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141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涉及一种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包括前悬装置以及与该前悬装置配合使用的后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后悬总成以及连接该两个后悬总成的后悬置横梁(1),在所述后悬总成上还设有锁止报警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还能对悬置装置进行锁止报警,从而能准确地向驾驶员反映悬置装置的锁止情况,即能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室因为未被锁止而前翻的恶性事故发生,因此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的安全行驶以及道路安全基本由驾驶员掌控,驾驶员的工作环境局限于驾驶室,因此驾驶室的稳定性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大多为全浮装置,这种全浮装置包括配套使用前悬与后悬。前悬与驾驶室固定连接的上支架采用多块钣金通过焊接拼接而成,由于上支架的焊接部位太多,因此增加了加工工序,即增加了加工成本,同时还不便于控制精度。前悬中的减震器顶端需要连接在上支架上,由钣金拼接而成的上支架使得减震器只能安装在其中一个钣金件上,从而使得整个上支架以及减震器受力不均匀。而后悬不仅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且该后悬中没有设置锁止报警机构,不能准确地向驾驶员反映悬置装置的锁止情况,因此不能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室前翻的恶性事故发生,从而为安全驾驶带来极大地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中没有设置锁止报警机构,不能对整个悬置装置进行锁止,也不能准确地向驾驶员反映悬置装置的锁止情况,因此不能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室前翻的恶性事故发生,从而为安全驾驶带来极大地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还能对悬置装置进行锁止报警,从而能准确地向驾驶员反映悬置装置的锁止情况,因此能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室前翻的恶性事故发生的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包括前悬装置以及与该前悬装置配合使用的后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后悬总成以及连接该两个后悬总成的后悬置横梁,在所述后悬总成上还设有锁止报警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锁止报警装置包括设置在后悬总成上并连接有电源线的液压锁、与该液压锁相配合的后悬置上支架。再进一步的,所述后悬总成包括后悬置下支架与侧向拉臂、连接在该后悬置下支架与侧向拉臂之间的后悬置减震器,所述后悬置横梁则分别与后悬置下支架以及侧向拉臂相连接,所述液压锁则连接在侧向拉臂上。为了便于支撑后悬置横梁以及侧向拉臂,在所述后悬置下支架上还设有均与后悬置横梁以及侧向拉臂相连接的横梁支撑板,所述侧向拉臂与后悬置横梁分别位于横梁支撑板的左右两侧。为了能更好地缓冲和减震,所述后悬置减震器为弹簧减震器。为了便于与后悬装置配套使用,所述前悬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前悬总成以及连接该两个前悬总成的稳定杆,所述前悬总成包括支座、通过翻转臂总成连接在支座上的翻转支架、顶端与翻转支架相连接底端则与翻转臂总成相连接的前悬置减震器;所述稳定杆则连接在翻转臂总成上。为了克服上支架有钣金拼接而成所造成的加工成本高而精度确不高,同时还受力不均的缺陷,所述翻转支架为由金属材料通过模具铸造成型的一体结构。为了便于与翻转臂总成以及前悬置减震器相连接,同时使整个前悬受力均匀,所述翻转支架包括与前悬置减震器顶端相连接的前悬置减震器安装座、设置在该前悬置减震器安装座同一侧并相互平行的两个翻转臂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两个翻转臂连接板之间并与前悬置减震器安装座相连接的隔板,所述翻转臂总成则连接在两个翻转臂连接板之间。为了便于对前悬置装置的受力进行缓冲,从而对驾驶室进行减震和缓冲,在所述隔板上还设有与翻转臂总成相连接的限位装置。为了确保效果,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顶端通过拉杆座连接在隔板上的限位拉杆、套在该限位拉杆上并位于隔板与翻转臂总成之间的弹簧、设置在限位拉杆上并位于弹簧下方且能沿限位拉杆上下滑动的限位块。本专利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I)本专利技术的后悬总成上设有锁止报警装置,通过该锁紧报警装置可对悬置装置进行锁止报警,从而能准确地向驾驶员反映悬置装置的锁止情况,因此能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室前翻的恶性事故发生。(2)本专利技术的锁止报警装置包括液压锁以及与该液压锁相配合的后悬置上支架,通过后悬置上支架可将本专利技术的后悬装置连接在驾驶室上,通过液压对后悬置上支架的锁止可防止驾驶室前翻;在所述液压锁上还连接有传输信号的电源线,将该电源线连接在驾驶室上则可以通过驾驶室的显示屏幕观察到液压锁的锁止状态,如果液压锁未进行锁止,则驾驶室的显示屏幕将进行报警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进行锁止。(3)本专利技术的后悬置下支架上还设有均与后悬置横梁以及侧向拉臂相连接的横梁支撑板,所述侧向拉臂与后悬置横梁分别位于横梁支撑板的左右两侧,从而使侧向拉臂与后悬置减震器以及横梁支撑板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的支撑结构,采用以上的支撑结构可以克服过约束带来的应力集中的问题,因此能提高后悬装置的稳定性。(4)本专利技术的后悬置减震器设为弹簧减震器,从而使本专利技术能更好地实现减震与缓冲。(5)本专利技术的翻转支架为由金属材料通过模具铸造成型的一体结构,克服了翻转支架由钣金件拼接而成所造成的精度不高、受力不均,加工工序繁杂的缺陷,使本专利技术结构更为简单,且精度高,受力均匀,因此能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可靠性,同时还能降低加工成本。(6)本专利技术的翻转支架包括前悬置减震器安装座与翻转臂连接板,因此方便将前悬置减震器与前悬置减震器安装座相连接,并将翻转臂总成与翻转臂连接板相连接,同时使前悬置减震器与翻转臂总成位于翻转支架的两端,从而使前悬置减震器动作时翻转臂连接板能相对翻转臂转动,则可通过翻转支架对驾驶室进行减震和缓冲。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后悬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前悬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主视图。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I 一后悬置横梁,2 一液压锁,3 一后悬置下支架,4 一侧向拉臂,5一后悬置减震器,6—横梁支撑板,7—后悬置上支架,8—稳定杆,9一支座,10—翻转臂总成,11 一前悬置减震器,12—前悬置减震器安装座,13—翻转臂连接板,14 一隔板,15—拉杆座,16—限位拉杆,17—弹簧,18—限位块,19一电源线,20—锁紧螺母,21—螺纹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悬置装置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前悬装置以及后悬装置,所述后悬装置则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后悬总成。所述两个后悬总成相互对称,且该两个后悬总成通过后悬置横梁I相互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后悬总成包括后悬置下支架3,使用时通过螺钉或螺栓等连接件将该后悬置下支架3安装在驾驶室下方的车架上。为了能对驾驶室进行减震,在该后悬置下支架3上还设有后悬置减震器5,所述后悬置减震器5的下端连接在后悬置下支架3上。为了使后悬置减震器5能更好地实现减震与缓冲,所述后悬置减震器5设为弹簧减震器。在所述后悬置减震器5的上端还连接有侧向拉臂4,所述侧向拉臂4横向设置,所述后悬置减震器5则位于该侧向拉臂4的左端。为了便于支撑侧向拉臂4,在所述后悬置下支架3上还设有横梁支撑板6。所述横梁支撑板6的下端连接在后悬置下支架3上,且该横梁支撑板6的下端还与后悬置减震器5相连接。该横梁支撑板6的上端则与侧向拉臂4相连接,且该横梁支撑板6连接在侧向拉臂4的右端,从而使侧向拉臂4与后悬置减震器5以及横梁支撑板6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的两个后悬总成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包括前悬装置以及与该前悬装置配合使用的后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后悬总成以及连接该两个后悬总成的后悬置横梁(1),在所述后悬总成上还设有锁止报警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包括前悬装置以及与该前悬装置配合使用的后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后悬总成以及连接该两个后悬总成的后悬置横梁(I ),在所述后悬总成上还设有锁止报警装置。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报警装置包括设置在后悬总成上并连接有电源线(19)的液压锁(2)、与该液压锁(2)相配合的后悬置上支架(7)。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总成包括后悬置下支架(3)与侧向拉臂(4)、连接在该后悬置下支架(3)与侧向拉臂(4)之间的后悬置减震器(5),所述后悬置横梁(I)则分别与后悬置下支架(3)以及侧向拉臂(4)相连接,所述液压锁(2)则连接在侧向拉臂(4)上。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悬置下支架(3)上还设有均与后悬置横梁(I)以及侧向拉臂(4)相连接的横梁支撑板(6),所述侧向拉臂(4)与后悬置横梁(I)分别位于横梁支撑板(6)的左右两侧。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减震器(5)为弹簧减震器。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前悬总成以及连接该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花向海昀郝世强卫剑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