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检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9283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孔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将末端上具备广角镜(15)的插入轴(11)插入到孔内,基于通过广角镜(15)获得的图像对孔壁面进行检测时,通过气体喷出机构(19)将气体沿插入轴(11)的外周表面喷向孔的深处。气体喷出机构(19)由导向件(13)和气体供给部(14c)构成,导向件(13)包围插入轴(11)的末端侧的部分,在导向件(13)的内周表面和插入轴(11)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沿该插入轴(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气体喷出通道(R);气体供给部(14c)向导向件(13)的内部空间供给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孔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利用工业用内窥镜对孔状的被检测物(以下,称为检测孔。)的内壁壁面 (以下,称为孔壁面。)进行拍摄,由此来检测孔壁面有无缺陷等。进行这种检测时,将末端 具备广角镜的细长的插入轴插入到检测孔中。这时,如果镜头或孔壁面上附着有水滴、切屑 及异物等附着物时,根据由内窥镜拍摄到的图像无法正确地检查出有无缺陷。所以,在日本特开平08 - 050207号公报中,被揭示有一种在光缆的末端端面上装 设清洗装置的光纤视镜,该清洗装置喷射出空气,除去附着在末端端面上的异物。在该光纤 视镜上配置包覆光缆外周的挠性管,在挠性管的内周表面和光缆的外周表面之间构成空气 通路,使挠性管的末端部向内侧弯折,从而构成空气喷出部。然而,在日本特开平08 — 050207号公报中揭示的技术中,即使能够除去附着在光 缆末端端面上的异物,也不能除去附着在孔壁面上的附着物。附着在孔壁面上的附着物会 妨碍检测,从而导致不能进行准确的检测作业。另外,在现有方法中,当通过光纤视镜判明检测孔中有异物时,将清扫工具插入到 孔内,从而去除异物。但是,在孔较细的情况下,将清扫工具插入到孔内时,会有很大的负荷 作用于光缆,所以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在孔更加细小的情况下,需要临时拔出光缆,而仅将 清扫工具插入到孔中。因此,必须在不依赖图像的情况下将清扫工具按压到需要清扫的位 置上,操作相当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细孔的场合也能够容易地除去 孔壁面上的附着物的孔检测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孔检测方法是检测孔的壁面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末端上具 备广角镜的插入轴插入到所述孔内,并基于通过所述广角镜获得的图像,对所述孔的壁面 进行检测时,使气体沿所述插入轴的外周表面喷向所述孔的深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孔检测方法,通过使气体沿插入轴的外周表面喷向孔的深处,能够 去除附着在孔的壁面上的水滴、切屑、异物等附着物。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去除镜头 表面上的雾气、水滴等。所以,能够提高检测精度。其中,孔例如是一种用于配置燃料喷射 装置的孔。本专利技术的孔检测装置是检测孔的壁面的装置,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插入轴和 气体喷出机构,所述插入轴插入到所述孔内,该插入轴的末端上具备广角镜;所述气体喷出 机构使气体沿所述插入轴的外周表面喷向所述孔的深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孔检测装置,气体喷出机构使气体沿插入轴的外周表面喷向孔的深 处。由此,能够去除附着在孔的壁面上的水滴、切屑、异物等附着物。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去除镜头表面上的雾气、水滴等。所以,能够提高检测精度。其中,孔例如是一种用 于配置燃料喷射装置的孔。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孔检测装置中,所述气体喷出机构优选为由导向件和气体供给 部构成,所述导向件包围所述插入轴末端侧的部分,在所述导向件和所述插入轴的外周表 面之间形成有沿该插入轴的长度(轴)方向延伸的气体喷出通道;所述气体供给部向所述 导向件的内部空间供给气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气体喷出通道的气压,使得插入轴的末端侧的部分以不与导 向件接触的形式被支承在导向件的内部空间的中心。所以,能够使插入轴的末端侧的部分 以与轴心相一致的状态被很好地支承。而且,能够将具备气体喷出机构的孔检测装置的末 端部分设为细且简单的结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孔检测装置优选为具备支承体,该支承体具有气室,该气室与所 述导向件的内部空间连通,并容纳有所述导向件的基端侧的凸缘部,所述气体供给部向该 气室供给气体,所述插入轴被配置成在其长度(轴)方向上贯穿所述导向件和所述气室,并 且所述插入轴的基端侧的部分被所述支承体支承。在这种情况下,插入轴的基端侧受支承体支承,插入轴的末端侧受气压支承。因 此,能够以较高的精度稳定地对插入轴进行支承,能够降低插入轴末端部的偏位。所以,无 须采用高价且大型的高精度衬套机构,就能够实现支承体的小型化及低成本。而且,由于导向件的凸缘部被气压推压向气室的底面,在导向件上作用超过气压 的外力时,导向件会发生移动。所以,导向件即使接触到孔的壁面,也能够瞬间向上移动,因 此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孔壁面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孔检测装置的概略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孔检测装置的概略剖面图。符号说明10,50 :孔检测装置;11 :插入轴;12 :支承架(支承体);13 :导向件;13a :导向件主体;13b :凸缘部;14 :气体供给设备;14a :软管;14b 连接器;14c :气体供给部;15 :广角镜;16 :支承架主体;16a :第一支承部;16b :第二支承 部;16c :联结部;16d :气室;16e :气体供给口 ;17,52 :第一支承衬套(bush) ;18,53 :第二 支承衬套(bush) ;19 :气体喷出机构;30 :控制装置;40 :图像显示装置;51 :涡轮叶片;54 旋转编码器;R :气体喷出通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孔检测装置10。孔检测装置10例如用于检 测孔状的被检测物(以下,称为检测孔。)的内壁壁面(以下,称为孔壁面。)上是否存在 孔眼等缺陷。另外,检测孔例如可以是用于配置直喷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injector)而形 成的孔。但是,针对该检测孔,并不限定其用途、形状、孔径及深度等。例如,检测孔可以是 贯穿孔,也可以是有底壁的孔。另外,检测孔可以是孔径为固定的直孔,也可以是孔径逐渐发生变化的圆锥孔。孔检测装置10具备插入轴11、支承架(支承体)12、导向件13以及气体供给设 备14。插入轴11整体外观呈细长的棒状,其长度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以下也称上 下方向)上的末端部分(下端部分)在进行检测时,被插入于检测孔内。插入轴11在其最 末端部分具备鱼眼镜头等广角镜头15。这里,插入轴11构成内窥镜。具体来说,插入轴11具有由不锈钢等硬质材料形成 的圆筒状的外壳。并且,虽然未图示,插入轴11的末端部内藏有包括广角镜头15的透镜机 构以及由CCD、CMOS等构成的摄像元件等。但是,插入轴11并不仅仅限定于内藏有摄像元件等的插入轴。例如,也可以是下 述一种插入轴通过内藏于插入轴11中的透镜机构或/和光纤并经由广角镜头15而获取 的孔壁面的图像在配置于孔检测装置10的外部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成像。通过摄像元件进行光电变换后的孔壁面图像的图像信号经由信号线被传送给位 于插入轴11内或孔检测装置10外部的未被图示的图像信号处理部,从而生成影像信号。并 且,生成的影像信号被输出到孔检测装置10外部的图像显示装置40上,在图像显示装置40 的显示画面上显示孔壁面的图像。检查人员通过目视该图像,来检测孔壁面是否存在缺陷。或者,虽然未被图示,但 可以将生成的影像信号发送给影像解析装置,自动判定有无缺陷等。支承架12由支承架主体16和两个支承衬套17、18构成。支承架主体16由不锈 钢等硬质材料构成,其由第一支承部16a和第二支承部16b借助联结部16c联结而一体地 形成。第一支承部16a位于末端侧(下方侧)且在内部形成有气室16d,该气室16d由圆 柱状的空间构成。气室16d的上方开放。并且,第一支承部16a的侧壁上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孔检测方法,其是检测孔的壁面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末端上具备广角镜的插入轴插入到所述孔内,并基于通过所述广角镜获得的图像对所述孔的壁面进行检测时,使气体沿所述插入轴的外周表面喷向所述孔的深处。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13 JP 2011-2259471.一种孔检测方法,其是检测孔的壁面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末端上具备广角镜的插入轴插入到所述孔内,并基于通过所述广角镜获得的图像对所述孔的壁面进行检测时,使气体沿所述插入轴的外周表面喷向所述孔的深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用于配置燃料喷射装置。3.—种孔检测装置,其是检测孔的壁面的装置,该孔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插入轴和气体喷出机构,所述插入轴插入到所述孔内,该插入轴的末端上具备广角镜;所述气体喷出机构使气体沿所述插入轴的外周表面喷向所述孔的深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喷出机构由导向件和气体供给部构成,所述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塚康孝及川聪大久保岩谦大野政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