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创新型震动漂浮自产自供电力电动车。
技术介绍
现阶段,国内外代步电动车行业领域中,尚无本专利技术给出的一种创新型震动漂浮 自产自供电力电动车。本专利技术是专利请求人赵全文、杨周梅同名于2011年12月12日请求的专利技术专利 “一种创新型震动漂浮自产自供电力智控电动汽车”震动漂浮
系列之一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给出一种创新型震动漂浮自产自供电力电动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是以物理学教科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定理为指导, 开发利用车辆行驶中因路面及外力作用瞬时暴发的震动漂浮势能清洁能源新领域。本专利技术技术设计考虑到瞬时暴发的震动漂浮势能理论能量=地轮以上车体重量+ 人体重量X加速度系数-车体弹簧损失这一重要因素。本专利技术给出的震动漂浮势能产生的诱因有1、路面上凹凸落差;2、静、动负重态 势;3、贯性冲击;4、着力失衡;5、刹车制动;6、意外突发。本专利技术给出的外观保留一般电动车常态模式,如附图1 :车头部位有前轮(16)、前 轮柱(15)、前轮柱(15)的上部有弹簧(4)、推力轴承(3)、车灯(I)、螺母(2)、控制把(5 ...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实现自产自供电力,车体尾架后轮部分的结构是技术成败的关键,功能性结构是这样的:后轮(30)由轮架(35)支撑,轮架(35)外径两端分别是小链轮(34),刹车器(28);后轮轴(29)以两套轴承(36)定位在轮架(35)中心孔;后轮轴(29)两侧对称活联结后轮架(28)、后轮支柱(27);两后轮架(28)横向另1端,以销轴(24)活联结在车架(17)尾下端两对应孔;后轮支柱(27)中部设联动轴(26),该轴(26)上以键(33)固定1个扇形齿轮(9)尾端,扇形齿轮(9)中部孔以扇形齿轮中轴(12)将其活联结在车架(17)尾中部对应孔;两后轮支柱(27)轴径上端与车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实现自产自供电力,车体尾架后轮部分的结构是技术成败的关键,功能性结构是这样的后轮(30)由轮架(35)支撑,轮架(35)外径两端分别是小链轮(34),刹车器 (28);后轮轴(29)以两套轴承(36)定位在轮架(35)中心孔;后轮轴(29)两侧对称活联结后轮架(28)、后轮支柱(27);两后轮架(28)横向另I端,以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