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变速器的温度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9190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变速器的温度管理系统,提供一种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内的流体的温度的有源/无源系统包括两个热交换器、有源电磁阀和无源蜡马达阀门。第一热交换器提供变速器流体加热并接纳发动机冷却剂的流。第二热交换器提供变速器流体冷却且暴露于环境空气。优选地由来自变速器控制模块(TCM)的信号驱动的电磁阀与蜡马达阀门配合以提供三种操作状态:变速器流体加热,即增加热量;冷却,即移除热量;和通道或旁路(没有加热或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的温度的系统,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内的流体的温度的双阀门系统。
技术介绍
此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构成或不构成现有技术。现代机动车辆自动变速器装有若干夸脱或升的变速器流体(液压油)。变速器流体起到多个作用。第一个最明显的作用是变速器内各种旋转和移动部件的润滑。第二个作用是将热量传递到变速器外部以保持合适的操作温度,第三个作用是在加压的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中使用。为了实现向环境的适当的热传递,为远离变速器的变速器油冷却器提供了变速器流体的流动。油冷却器可安装在车辆散热器内,在这种情况下,热量首先传递到散热器内的发动机冷却剂并从冷却剂传递到环境,或者油冷却器可例如通过发动机舱直接暴露于空气流。然而,这样的装置仅解决了变速器流体温度控制的一个方面确保变速器流体温度和因此变速器的内部部件不超过设计操作极限。虽然这样的目的很重要,但存在与变速器流体温度有关的其它操作考量。例如,当车辆及其变速器在寒冷气候下起动时,冷变速器流体的粘性会导致显著的附加摩擦损失。根据温度的不同,在变速器流体温度升高至摩擦损失变得可忽略不计之前,可能要几分钟时间。这种延迟主要是由于只有部件旋转产生的摩擦加热来加热变速器流体这一事实。在此期间,燃料经济性会显著降低。因此显而易见的是,需要改进的自动变速器流体温度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内的流体的温度有源/无源系统。该系统接收来自变速器的变速器流体流且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其用于将热量从发动机冷却剂传递到变速器流体;第二热交换器,其用于将热量从变速器流体传递到环境;第一二位换向滑阀,其用于将变速器流体导向至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路径或包括第二旁路阀的第二路径,第二旁路阀将流体流导向至第二热交换器或绕过第二热交换器而将流体返回至变速器。第一二位阀是由来自变速器控制模块(TCM)或发动机控制模块(ECM)的信号操作的电磁阀,第二旁路阀优选地由无源蜡马达控制。当变速器和变速器流体为冷的或低于阈值设计温度时,第一二位换向阀的螺线管通电,并且流体流被导向至第一热交换器,在第一热交换器处,发动机冷却剂中的热量传递至变速器流体以有助于其变热。当变速器和变速器流体的温度升高并超过相同或有关的阈值设计温度时,螺线管断电,并且第一阀门将流体流导向至第二路径。通常在这个时候,蜡马达将是冷的,并且变速器流体流将返回至变速器。随着变速器和变速器流体的温度继续升高,蜡马达将感测到这一点并移动旁路阀以将流体流导向至第二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将把热量传递至环境并降低变速器流体的温度。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内的流体的温度的备选实施例系统包括两个电磁阀,该电磁阀可由来自变速器控制模块的两个输出来控制并且提供三种操作状态无热传递的变速器流体循环;从发动机冷却剂传入热量的循环;以及将热量传出至环境的循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内的流体的温度的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内的流体的温度的有源/无源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内的流体的温度的系统,该系统具有用于从发动机冷却剂传递热量的第一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内的流体的温度的系统,该系统具有用于将热量传递至环境的第二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内的流体的温度的系统,该系统具有二位电磁阀。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内的流体的温度的系统,该系统具有由蜡马达操作的旁路阀。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内的流体的温度的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对热交换器和一对阀门,这对阀门各自具有入口和一对出口。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管理自动变速器内的流体的温度的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对热交换器和一对电磁阀。本专利技术提供下列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组合地包括 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具有流体入口、第一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出口, 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体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包括第一出口和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隔离且热连通,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包括与发动机冷却剂流体连通的第二入口, 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具有第一流体出口、第二流体出口、和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流体入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出口流体连通,以及 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包括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隔离且热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环境空气连通。技术方案2 :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所述流体入口被供以来自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流体。技术方案3 :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通过返回管线连通至变速器。技术方案4 :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三通阀为具有二活塞阀芯和回位弹簧的电磁阀,并且所述第二三通阀包括蜡马达。技术方案5 :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通过返回管线流体连通至自动变速器。技术方案6 :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三通阀包括具有至少两个间隔开的活塞的阀芯以及限定所述第一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出口的外壳,其中,所述活塞轴向间隔大于所述出口之间的间距的距离。技术方案7 :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变速器控制模块,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三通阀是由所述变速器控制模块控制的电磁阀。技术方案8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组合地包括 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具有流体入口、第一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出口, 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体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包括第一出口和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隔离且热连通,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包括与发动机冷却剂流体连通的第二入口, 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具有第一流体出口、第二流体出口、和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流体入口,所述第二换向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出口流体连通,以及 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包括与所述第二换向阀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换向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隔离且热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组合地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具有流体入口、第一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出口,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体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包括第一出口和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隔离且热连通,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包括与发动机冷却剂流体连通的第二入口,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具有第一流体出口、第二流体出口、和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流体入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出口流体连通,以及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包括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隔离且热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环境空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14 US 13/273,8221.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组合地包括 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具有流体入口、第一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出口, 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体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包括第一出口和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隔离且热连通,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包括与发动机冷却剂流体连通的第二入口, 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具有第一流体出口、第二流体出口、和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流体入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出口流体连通,以及 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包括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隔离且热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环境空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所述流体入口被供以来自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流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通过返回管线连通至变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三通阀为具有二活塞阀芯和回位弹簧的电磁阀,并且所述第二三通阀包括蜡马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通过返回管线流体连通至自动变速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三通阀包括具有至少两个间隔开的活塞的阀芯以及限定所述第一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出口的外壳,其中,所述活塞轴向间隔大于所述出口之间的间距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变速器控制模块,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三通阀是由所述变速器控制模块控制的电磁阀。8.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温度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A柯蒂斯ML杜海姆AP塔塔PD波克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