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丝涨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264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焊丝涨紧器,主要由上支架7、下支架8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支架7固定在下支架8上,在下支架8上设有双向导向轮2和涨紧轮4,在涨紧轮4的轮轴上设有与双向导向轮2轮轴连接的涨紧弹簧3,在上支架7上一端还设有一单向导向轮5。通过以上设置,双向导向轮和涨紧轮可有效的对焊丝的涨紧度进行有效的调节,可有效避免焊丝乱槽的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焊丝生产线上的焊丝涨紧器
技术介绍
目前焊丝主要存在掉皮堵嘴吐丝不畅,焊丝乱槽、乱丝,不利于镀铜等原因,因此很难适用于自动焊接和机器人焊接等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涨紧器,可有效解决焊 丝乱槽的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主要由上支架7、下支架 8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支架7固定在下支架8上,在下支 架8上设有双向导向轮2和涨紧轮4,在涨紧轮4的轮轴上 设有与双向导向轮2轮轴连接的涨紧弹簧3,在上支架7上 一端还设有一单向导向轮5。通过以上设置,双向导向轮和涨紧轮可有效的对焊丝的 涨紧度进行有效的调节,可有效避免焊丝乱槽的问题。附图说明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 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 图3为本技术左视图图中1、导向孔2、双向导向轮3、涨紧弹簧4、 涨紧轮5、单向导向轮6、感应器7、上支架8、下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2、 3所示,本技术主要由上支架7、下支 架8组成,上支架7固定在下支架8上,在下支架8上设有 双向导向轮2和涨紧轮4,在涨紧轮4的轮轴上设有与双向 导向轮2轮轴连接的涨紧弹簧3,在上支架7上一端还设有 一单向导向轮5。工作原理为,焊丝首先进入到导向孔l中,然后经过双 向导向轮2中的内轮,再经过涨紧轮4,再回到双向导向轮 2中的外轮,最后经过单向导向轮5从导向孔传出。涨紧轮 4通过涨紧弹簧3来达到焊丝一定的衡定力,当应力过大时, 涨紧轮4压縮涨紧弹簧3,通过感应器6而停车防止焊丝断 裂,当应力过小时,涨紧轮4由涨紧弹簧3向下移,从而使 镀槽内焊丝不乱槽、不乱丝来提高镀铜速度来增加效率。权利要求1、焊丝涨紧器,主要由上支架(7)、下支架(8)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支架(7)固定在下支架(8)上,在下支架(8)上设有双向导向轮(2)和涨紧轮(4),在涨紧轮(4)的轮轴上设有与双向导向轮(2)轮轴连接的涨紧弹簧(3),在上支架(7)上一端还设有一单向导向轮(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焊丝涨紧器,主要由上支架7、下支架8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支架7固定在下支架8上,在下支架8上设有双向导向轮2和涨紧轮4,在涨紧轮4的轮轴上设有与双向导向轮2轮轴连接的涨紧弹簧3,在上支架7上一端还设有一单向导向轮5。通过以上设置,双向导向轮和涨紧轮可有效的对焊丝的涨紧度进行有效的调节,可有效避免焊丝乱槽的问题。文档编号B23K35/00GK201192759SQ200820019989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9日专利技术者张立河, 范海鹏, 闫正军 申请人:诸城市德隆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焊丝涨紧器,主要由上支架(7)、下支架(8)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支架(7)固定在下支架(8)上,在下支架(8)上设有双向导向轮(2)和涨紧轮(4),在涨紧轮(4)的轮轴上设有与双向导向轮(2)轮轴连接的涨紧弹簧(3),在上支架(7)上一端还设有一单向导向轮(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正军范海鹏张立河
申请(专利权)人:诸城市德隆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