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9002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方法,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培养瓶Ⅰ(100)、盖中央带有通孔(201)的瓶盖(200)和培养瓶Ⅱ(300),培养瓶Ⅰ(100)和培养瓶Ⅱ(300)连接在瓶盖(200)的两端,瓶盖(200)内还设置垫片(500)、滤膜(600)、滤膜固定装置(700)。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痰样本经培养瓶Ⅰ(100)内的消化培养液消化、复苏并实现初步增殖,再通过培养瓶Ⅱ(300)的选择增菌培养液进行增殖、富集,实现肺炎支原体的初步鉴定,最后接种到培养瓶Ⅰ(100)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再增殖,从而完成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和鉴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针对肺炎支原体设计,培养肺炎支原体快捷方便,结果准确率高,能满足临床痰样本培养与检测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微生物培养

技术介绍
肺炎支原体(M. pneumonia)是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可引起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下呼吸道感染,如非典型性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还可引起其他系统的肺外并发症,如脑膜炎、脑干炎、心肌炎、心包炎、肾炎等。肺炎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有别于细胞和病毒的原核微生物。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大小一般在O. 2-0. 3um之间,可以通过一般除菌滤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具有不典型性,较难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进行辨别;临床痰样本中肺炎支原体通常被吸附、包裹在粘稠的蛋白胶体中,生长受到限制,且痰样本中常混有大量不同种类的杂菌,临·床上无法直接用于液体培养;而痰样本直接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较慢,长出菌落需要3-4天的时间,且阳性率不高;此外,已使用抗生素的临床痰样本中受损的支原体,需要一个复苏的过程,才能快速生长。这些均成为临床肺炎支原体检测的障碍,因此快速、准确、有效地检测支原体对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有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South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临床痰样本接种到备有消化培养液的培养瓶Ⅰ(100)中;步骤二:培养瓶Ⅰ(100)上依次装配设置有密封圈Ⅰ(401)、密封圈Ⅱ(402)、垫片(500)、滤膜(600)、滤膜固定装置(700)的瓶盖(200)和培养瓶Ⅱ(300),盖好底盖Ⅱ(301);步骤三:将上述装置以培养瓶Ⅰ(100)在下、培养瓶Ⅱ(300)在上的状态置于摇床上,在37度恒温条件下培养12~24小时;步骤四:将上述装置倒置,即培养瓶Ⅰ(100)在上、培养瓶Ⅱ(300)在下,通过培养瓶Ⅱ(300)的抽滤口Ⅱ(302)进行负压抽滤,使菌液由培养瓶Ⅰ(100)流向培养瓶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临床痰样本接种到备有消化培养液的培养瓶I (100)中; 步骤二 培养瓶I (100)上依次装配设置有密封圈I (401)、密封圈II (402)、垫片(500),滤膜(600)、滤膜固定装置(700)的瓶盖(200)和培养瓶II (300),盖好底盖II (301); 步骤三将上述装置以培养瓶I (100)在下、培养瓶II (300)在上的状态置于摇床上,在37度恒温条件下培养12 24小时; 步骤四将上述装置倒置,即培养瓶I (100)在上、培养瓶II (300)在下,通过培养瓶II(300)的抽滤口 II (302)进行负压抽滤,使菌液由培养瓶I (100)流向培养瓶II (300);步骤五通过培养瓶I (100)的底盖I (101)向培养瓶II (300)内加入富集培养液,在37度恒温条件下培养12 24小时; 步骤六通过肉眼和\或仪器观察培养瓶II (300)中培养液的浑浊程度、颜色变化、有无荧光现象,或加入试剂进行进一步的观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所述培养瓶II (300)中的培养液鉴定为肺炎支原体呈阳性,继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万千王海晶杨扬杨焱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语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