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404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副车架和车身纵梁连接更加紧固从而在汽车受碰撞后副车架整体不易脱落的副车架安装支架。它包括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所述的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是一体的,所述的左安装支架与右安装支架的连接处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左安装支架上设有左安装孔,所述的右安装支架上设有右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副车架与车身纵梁通过副车架安装支架进行加强固定,使副车架和车身纵梁实现更加紧固连接,使得在汽车受碰撞后副车架整体不易脱落,提高了底盘的紧凑感和碰撞安全性,同时提高了副车架的适应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尤其是指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副车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有些汽车还为引擎装上副车架。轿车底盘一般通过副车架提高底盘强度、模态和各向刚度特性,并使各安装系统如转向器、摆臂、稳定杆等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底盘操纵性和稳定性能;副车架通过传递碰撞能力是整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提高;副车架还可以将底盘进行分装后在整体与车身实现装配对接,提高轿车组装效率。故副车架已成为轿车底盘的重要零部件。副车架一般通过四个安装螺栓与车身骨架直接相连,此连接方式整体强度低,受碰撞后副车架整体易脱落。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841461U,授权公告日2006年11月29日,公开了一种副车架总成,包括上板与下板,所述的上板的两端各连接有上板左连接板与上板右连接板,下板的两端各连接有下板左连接板与下板右连接板,车架底部的两端各连接有左控制臂安装支架与右控制臂安装支架。本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该副车架总成也是通过四个安装螺栓与车身骨架直接相连,而采用此种连接方式存在副车架总成与车身骨架连接的整体强度低,汽车在受碰撞后副车架整体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副车架通过四个安装螺栓与车身骨架直接相连,使得整体强度低,导致汽车在受碰撞后副车架整体易脱落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使得副车架和车身纵梁连接更加紧固从而在汽车受碰撞后副车架整体不易脱落的副车架安装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包括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所述的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是一体的,所述的左安装支架与右安装支架的连接处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左安装支架上设有左安装孔,所述的右安装支架上设有右安装孔。所述的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是一体的,采用一体式冲压成型的方法来制造该安装支架,能够有效的提高该安装支架的强度和刚性,所述的左安装支架与右安装支架的连接处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安装在副车架上,用于定位副车架安装支架的位置,所述的左安装支架上设有左安装孔,所述的右安装支架上设有右安装孔,其中通过左安装孔和右安装孔固定车身纵梁,能够使副车架和车身纵梁实现更紧固连接,提高汽车底盘的紧凑感和碰撞安全性。这样设计将副车架与车身纵梁通过副车架安装支架进行加强固定,使副车架和车身纵梁实现更加紧固连接,使得在汽车受碰撞后副车架整体不易脱落,提高了底盘的紧凑感和碰撞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孔为圆孔,所述的左安装孔或右安装孔为腰形孔,先通过定位孔和右安装孔对副车架和车身纵梁进行固定,后由于左安装孔为腰形孔,使得在装配时能够进一步消除副车架安装支架与车身纵梁之间的间隙,提高了装配的适应性。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孔所在的定位孔安装面、左安装孔所在的左安装孔安装面和右安装孔所在的右安装孔安装面任意两个平面相异,即所述定位孔所在的定位孔安装面、左安装孔所在的左安装孔安装面和右安装孔所在的右安装孔安装面均不在同一平面内,在副车架安装支架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定位孔安装面、左安装孔安装面和右安装孔安装面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同一副车架与多种车身纵梁的装配,提高了副车架的适应性,为底盘平台化提供灵活的安装接口。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孔所在的定位孔安装面与左安装孔所在的左安装孔安装面之间的左安装支架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定位孔所在的定位孔安装面与右安装孔所在的右安装孔安装面之间的右安装支架的横截面为U形,通过结合调节定位孔安装面、左安装孔安装面和右安装孔安装面三个安装面实现副车架安装支架结构的最大强度和刚度,并且满足了一体式冲压成型的要求。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安装支架与右安装支架之间呈V形,这样设计使得定位孔、左安装孔和右安装孔三者的位置关系呈三角形状,使得副车架和车身纵梁的连接更加紧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副车架与车身纵梁通过副车架安装支架进行加强固定,使副车架和车身纵梁实现更加紧固连接,使得在汽车受碰撞后副车架整体不易脱落,提高了底盘的紧凑感和碰撞安全性,同时通过副车架安装支架提高了副车架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装配图。图中1.左安装支架,2.右安装支架,3.定位孔,4.左安装孔,5.右安装孔,6.定位孔安装面,7.左安装孔安装面,8.右安装孔安装面,9.副车架,10.车身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包括左安装支架I和右安装支架2,所述的左安装支架I和右安装支架2是一体的,所述的左安装支架I与右安装支架2的连接处设有定位孔3,所述的左安装支架I上设有左安装孔4,所述的右安装支架I上设有右安装孔5,所述的左安装支架I与右安装支架2之间呈V形。所述的定位孔3为圆孔,所述的左安装孔4或右安装孔5为腰形孔,其中图1中左安装孔4为腰形孔,右安装孔5为圆孔。所述定位孔3所在的定位孔安装面6、左安装孔4所在的左安装孔安装面7和右安装孔5所在的右安装孔安装面8任意两个平面相异,即所述定位孔3所在的定位孔安装面6、左安装孔4所在的左安装孔安装面7和右安装孔5所在的右安装孔安装面8均不在同一平面内,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孔3所在的定位孔安装面6与左安装孔4所在的左安装孔安装面7之间的左安装支架I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定位孔3所在的定位孔安装面6与右安装孔5所在的右安装孔安装面8之间的右安装支架2的横截面为U形。该副车架安装支架采用一体式冲压成型的方法来制造,能够有效的提高副车架安装支架的强度和刚性,定位孔3安装在副车架9上,用于定位副车架安装支架的位置,通过左安装孔4和右安装孔5固定车身纵梁10,能够使副车架9和车身纵梁10实现更紧固连接,提高汽车底盘的紧凑感和碰撞安全性。所述定位孔3所在的定位孔安装面6与左安装孔4所在的左安装孔安装面7之间的左安装支架I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定位孔3所在的定位孔安装面6与右安装孔5所在的右安装孔安装面8之间的右安装支架2的横截面为U形,通过结合调节定位孔安装面6、左安装孔安装面7和右安装孔安装面8三个安装面实现副车架安装支架结构的最大强度和刚度,并且满足了一体式冲压成型的要求。左安装孔4或右安装孔5为腰形孔,在副车架安装支架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定位孔安装面6、左安装孔安装面7和右安装孔安装面8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同一副车架与多种车身纵梁的装配,提高了副车架的适应性,为底盘平台化提供灵活的安装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其特征是,包括左安装支架(1)和右安装支架(2),所述的左安装支架(1)和右安装支架(2)是一体的,所述的左安装支架(1)与右安装支架(2)的连接处设有定位孔(3),所述的左安装支架(1)上设有左安装孔(4),所述的右安装支架(2)上设有右安装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其特征是,包括左安装支架(I)和右安装支架(2),所述的左安装支架(I)和右安装支架(2 )是一体的,所述的左安装支架(I)与右安装支架(2 )的连接处设有定位孔(3),所述的左安装支架(I)上设有左安装孔(4),所述的右安装支架(2)上设有右安装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孔(3)为圆孔,所述的左安装孔(4)或右安装孔(5)为腰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孔(3)所在的定位孔安装面(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思明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