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190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包括:基部、与基部的第一侧面密封连接的第一换热器、以及与基部的第二侧面密封连接的第二换热器;基部具有在基部内相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换热器具有在第一换热器内相互不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三流道。本申请的流体管理组件中,第一流道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与第三流道连通。通过在基部设置在基部内相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使得流体管理组件应用于工作中的系统中时,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通过第一腔室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三流道通过第二腔室连通,省略或缩短系统管路,使得流体管理组件的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据空间小。据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流体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管理系统包括若干部件,若干部件通过管路连接成系统,使用管路完成部件之间的连通。相关技术中,中间换热器用于节流前的较高温冷媒与节流且蒸发后的较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中间换热器的较高温冷媒的出口与膨胀阀的入口之间、膨胀阀的出口与蒸发器入口之间、蒸发器的出口与中间换热器的较低温冷媒入口之间均通过管路连接,较长的管路占据一定空间,使得系统部件占用空间较大。专利技术人认为具有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的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基部,所述基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位于所述基部的厚度方向的相反两侧,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侧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侧面密封连接;所述基部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基部内相互隔离;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相互不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流道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三流道的另一侧连通。
[0005]本申请的流体管理组件中,第一腔室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二流道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与第三流道连通。通过在基部设置在基部内相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使得流体管理组件应用于工作中的系统中时,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通过第一腔室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三流道通过第二腔室连通,省略或缩短系统管路,使得流体管理组件的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
[0006]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以及上述的流体管理组件,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流道能够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流道能够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接口连通。
[0007]本申请中,热管理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流体管理组件的第一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一接口连通,流体管理组件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接口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二流道连通,通过流体管理组件省略或缩短系统管路,从而使得热管理系统的结构较为紧凑。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申请的流体管理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图1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隐藏一部分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图3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5是图3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3]图6是图3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图7是图3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5]图8是图3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6]图9是图3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7]图10是图3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8]图11是图3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9]图12是图1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隐藏一部分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3是图12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14是图12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15是图12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3]图16是图12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4]图17是图12示出的流体管理组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5]图18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的制冷模式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6]图19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的制热模式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8]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29]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流体管理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0031]根据本申请的流体管理组件100一个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11,流体管理组件
100包括第一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6和基部13,基部13与第一换热器5连接,基部13与第二换热器5连接。
[0032]参照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5为板式换热器。第一换热器5包括多张板片,板片大致呈矩形形状,每张板片的四角都具有一角孔,多张板片的各个角孔对齐形成第一孔道55、第二孔道53、第三孔道56以及第四孔道54,多张板片层叠设置构成在第一换热器5内不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为板间通道。第一孔道55和第四孔道54通过第一流道连通。第二孔道53和第三孔道56通过第二流道连通。板式换热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申请不再赘述。附图未示出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堆叠的内部结构。
[0033]第一换热器5包括第一表面58和第二表面57,第一表面58位于第一换热器5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第二表面57位于第一换热器5的另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58与基部13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换热器5与基部13安装在一起。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5与基部13还可以通过连接块安装在一起,第一换热器5与基部13分别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基部,所述基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位于所述基部的厚度方向的相反两侧,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侧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侧面密封连接;所述基部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基部内相互隔离;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相互不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流道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三流道的另一侧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装配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装配通孔连通;所述流体管理组件还包括第一阀件,所述第一阀件与所述基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阀件有部分位于所述装配通孔,所述第一阀件控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连通与截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包括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在所述基部内相互隔离,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流体管理组件还包括筒体和气液分离部件,所述筒体与所述基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部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筒体的内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筒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筒体的内腔与所述气液分离部件的入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部件的出口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装配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基部的厚度方向顺序排布,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沿所述基部的厚度方向排布;定义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为高度方向,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的高度相同,在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装配通孔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同侧,所述第一通孔的高度与所述第三通孔的高度不同,所述第二通孔的高度与所述第三通孔的高度不同,所述装配通孔的高度与所述第三通孔的高度不同。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基部凹凸配合;所述基部包括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一凹槽部的槽口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槽口均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底壁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二凹槽部的底壁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腔室包括所述第一凹槽部的槽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槽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包括所述第二凹槽部的槽腔,所述第二流道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坤军刘冬周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