薄层中,一源区形成于各所述P型背栅中,在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N型硅外延层上部形成有栅氧、栅极以及源极,在所述N+硅基片的背面形成有漏极。所述终端保护结构还包括至少一 P型环、一沟道截止环、一终端介质膜、至少一多晶硅场板;所述P型环、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沟道截止环都呈环状结构、并由内往外依次环绕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外周。所述P型环形成于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区域的所述N型硅外延层的表面层中且和所述最外侧P型区域相邻;所述P型环覆盖于所述2区的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的上部。所述沟道截止环形成于最外侧P型薄层外侧的所述N型硅外延层的表面层中。所述终端介质膜形成于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区域的所述N型硅外延层上并和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外侧边缘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终端介质膜的靠近所述电流流动区的一侧具有一台阶结构。所述多晶硅场板完全覆盖所述台阶结构并覆盖部分所述终端介质膜、并延伸到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外侧边缘到所述终端介质膜之间的区域上。一层间膜形成于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区域的所述N型硅外延层、所述终端介质膜和所述多晶硅场板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级结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一 N+硅基片上形成N型硅外延层,在所述N型硅外延层上形成电流流动区的P型背栅以及终端保护结构区域的P型环。步骤二、利用光刻刻蚀在所述电流流动区和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区域的所述N型硅外延层上形成沟槽;所述沟槽的宽度和后续形成的P型薄层的宽度相同,相邻的所述沟槽之间的间距和后续形成的N型薄层相同;在所有的所述沟槽中,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终端保护结构中的所述沟槽的底部不和所述N+硅基片接触。步骤三、在所述沟槽中形成P型硅并将所述N型硅外延层表面的硅去掉,从而在所述电流流动区和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区域分别形成交替排列的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有的所述P型薄层的宽度相同、所有的所述N型薄层的宽度也相同;两个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之间的宽度比值为薄层宽度比,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各处的薄层宽度比都相同;至少部分的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薄层宽度比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薄层宽度比。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的宽度和P型杂质浓度的积和所述N型薄层的宽度和N型杂质浓度的积的比值为杂质总量比,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各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都相同;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各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都小于等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且至少部分的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步骤四、淀积介质膜并利用光刻刻蚀在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区域形成终端介质膜;所述终端介质膜的靠近所述电流流动区的一侧具有一台阶结构。步骤五、在所述N+硅基片上形成栅氧和多晶硅,利用光刻刻蚀在所述电流流动区形成由所述多晶硅组成的栅极图形,在所述终端保护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级结器件,在一N+硅基片上形成有一N型硅外延层,超级结器件的中间区域为电流流动区,所述电流流动区包含多个交替排列的形成于所述N型硅外延层中的P型薄层和N型薄层;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环绕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外周,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包括多个环绕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外周且交替排列的形成于所述N型硅外延层中的P型薄层和N型薄层;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分成2区和3区,所述2区和所述3区都包括多个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其中所述2区位于内侧并和所述电流流动区邻近,所述3区位于所述2区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有的所述P型薄层的宽度相同、所有的所述N型薄层的宽度也相同;两个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之间的宽度比值为薄层宽度比,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各处的薄层宽度比都相同;至少部分的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薄层宽度比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薄层宽度比;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的宽度和P型杂质浓度的积和所述N型薄层的宽度和N型杂质浓度的积的比值为杂质总量比,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各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都相同;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各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都小于等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且至少部分的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在所有的所述P型薄层中,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终端保护结构中的所述P型薄层的底部不和所述N+硅基片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级结器件,在一 N+硅基片上形成有一 N型硅外延层,超级结器件的中间区域为电流流动区,所述电流流动区包含多个交替排列的形成于所述N型硅外延层中的P型薄层和N型薄层;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环绕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外周,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包括多个环绕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外周且交替排列的形成于所述N型硅外延层中的P型薄层和N型薄层;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分成2区和3区,所述2区和所述3区都包括多个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其中所述2区位于内侧并和所述电流流动区邻近,所述3区位于所述2区的外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有的所述P型薄层的宽度相同、所有的所述N型薄层的宽度也相同; 两个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之间的宽度比值为薄层宽度比,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各处的薄层宽度比都相同;至少部分的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薄层宽度比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薄层宽度比; 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的宽度和P型 杂质浓度的积和所述N型薄层的宽度和N型杂质浓度的积的比值为杂质总量比,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各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都相同;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各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都小于等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且至少部分的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 在所有的所述P型薄层中,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终端保护结构中的所述P型薄层的底部不和所述N+硅基片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级结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的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一比值,该第一比值为1.0 1.1 ;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二比值,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所述第一比值的1.05倍。3.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级结器件,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的宽度的和为步进,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所述3区中的步进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步进,至少部分的所述3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一比值,该第一比值为1.0 1.1 ;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二比值,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所述第一比值的1.05倍。4.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级结器件,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的宽度的和为步进,所述终端保护结构的所述3区中的步进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步进、所述2区中至少有部分相邻的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N型薄层的步进小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步进;至少部分的所述3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一比值,该第一比值为1.0 1.1,至少部分的所述2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三比值,所述第三比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比值的1.05倍;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杂质总量比为第二比值,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所述第一比值的1.05倍。5.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级结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流流动区中,一P型背栅形成于各所述P型薄层上部或所述P型背栅形成于各所述P型薄层上部并延伸到各所述P型薄层上部两侧的所述N型薄层中,一源区形成于各所述P型背栅中,在所述电流流动区的所述N型硅外延层上部形成有栅氧、栅极以及源极,在所述N+硅基片的背面形成有漏极; 所述终端保护结构还包括至少一 P型环、一沟道截止环、一终端介质膜、至少一多晶硅场板;所述P型环、所述P型薄层和所述沟道截止环都呈环状结构、并由内往外依次环绕于所述电流流动区的外周;所述P型环形成于所述终端保护结构区域的所述N型硅外延层的表面层中且和所述最外侧P型区域相邻;所述P型环覆盖于所述2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胜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