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运车辆液压起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1287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5:53
一种载运车辆液压起重装置,包括折叠承载平台和水平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承载平台包括一级楔形平板和二级平板;所述水平升降机构对称设置在可折叠承载平台左右两侧,包括由两侧前铰支座、两侧上、下举升臂和两侧后铰支座组成的两个平行四连杆机构以及液压举升机构,液压举升机构包括举升油缸和活塞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固定安装在车辆尾部底板下方,在不影响车辆离地间隙的前提下,其可折叠的承载平台和水平升降机构均可折叠容纳在车辆尾部底板下方,因此该装置的安装配置既不受到运货车辆类型的限制,也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装、卸货,在需要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时,只需将折叠承载平台从车辆尾部底板下方将其展开后即可实现承载平台的升降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流装卸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载运车辆尾部的液压起升装置,属于车用尾板起重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载运车辆运输货物形式已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货物装卸时,若是重型货物,一般多采用货物升降叉车进行装卸,这需要多人配合;若是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货物多用人力装卸,劳动强度大,并影响易碎货物安全。作为运输货物的载运车辆,能否具有装卸机械的功能,以便在任何车辆到达的地方,方便省力地完成货物的装卸工作。汽车尾板起重技术是一种利用车辆尾板作为承载平台,将货物置于承载平台上,再由加于车辆尾部的提升系统将货物连同尾板顺利升起或降下的起重技术。现阶段市场上出现的汽车尾板作为载重平台后,翻转压在车厢尾部,需要固定,开关车厢尾门必须先放下尾板,操作繁琐,影响美观,并且只能应用在厢式货车上,显然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要求,现有技术的汽车尾板装置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载运车辆液压起重装置,该装置可以折叠放置于汽车尾部底板下,既不影响车厢尾门的正常开关,也不影响汽车美观。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一种载运车辆液压起重装置,包括折叠承载平台和水平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承载平台包括一级楔形平板和二级平板;所述一级楔形平板与二级平板铰链连接;所述水平升降机构对称设置在可折叠承载平台左右两侧,包括由两侧前铰支座、两侧上举升臂、两侧下举升臂和两侧后铰支座组成的两个平行四连杆机构以及与四连杆机构形成配合的液压举升机构;所述前铰链座固定连接于二级平板自由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后铰链座固定连接在车辆尾部底板下方左右两侧;所述上举升臂和下举升臂均是一端转动销接在前铰支座上,另一端转动销接在后铰支座上,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所述液压举升机构包括举升油缸和活塞杆,所述举升油缸通过前铰耳与下举升臂靠近中部凸出设置的的中铰耳转动销接;所述活塞杆的尾端转动销接在后铰支座上。本专利技术结构特点还在于所述前铰支座、后铰支座均设有多个平行的沟槽用于上、下举升臂的连接,所述沟槽处设有销孔,所述上、下举升臂通过对应与销孔的销轴与前铰支座和后铰支座转动销接。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载运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权利如上所述的液压起重装置,所述液压起重装置通过后铰链座与车辆尾部底板下方的方钢横梁上,所述液压起重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容纳在车辆尾部底板下方。本专利技术载运车辆结构特点还在于所述液压起重装置中用于控制液压举升机构的控制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内,其液压油缸行程举升操作按钮固定设置在车辆尾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要举升货物时,先按下双向控制开关“DOWN”按钮,举升油缸的活塞杆收回,举升油缸和举升臂绕着后铰支座的铰接中心向下转动,举升臂头部上销孔铰接的前铰支座连同二级平板绕铰接中心逆时针翻转并下降至地面,拉伸可滑动连杆件,翻开折叠的一级楔形平板,楔形平板头部靠近地面,有利于货物推到承载平台上,开始举升货物时,按下双向控制开关“UP”按钮,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伸出,举升油缸和举升臂绕着后铰支座的铰接中心向上转动,可折叠承载平台水平向上移动,举升到与车厢底板相近;卸下货物时后,按下双向控制开关“DOWN”按钮,举升油缸的活塞杆收回,举升油缸和举升臂绕着后铰支座的铰接中心向下转动,可折叠承载平台水平向下移动,并下降至地面,翻转折叠一级楔形平板,按下双向控制开关“UP”按钮,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伸出,举升油缸和举升臂绕着后铰支座的铰接中心向上转动,举升臂头部上销孔铰接的前铰支座连同二级平板绕铰接中心顺时针翻转,举升臂和可滑动连杆件的连杆前端分别嵌入到前铰支座的大、小沟槽里面,直至可折叠承载平台完全收入车厢底板下面,停止动作,系上安全链当装置装卸货物时,水平升降机构放下可折叠承载平台,打开可折叠承载平台,增加承载平台面积,水平升降机构能够保持折叠承载平台水平移动装卸货物;当不需要举升货物时,折叠起承载平台,水平升降机构驱动装置收起,并放置于汽车尾部底板下。液压起重装置的装卸货物与收起全过程皆为自动化,操作者只需轻轻按动方向控制按钮即可。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装置通过后铰链支座固定安装在车辆尾部底板下方的方钢横梁上,在不影响车辆离地间隙的前提下,其可折叠的承载平台和水平升降机构均可折叠容纳在车辆尾部底板下方,因此该装置的安装配置既不受到运货车辆类型的限制,也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装货、卸货,在需要使用本专利技术装置时,只需将折叠承载平台从车辆尾部底板下方将其展开后即可通过控制装置调整水平升降机构的连杆伸缩以实现承载平台的升降作业。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简便,操作方便省力,举升效率高,可随时随地进行货物装卸;可预先加工出成品再安装在货车的车箱底板下,且不属于车辆改装的范畴。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车辆液压起重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车辆液压起重装置的承载平板处于车厢高度的举升状态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车辆液压起重装置的承载平板处于地面高度的降下状态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车辆液压起重装置处于收起于车辆尾部底板下的状态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车辆液压起重装置,包括可折叠的一级楔形平板I和二级平板2,一级楔形平板I与二级平板2由螺栓29、30连接。包括二级平板由平板和远离一级楔形平板端下方两侧的前铰支座3、前铰支座9组成;前铰支座呈“菱形”状,有大、小两个沟槽,设有上销孔、下销孔和连接螺栓,二级平板2与前铰支座3、前铰支座9固定连接。水平升降机构包括位于可折叠承载平台两侧,各由两侧上举升臂8和上举升臂14、两侧下举升臂4下举升臂10、两侧举升油缸5和举升油缸11、两侧活塞杆6和活塞杆12、两侧后铰支座7和后铰支座13。两侧对称结构相同,故描述一边工作原理即可,以右边为例,前铰支座3、上举升臂8、下举升臂4和后铰支座7组成两个平行四连杆机构。上举升臂8上下都设有销孔,上销孔17放入前铰支座大沟槽内螺栓连接,下销孔18放入后铰支座沟槽内螺栓连接。下举升臂4除上下都设有销孔外,中部凸出部分也设有销孔,上销孔17放入前铰支座小沟槽内螺栓连接,下销孔19放入后铰支座沟槽内螺栓连接,中部销孔16与举升油缸5螺栓连接。举升油缸5与活塞杆6组成活动杆,前端举升油缸5与下举升臂4凸出部分销孔螺栓连接,后端活塞杆6与后铰支座7于销孔20螺栓连接。水平升降机构的两后铰支座7、13都垂直固定在车辆尾部底板下的方钢横梁的侧面;铰支座的连接螺栓各穿过其对应销孔、举升臂杆部末端销孔和举升油缸后铰耳形成铰接。前铰支座的连接螺栓各穿过可滑动连杆件的连杆臂前端销孔和举升臂头部的上销孔形成铰接。液压起重装置中用于控制液压举升机构的控制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内,其液压油缸行程举升操作按钮固定设置在车辆尾部。本专利技术车辆液压起重装置操作说明如图3所示,以右边为例,装置处于降下状态,开始举升要举升货物时,将驾驶室内控制开关开启,然后按下设在车辆尾部的双向控制开关“UP”按钮,油阀通电工作,换向阀工换向,举升油缸5的活塞杆6伸长,举升油缸5和下举升臂4绕着后铰支座7的铰接中心16顺时针转动,通过四连杆机构的传递,从而带动上举升臂8同时绕销孔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运车辆液压起重装置,包括折叠承载平台和水平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承载平台包括一级楔形平板和二级平板;所述一级楔形平板与二级平板铰链连接;所述水平升降机构对称设置在可折叠承载平台左右两侧,包括由两侧前铰支座、两侧上举升臂、两侧下举升臂和两侧后铰支座组成的两个平行四连杆机构以及与四连杆机构形成配合的液压举升机构;所述前铰链座固定连接于二级平板尾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后铰链座固定连接在车辆尾部底板下方左右两侧;所述上举升臂和下举升臂均是一端转动销接在前铰支座上,另一端转动销接在后铰支座上,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所述液压举升机构包括举升油缸和活塞杆,所述举升油缸通过前铰耳与下举升臂靠近中部凸出设置的的中铰耳转动销接;所述活塞杆的尾端转动销接在后铰支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运车辆液压起重装置,包括折叠承载平台和水平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折叠承载平台包括一级楔形平板和二级平板;所述一级楔形平板与二级平板铰链连接; 所述水平升降机构对称设置在可折叠承载平台左右两侧,包括由两侧前铰支座、两侧上举升臂、两侧下举升臂和两侧后铰支座组成的两个平行四连杆机构以及与四连杆机构形成配合的液压举升机构; 所述前铰链座固定连接于二级平板尾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后铰链座固定连接在车辆尾部底板下方左右两侧;所述上举升臂和下举升臂均是一端转动销接在前铰支座上,另一端转动销接在后铰支座上,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所述液压举升机构包括举升油缸和活塞杆,所述举升油缸通过前铰耳与下举升臂靠近中部凸出设置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炳力张高超徐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