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638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集流管;以及分配器,所述分配器设置在集流管中,在分配器的纵向方向的边缘与集流管内壁之间设有间隙。该换热器的分配器使得制冷剂均匀分配,并且工艺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具有分配器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器中,在制冷剂进入到集流管再分配到诸如扁管的换热管的过程中,各个换热管之间会出现制冷剂分配不均匀。靠近集流管制冷剂入口的换热管以及靠近集流管最末端的换热管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制冷剂流量。为了保证换热器的制冷剂在各换热管内分配均匀,一般会在集流管内插入一根金属导流管,该金属导流管的管壁中沿长度方向具有间隔开的多个孔,制冷剂可以通过这些孔分配到各换热管内。现有的导流管沿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孔。一定数目的孔负责一个区域的换热管的制冷剂分配,对应多个换热管,从孔流出的制冷剂在局部再分配。即使通过每一个孔的制冷剂流量是均匀的,也不能避免在相邻几个换热管中流量的不均匀。制冷剂在全部换热管之间呈现波浪型分配,使得二次分配不均。此外,开孔结构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的分配器使得制冷剂均匀分配。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的分配器使得制冷剂均匀分配,并且工艺简单。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集流管;以及分配器,设置在集流管中,在分配器的纵向方向的边缘(例如,一个边缘、两个边缘)与集流管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在远离所述集流管的制冷剂端口的方向上,从所述制冷剂端口处沿集流管的轴向依次设定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间隙逐渐增加。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大于从所述制冷剂端口到第一位置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在远离所述集流管的制冷剂端口的方向上,从所述制冷剂端口处沿集流管的轴向依次设定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间隙逐渐减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大于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第一位置是制冷剂端口所处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第三位置是分配器的端部。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从所述制冷剂端口到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间隙逐渐减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与集流管的管壁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与集流管流体连通,其中从所述制冷剂端口到所述第一位置 与所述集流管连接的换热管的数量少于预定数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间隙逐渐减小。 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与集流管的管壁 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与集流管流体连通,其中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集流 管连接的换热管的数量少于预定数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预定数量是3。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集流管具有制冷剂端口,并且所述分配器设置在 集流管的制冷剂端口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分配器大致沿集流管的轴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分配器相对于集流管的轴向倾斜地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分配器在集流管的轴向上弯曲地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集流管具有制冷剂端口,并且制冷剂端口形成在 集流管的管壁中。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与集流 管的管壁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与集流管流体连通,以及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分配器将集 流管的内腔分成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位于分配器的靠近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 一侧,而所述第二腔位于分配器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通 过所述间隙连通或仅仅通过所述间隙连通。第二腔可以与制冷剂端口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集流管具有制冷剂端口,并且制冷剂端口与所述 第二腔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与集流 管的管壁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与集流管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分配器使至少一部分制冷剂从 分配器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一侧通过所述间隙流入分配器的靠近所述换热管的端 部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与集流 管的管壁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与集流管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分配器使至少一部分制冷剂从 分配器的靠近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一侧通过所述间隙流入分配器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端 部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与集流 管的管壁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与集流管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分配器使制冷剂从分配器的远 离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一侧通过所述间隙流入分配器的靠近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与集流 管的管壁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与集流管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分配器使制冷剂从分配器的靠 近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一侧通过所述间隙流入分配器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分配器具有大致扁平的板状形状。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分配器由板形成并具有大致V形的横截面。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分配器由板形成并具有大致U形的横截面。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分配器由板形成并具有大致曲线状的横截面。所述分配器可以为沿其纵向方向折弯或弯曲而成的弯折结构或曲面结构,具有大 致V形的横截面,大致U形的横截面,或大致曲线状的横截面。所述分配器的所述弯折结构 或曲面结构的凸面可以朝向所述换热器端部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在远离所述集流管的制冷剂端口的方向上,至少从所 述制冷剂端口处沿集流管的轴向到所述集流管的预定位置处,分配器的纵向方向的边缘与 集流管内壁之间的所述间隙逐渐增加。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分配器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边缘中的每一个都与集流 管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制冷剂端口形成在集流管的端部中。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与集流 管的管壁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与集流管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分配器的端部设置在集流管的 端部,并位于制冷剂端口的靠近换热管的一侧,并且所述分配器从集流管的所述端部向集 流管的相对的端部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从制冷剂端口处到集流管的端部,所述间隙逐渐增大。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从制冷剂端口处到集流管的中部,所述间隙逐渐增大。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制冷剂端口为多个制冷剂端口,从最靠近集流管 的端部的制冷剂端口处到相应的集流管的端部,所述间隙逐渐增大,在两个制冷剂端口之 间,从所述两个制冷剂端口处到所述两个制冷剂端口之间的中部,所述间隙逐渐增大。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与集流 管的管壁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与集流管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分配器的远离制冷剂端口的端 部靠近或远离所述换热管。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在远离所述集流管的制冷剂端口的方向上,从所述制 冷剂端口处沿集流管的轴向依次设定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从所述制冷剂端口到所述第一 位置,所述间隙逐渐减小,并且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间隙逐渐增加。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在远离所述集流管的制冷剂端口的方向上,从所述制 冷剂端口处沿集流管的轴向依次设定第一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管;以及分配器,所述分配器设置在集流管中,在分配器的纵向方向的边缘与集流管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管;以及分配器,所述分配器设置在集流管中,在分配器的纵向方向的边缘与集流管内壁之间设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与集流管的管壁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与集流管流体连通,以及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分配器将集流管的内腔分成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位于分配器的靠近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一侧,而所述第二腔位于分配器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通过所述间隙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集流管的制冷剂端口的方向上,从所述制冷剂端口处沿集流管的轴向依次设定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间隙逐渐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大于从所述制冷剂端口到第一位置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集流管的制冷剂端口的方向上,从所述制冷剂端口处沿集流管的轴向依次设定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间隙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大于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洪洲唐燕栋王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丹佛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