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密封焊钳的工件夹持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200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应用于密封焊钳的工件夹持块,它具有与管状的工件的外圆柱表面相贴合的圆柱夹持面,所述的圆柱夹持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使得工件夹持块上形成相对第一凹槽凸起的凸台并且整个圆柱夹持面和工件贴合时,只在所述的凸台的顶部表面和工件的外圆柱表面相贴合。该种工件夹持块只有部分表面与工件的外圆柱表面相贴合,贴合面积的减少,使得工件夹持块对工件圆柱表面的形状公差及尺寸公差的敏感度降低,并能够保证工件和工件夹持块之间的同轴度以及焊接两管状工件的同心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密封焊钳的工件夹持块的结构。
技术介绍
密封焊钳的工件夹持块,是密封焊钳用来夹持管状工件的部件。现有的应 用于密封焊钳的工件夹持块的设计结构,通常是简单的将夹持块的内壁车成圆 柱表面,利用夹持块的整个内壁表面与管状工件的外壁表面的相贴合来夹持工 件。但是,由于管状工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圆度公差与尺寸公 差等问题,现有工件夹持块的夹持方式很难适应该问题,且不能保证所焊两管 状工件的同心度。本技术针对该现有状况,对应用于密封焊钳的工件夹持 块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工件的圆度公差和尺寸公差不敏感的工件 夹持块。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 一种应用于密封焊钳的工件 夹持块,包括分别设置在焊钳本体上的下夹持块以及密封盖上的上夹持块,所 述的工件夹持块具有与管状的工件的外圆柱表面相贴合的圆柱夹持面,所述的 圆柱夹持面包括位于所述的上夹持块上的上圆柱夹持面以及位于所述的下夹持 块上的下圆柱夹持面,所述的圆柱夹持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使得工件夹持块 上形成相对第一凹槽凸起的凸台并且整个圆柱夹持面和工件贴合时,只在所述 的凸台的顶部表面和工件的外圆柱表面相贴合。所述的圆柱夹持面上等间距的开设有四条第一凹槽,并形成四个等间距分 布的凸台,其中两条所述的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的上夹持块、两条所述的第一凹 槽位于所述的下夹持块,位于上夹持块的两条所述的第一凹槽相互对称,位于 下夹持块的两条所述的第一凹槽相互对称,并且位于上夹持块的两条所述的第 一凹槽与位于下夹持块的两条所述的第一凹槽也相互对称,四条所述的第一凹 槽均在工件的轴心线方向上贯穿所述的工件夹持块的厚度。所述的四个凸台的顶部表面上均分别开设有一段沿着所述的工件的轴心线 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的工件夹持块厚度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的凸台顶部表面的大致中部处并且其深度小于圆柱夹持面直径的十分之一, 四个所述的凸台上均开设有所述的第二凹槽,四道第二凹槽将四个凸台分成八 个,也就使得当圆柱夹持面和工件贴合时仅在八个凸台的顶部表面处贴合。所述的工件夹持块上位于所述的第二凹槽的槽壁的两个侧面上均分别开设 有在工件的轴心线方向上贯穿所述的夹持块的厚度的第三凹槽,所述的第三凹 槽的延伸方向为以工件的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圆柱面方向、但在该圆柱面上的每 段第三凹槽之间不贯通,由此形成的八段所述的第三凹槽使得八个所述的凸台 在贴合工件的外圆柱面时,在沿着工件的径向方向上具有弹性。所述的工件夹持块上位于所述的圆柱夹持面上还开设有第四环槽,所述的 第四环槽位于工件夹持块厚度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四环槽使得所述的凸台上 形成相对所述的第四环槽凸出的两个凸片,当圆柱夹持面和工件外圆柱面贴合 时,沿着工件的轴向方向上只是在所述的凸片处贴合。所述的第四环槽的槽深 大于所述的第一凹槽的槽深并小于所述的第二凹槽的槽深。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该种工件夹持块只有部分表面 与工件的外圆柱表面相贴合,贴合面积减少;所述的工件夹持块与所述的工件 的外圆柱表面之间在垂直于工件的轴心线的圆周面上形成具有弹性触点的接触 形式;所述的工件夹持块与所述的工件的外圆柱表面之间在沿着工件的轴心线 方向上形成分段式的夹持形式。以上设计使得工件夹持块对工件外圆柱表面的 形状公差及尺寸公差的敏感度降低,能够保证管状工件和工件夹持块之间的同 轴度,并且能够保证焊接两管状工件的同心度。附图说明图1为密封焊钳的结构主视图2为夹持块与工件相配合的结构主视图3为夹持块的结构主视图4为夹持块与工件相配合的结构左视剖视图; 图5为夹持块的结构左视剖视图。其中,1、工件夹持块,11、焊钳本体,12、密封盖,13、上夹持块,14、 下夹持块,2、 圆柱夹持面,21、上圆柱夹持面、22、下圆柱夹持面,3、 工件,4、 凸台,41、顶部表面,5、 第一凹槽,6、 第二凹槽,61、侧面,7、 第三凹槽,8、 第四环槽,81、凸片。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密封焊钳的结构主视图,其工件夹持块1包括分别设置在焊钳本 体11上的下夹持块14以及密封盖12上的上夹持块13,所述的工件夹持块1 具有与管状的工件3的外圆柱表面相贴合的圆柱夹持面2,所述的圆柱夹持面2 包括位于所述的上夹持块13上的上圆柱夹持面21以及位于所述的下夹持块14 上的下圆柱夹持面22。下面从本技术的设计思路逐步阐述本技术的特征 参见图2,所述的工件夹持块l上位于所述的圆柱夹持面2上开设有第一凹 槽5,使得工件夹持块1上形成相对第一凹槽5凸起的凸台4,所述的凸台4的 顶部表面41即为所述的圆柱夹持面2的剩余部分,并且整个圆柱夹持面2和工 件3贴合时,只在所述的凸台4的顶部表面41和工件3的外圆柱表面相贴合。 该种设计使得圆柱夹持面2改变了以往整个夹持面表面与工件3的外圆柱表面 相贴合的特性,只有顶部表面41这一部分与工件3的外圆柱表面相贴合,贴合 面积的减少,使得圆柱夹持面2对工件3的外圆柱表面的形状公差及尺寸公差 的敏感度降低。为了使得所述的夹持块1更好的夹持所述的工件3,对所述的第一凹槽5 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圆柱夹持面2上等间距的开设有四条第一凹槽5,并形成四 个等间距分布的凸台4,其中两条所述的第一凹槽5位于所述的上夹持块13、 两条所述的第一凹槽5位于所述的下夹持块14,位于上夹持块13的两条所述的 第一凹槽5相互对称,位于下夹持块14的两条所述的第一凹槽5相互对称,并 且位于上夹持块13的两条所述的第一凹槽5与位于下夹持块14的两条所述的 第一凹槽5也相互对称,四条所述的第一凹槽5均在工件3的轴心线方向上贯 穿所述的工件夹持块1的厚度。所述的四个凸台4的顶部表面41上均分别开设有一段沿着所述的工件3的 轴心线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的工件夹持块l厚度的第二凹槽6。为了受力均匀,所述的第二凹槽6开设于所述的顶部表面41的大致中部处并且其深度小于圆柱 夹持面2直径的十分之一。四个所述的凸台4上均开设有所述的第二凹槽6,四 道第二凹槽6将四个凸台4分成八个,也就使得当圆柱夹持面2和工件3贴合 时仅在八个凸台4的顶部表面41处贴合,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所述的圆柱夹持面 2与所述的工件3的外圆柱表面相贴合点的数量。所述的工件夹持块1上位于所述的第二凹槽6的槽壁的两个侧面61上均分 别开设有在工件3的轴心线方向上贯穿所述的夹持块1的厚度的第三凹槽7,所 述的第三凹槽7的延伸方向为以工件3的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圆柱面方向、但在 该圆柱面上的每段第三凹槽7之间不贯通。如此设计,八段所述的第三凹槽7 使得八个所述的凸台4在贴合工件3的外圆柱面时,在沿着工件3的径向方向 上具有弹性,能够更好的降低所述的圆柱夹持面2对工件3的外圆柱表面的形 状公差及尺寸公差的敏感度。所述的工件夹持块1上位于所述的圆柱夹持面2上还开设有第四环槽8,所 述的第四环槽8位于工件夹持块1厚度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四环槽8使得所 述的凸台4上形成相对所述的第四环槽8凸出的两个凸片81,当圆柱夹持面2 和工件3外圆柱面贴合时,沿着工件3的轴向方向上只是在所述的凸片81处贴 合。所述的第四环槽8的槽深大于所述的第一凹槽5的槽深,而小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密封焊钳的工件夹持块(1),包括分别设置在焊钳本体(11)上的下夹持块(14)以及密封盖(12)上的上夹持块(13),所述的工件夹持块(1)具有与管状的工件(3)的外圆柱表面相贴合的圆柱夹持面(2),所述的圆柱夹持面(2)包括位于所述的上夹持块(13)上的上圆柱夹持面(21)以及位于所述的下夹持块(14)上的下圆柱夹持面(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夹持面(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5),使得工件夹持块(1)上形成相对第一凹槽(5)凸起的凸台(4)并且整个圆柱夹持面(2)和工件(3)贴合时,只在所述的凸台(4)的顶部表面(41)和工件(3)的外圆柱表面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学云曾铭琪常红坡朱志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华恒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