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3747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更详细地,涉及一种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的结构。尤其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一次线轴的凸缘插入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一次线轴的凸缘上突出的突起则插入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上形成的突起插入部中,导线突出部一体形成于连接器上,一次线轴的凸缘、突起以及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突起插入部可以设计为用于进行一次线轴与连接器之间的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更详细地,涉及一种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的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内燃发动机是一种在发动机内部进行燃烧,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燃烧气体的膨胀应用于机械功的发动机。在这样的内燃发动机中,汽油发动机为了进行燃料燃烧而需要专门的点火装置。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点活塞,其组合于汽油发动机的燃烧室内,用于溅出火花并压缩汽油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点火开关,其附着于驾驶座上,管理点火装置电路的电流,进行启动或者停止汽油发动机的开关动作;点火线圈,其随着所述点火开关的动作进行操作,将电池或者发电机的低压感应成高压,以使所述点火塞溅出大的火花。点火线圈由以下部件等组成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一次线圈,其缠绕于一次线轴外周面上;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二次线圈,其缠绕于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铁芯形态的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连接器,其用于向一次线圈传递外部电源;二极管,其连接二次线圈,用于防止高压逆流。但是,上述点火线圈是在将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结合之后再对一次线圈进行缠绕作业,因此在缠绕一次线圈时,结合了连接器的一次线轴会旋转,所述旋转力会导致连接器在一次线轴上晃动或者脱离下来,从而会发生不良情况。因此,为了防止在对一次线圈进行缠绕时结合于一次线轴上的连接器出现晃动及脱离的情况,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使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牢固结合的方案。与此同时,同样迫切需要一种方案,其在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结合之后,当一次线轴与连接器中任何一个出现不良时,能够使一次线轴可以容易地与连接器相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能够使一次线轴与连接器在互相牢固结合的同时,还可以容易地分离。( 二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一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外周面上;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所述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二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所述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连接器,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所述一次线轴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所述一次线圈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其中,所述一次线轴包括圆筒形的主体,其具备中空空间;凸缘,其形成于所述主体一侧末端的一部分边缘上;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凸缘结合部,其与所述凸缘对应形成,且包括沿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的半径方向插入所述凸缘的槽;其中,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先插入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一侧末端的宽度比其对侧端的宽度窄。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在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进行结合的一部分或者整体部分中,所述凸缘的宽度逐渐变大。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将与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相对应的部分去除后的梯形板。并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一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外周面上;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所述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二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所述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连接器,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所述一次线轴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所述一次线圈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其中,所述一次线轴包括圆筒形的主体,其具备中空空间,并 去除了与所述连接器结合的一侧末端的一部分;凸缘,其形成于所述主体一侧末端的未去除部分的边缘上;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端子部,其用于输入外部电源;凸缘结合部,其与所述端子部一体连接,并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对应形成,且包括沿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的半径方向插入所述凸缘的槽;导线突出部,其一体连接所述凸缘结合部的端子部的另一侧末端,并架在所述一次线圈上。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先插入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一侧末端的宽度比其对侧端的宽度窄。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沿着插入到结合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方向,其前部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大,其后部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小。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可以为,所述前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2度到30度,所述后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70度到85度。并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一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外周面上;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所述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二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所述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连接器,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所述一次线轴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所述一次线圈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其中,所述一次线轴包括圆筒形的主体,其具备中空空间;凸缘,其形成于所述主体一侧末端的一部分边缘上;突起,其沿着所述中空空间的方向突出形成于所述凸缘上;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凸缘结合部,其与所述凸缘对应形成,且包括沿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的半径方向插入所述凸缘的槽以及沿所述中空空间的方向插入所述突起的孔;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沿着插入结合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方向,其前部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大,其后部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小。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可以为,所述后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前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 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可以为,所述前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2度到30度,所述后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70度到85度。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可形成为所述前部与所述后部相连接。并且,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还包括中央部,其形成于所述前部与所述后部之间,且其突出高度固定。所述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可以由沿着所述中空空间的方向贯通的孔构成。(三)有益效果根据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期望其具备包括下述事项的各种效果。但,本专利技术并非是必须要全部发挥下述效果才能实现的技术方案。首先,根据对一次线轴的凸缘的宽度尺寸的设计,一次线轴的凸缘可容易地插入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或者容易地从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上分离。并且,由于连接器上一体形成导线突出部,可确保一次线轴的凸缘和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结合面积是宽的。并且,根据一次线轴的突起的倾斜面倾斜角度设计,一次线轴的突起不仅容易地插入到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中,且可以维持牢固的结合,当由于不良等需要分离一次线轴与连接器时,一次线轴的突起可以从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上分离下来。并且,由于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由孔构成,一次线轴与连接器分离时,通过作为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的孔来按压一次线轴的突起,从而可以容易地将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相分离。并且,由于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由孔构成,绝缘粉末或绝缘液体可以充填到一次线轴的突起与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之间,因此可增大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的结合力。附图说明图1至图10涉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一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外周面上;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所述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二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所述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连接器,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所述一次线轴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所述一次线圈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其中,所述一次线轴包括:圆筒形的主体,其具备中空空间;凸缘,其形成于所述主体一侧末端的一部分边缘上;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凸缘结合部,其与所述凸缘对应形成,且包括沿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的半径方向插入所述凸缘的槽;其中,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先插入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一侧末端的宽度比其对侧端的宽度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 一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外周面上; 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所述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 二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所述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 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 连接器,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所述一次线轴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所述一次线圈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 其中,所述一次线轴包括圆筒形的主体,其具备中空空间;凸缘,其形成于所述主体一侧末端的一部分边缘上; 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凸缘结合部,其与所述凸缘对应形成,且包括沿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的半径方向插入所述凸缘的槽; 其中,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先插入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一侧末端的宽度比其对侧端的宽度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在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进行结合的一部分或者整体部分中,所述凸缘的宽度逐渐变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将与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相对应的部分去除后的梯形板。4.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 一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外周面上; 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所述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 二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所述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 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 连接器,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所述一次线轴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所述一次线圈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 其中,所述一次线轴包括圆筒形的主体,其具备中空空间,并去除了与所述连接器结合的一侧末端的一部分;凸缘,其形成于所述主体一侧末端的未去除部分的边缘上; 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端子部,其用于输入外部电源;凸缘结合部,其与所述端子部一体连接,并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对应形成,且包括沿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的半径方向插入所述凸缘的槽;导线突出部,其一体连接所述凸缘结合部的端子部的另一侧末端,并架在所述一次线圈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先插入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一侧末端的宽度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钟夏朴南珠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裕罗TECH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