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大面积堆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31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表面大面积的堆焊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将需要过渡的粉末与粘结剂混合,压制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宽度的柔性粉末带。焊接时,以粉末带作为硬化材料过渡的形式,以熔化极气体保护自动焊电弧为热源,电极自身熔化,并与熔化的粉末带和熔化的基体金属表面层共同形成堆焊金属层。焊枪与送带辊轮同向同速移动,且两者保持一定距离,焊枪横向摆动。该堆焊方法的堆焊金属层成分均匀,应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用于非接合目的的电弧焊接方法。主要适用于大面积堆焊。众所周知,在表面磨损比较严重的工况条件下,为了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常在金属表面堆焊一层耐磨合金,提高表面耐磨性能。在堆焊层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硬化合金。在现有的几种电弧堆焊方法中,各具有不同的特点气体保护(或渣保护)粉芯焊带或管状焊丝自动堆焊方法,其堆焊效率高,工艺过程稳定,成分均匀,是较理想的堆焊方法,但由于受到焊带、焊丝本身装填系数的限制(一般<35%),堆焊层的合金含量也受到限制,不会太高;另外,粉芯焊带和管状焊丝的成本较高,影响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申请号为CN88105750.9的中国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埋弧自动焊覆层焊剂及装置。它是将粉末和焊丝分别独立送入熔池,熔化后形成堆焊层整体。其成本大幅度下降,但仍需消耗大量焊剂,而且在实际堆焊过程中,时有因电弧不能将焊剂下的粉末完全熔化,同时因埋弧焊采用下降特性电源配以弧压反馈变速送丝进行电弧调节的方式,造成堆焊成分不准确、不均匀,以及焊剂中混入了金属粉而造成回收再利用的困难;另外,由于送粉咀与燃弧点有一定距离,在启弧、收弧处仍有部分粉末不能完全利用,造成浪费。在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表面大面积堆焊方法,以焊接电弧为热源;以外添粉末为硬化材料过渡形式;堆焊工艺参数中,电流310~500A,电压35V,保持气体流量7~9L/min,干伸长度20~25mm,其特征是:A、以熔化极气体保护自动焊电弧为热源,以自动送 进的粉末带作为合金过渡的形式,熔化的电极和粉末带与熔化的基体金属表面层共同形成堆焊金属层;B、将需过渡的粉末与粘结剂混合,压制成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和柔性粉末带;C、利用送带辊轮将粉末带铺设在待堆焊的金属表面;D、焊枪与送带辊轮是 同速同向(纵向)移动,且两者之始终保持一定距离;E、焊枪除纵向移动外,还作横向摆动,即焊丝端部按一定摆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牧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