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钢活塞冷却油腔封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04178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钢活塞冷却油腔封闭装置,该装置由两块半环形钢片组成,钢片上分别设有进油孔、出油孔及U型回油缺口,其中U型回油缺口位于月形定位突起上。两块半环形钢片将燃烧室壁与活塞环槽壁之间的空腔区域封闭起来,形成冷却油腔,冷却油进入冷却油腔之后,在冷却油腔中震荡流动,带走活塞头部的热量。钢片上的U型回油缺口使活塞环槽中的油能够顺利进入活塞内腔,并确保钢片上的进油孔和出油孔在活塞运动过程中保持位置不变,从而保证冷却油顺利进入冷却油腔,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全钢活塞冷却油腔的封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发动机正向着高功率、高负荷的方向发展,全钢活塞顺应这一趋势成为绝佳的选择。活塞头部过高的温度会造成活塞材料強度的下降,对发动机高负荷的要求提出了挑战。此外,过高的温度还会使活塞体过量膨胀或发生其它的几何形状变化,可能造成活塞副的损坏;过高的温度还会造成受热量影响的油垢在活塞表面的沉积以及在活塞环槽中的沉积,这些都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总之,对活塞冷却问题的解决是提高发动机承载能力的关键。全钢活塞头部冷却油腔的存在可以使冷却油进入其内震荡流动,且腔体可以承载更多的冷却油,使活塞的冷却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减轻了活塞的重量,減少其能量耗损,从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内铸式冷却油腔一般较小,在某些情况下已经不能满足对全钢活塞冷却的要求,因此需要作进ー步的改变。目前全钢活塞常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加工出冷却沟槽,再用封闭的方法形成冷却油腔,而此封闭的方法目前还不够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在于解决以上问题,提供ー种全钢活塞冷却油腔的封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ー种全钢活塞冷却油腔封闭装置,该装置由两块半环形钢片组成,其中一块钢片上设有进油孔,另ー块钢片上设有出油孔,此外,两钢片的一端分别设有ー个U型回油缺ロ,U型回油缺ロ位于月形定位突起上。半环形钢片上的U型回油缺ロ正对活塞油环槽下部轴线平行于活塞轴线的回油孔,回油孔位于活塞头部第三环槽下平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两块半环形钢片将燃烧室壁与活塞环槽壁间的空腔区域封闭起来,形成冷却油腔,冷却油进入冷却油腔之后,在冷却油腔中震荡流动,带走活塞头部的热量。钢片上U型回油缺ロ位于月形定位突起上,可在使油环槽中的油顺利进入活塞内腔的同时,确保钢片上的进油孔和出油孔在活塞运动过程中保持位置不变,从而保证冷却油顺利进入冷却油腔,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此外该方式的运用也减轻了活塞的重量,对提高活塞热效率有一定的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ー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ー种全钢活塞冷却油腔封闭装置,该装置由两块半环形钢片(4)组成,其中一块钢片上设有进油孔(5),另ー块钢片上设有出油孔(6),此外,两钢片的一端分别设有ー个U型回油缺ロ(3),U型回油缺ロ(3)位于月形定位突起(I)上,U型回油缺ロ(3)正对活塞油环槽下部轴线平行于活塞轴线的回油孔(2),回油孔(2)位于活塞头部第三环槽下平面上。由进油孔(5)进入的冷却油在冷却油腔中流动带走活塞头部多余的热量,之后由出油孔(6)流出,而活塞外圆面与缸套之间的油被第三道环槽——即油环槽中的油环刮下,并通过回油孔(2)也进入活塞内腔。U型回油缺ロ(3)在封闭冷却油腔的同时,也给回油孔(2)让出了回油通道,并且U型回油缺ロ(3)位于月形定位突起(I)上,月形定位突起(I)与活塞体上的月形缺ロ刚好形状互补,从而限制了半环形钢片(4)在钢片卡槽中的游动,保证进油孔和出油孔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使冷却状态良好。该全钢活塞冷却油腔封闭装置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且质量可靠,应用于高功率活塞上效果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钢活塞冷却油腔封闭装置,该装置由两块半环形钢片组成,其中一块钢片上设有进油孔,另一块钢片上设有出油孔,此外,两钢片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个U型回油缺口,U型回油缺口位于月形定位突起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钢活塞冷却油腔封闭装置,该装置由两块半环形钢片组成,其中一块钢片上设有进油孔,另一块钢片上设有出油孔,此外,两钢片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个U型回油缺口,U 型回油缺口位于月形定位突起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钢活塞冷却油腔封闭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士欣孙志鹏尚巧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原活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