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感磁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电感磁珠的高频性能不足的影响,且得到更高的标称阻值。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下基板、中基板、上基板、第一线圈层和第二线圈层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端电极、第二端电极,在第一线圈层上设有第一电极,第二线圈层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二电极的一端与第一端电极连接、第三电极的一端与第二端电极连接,第一电极的两端头、第二电极的端头、第三电极的端头和中基板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通孔,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通过相互贯通的通孔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使通电线圈磁通有效面位于产品的对角面上,磁场方向垂直于产品对角面,得到更高阻值,克服现有磁珠高频阻抗性能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元件,特别是一种有效提高阻值和高频性能的电感磁珠。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磁珠由磁通方向垂直PCB板的螺旋线圈构成,其优点是绕制的圈数大,匝间距小,能够获得很大的阻值(可以高达2000 Ω)。由于线圈与线圈间相隔较近(约 30um),产生的杂散电容C较高(达lpF),影响自谐频率较小(约500MHz),高频阻抗性能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感磁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电感磁珠的高频性能不足的影响,且得到更高的标称阻值。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感磁珠,所述电感磁珠包括一层以上的下基板、中基板和上基板,在下基板与中基板、中基板与上基板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线圈层、第二线圈层,在下基板、中基板、上基板、第一线圈层和第二线圈层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端电极、第二端电极,在所述第一线圈层的对角线方向上设有一条以上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线圈层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二电极的一端与第一端电极连接、第三电极的一端与第二端电极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的两端头、第二电极的端头、第三电极的端头和中基板上分别设有位置 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通过相互贯通的通孔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第二线圈层的两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还设有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的两端头上和中基板的对应位置上通过相互贯通的通孔分别与第一电极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电极为三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倾斜设置在第二线圈层上,且相互平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下基板、中基板和上基板均采用磁性材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下基板、中基板和上基板均采用铁氧体磁性材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基板采用镍铜锌铁氧体磁性材料、镍铜铁氧体磁性材料或高频陶瓷。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的厚度为IOum 至150um ;通孔的孔径为60um至350u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两层线圈结构,在第一线圈层的对角线上设置一条以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线圈层上相对设置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相互之间通过对应的通孔连接,组合成螺旋线圈,使通电线圈的磁通有效面位于产品的对角面上,磁场方向垂直于产品的对角面,得到更高的标称阻值,两线圈层的间距很大(500um 以上),通电电极之间形成的杂散电容极小,克服了现有的磁珠高频阻抗性能不足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感磁珠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下基板1、中基板2和上基板3,下基板1、中基板2和上基板3均采用相同的磁性材料,且均包含一层或多层,在下基板I和中基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线圈层4,中基板2和上基板3之间设置有第二线圈层 5,在下基板1、第一线圈层4、中基板2、第二线圈层5和上基板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电极6和第二端电极7,在第一线圈层4上沿第一线圈层4的一侧对角线方向上设有一条以上的第一电极8,该第一电极8的两端头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在第二线圈层5上沿第二线圈层5的长度方向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13和第三电极14,该第二电极13和第三电极14平行设置,第二电极13的尾部连接第一端电极6,第三电极14的尾部连接第二端电极7,在中基板2上、与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的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三通孔11、第四通孔12,第一电极8、第二电极13和第三电极14之间通过相互贯通的第一通孔 9、第三通孔11,第二通孔10、第四通孔12相互连接。所述产品的电流输入由第一端电极6流入第二电极13,经第四通孔12、第二通孔 10连接到第一电极8,再经第一通孔9、第三通孔11连接第三电极14,电流从第三电极14 连接的第二端电极7输出。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2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中基层2中的一层或多层采用磁导率不同于上基板I和上基板2的磁性材料,例如镍铜锌铁氧体(磁导率300-1000)作为高磁导率材料,镍铜铁氧体(磁导率2-5)或高频陶瓷料(磁导率为I)作为低磁导率材料。 采用更高导磁率的磁性材料可以使产品自谐频率f前移,阻值峰值提高;采用更低磁导率的磁性材料可以是产品自谐频率f后移,阻值峰值降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电极8有三条,沿第一线圈层4的一侧对角线方向平行设置,为了更好的区分该三条第一电极8,在此采用8A、8B和SC 来分别表不三条第一电极,设置在对角线方向上的第一电极米用标号8A表不,平行设置在第一电极8A两侧的电极米用第一电极8B和第一电极8C来表不,第一电极8B和第一电极 SC的长度短于第一电极8A的长度,在第一电极8A两端头的通孔则用第一通孔9A和第二通孔IOA来表不,在第一电极8B和第一电极8C的两端头也分别设有第一通孔9B、第一通`孔 9C、第二通孔IOB和第二通孔10C,在中基板2上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三通孔1认、1比、11(和第四通孔124、128、12(,而设置在第二线圈层5上的第二电极 13和第三电极14沿第二线圈层5长度方向上设置,且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位于第三通孔 IlB和第四通孔12B的位置上,在第二电极13与第三电极14之间设有第四电极15和第五电极16,第四电极15位于第一通孔9A与第二通孔IOB之间的连接线上,第五电极16位于第一通孔9C与第二通孔IOA之间的连线上,第二电极13、第一电极SB、第四电极15、第一电极8A、第五电极16、第一电极SC第三电极14之间通过相互贯通的通孔连接。所述产品的电流输入由第一端电极6流入第二电极13,经第三通孔11B、第一通孔 9B流入到第一电极SB,再经第二通孔10B、第四通孔12B流入第四电极15,经第三通孔11A、 第一通孔9A流入第一电极8A后,由第二通孔IOA第四通孔12A,流入第五电极16,再由第三通孔11C、第一通孔9C流入第一电极8C后,最后经第二通孔10C、第四通孔12C、第三级电 14由第二端电极7流出。本专利技术的上基板、中基板和下基板采用磁性材料,优选采用铁氧体磁性材料。所述通过改变第一至第五电极的厚度和通孔的孔径,可以降低产品的直流特性电阻Rdc,第一至第五电极厚度为IOum至150um,第一至第四通孔的孔径为60um至350um。所述通过改变中基层的总厚度,使电极间形成的杂散电容极小,能使产品的自谐频率f提高,中基层厚度从50um至接近电感磁珠的产品厚度,产品厚度减去各约IOOum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通过设置不同的中基层总厚度,可以改变磁通的有效面积S,来调整产品的标称阻抗Z,中基层厚度从50um至接近电感磁珠的产品厚度,产品厚度减去各约IOOum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还可以改变中基层中一层或多层的磁性材料的磁性特性,能够起到调节产品的应用频谱特性。本专利技术的通电线圈产生的磁通方向垂直于产品的对角面,平行于PCB板,磁通有效面在对角面上,大于任何一个表面形成的线圈面积 ,在相同条件下,产品的电感值L会更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感磁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磁珠包括一层以上的下基板(1)、中基板(2)和上基板(3),在下基板(1)与中基板(2)、中基板(2)与上基板(3)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线圈层(4)、第二线圈层(5),在下基板(1)、中基板(2)、上基板(3)、第一线圈层(4)和第二线圈层(5)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端电极(6)、第二端电极(7),在所述第一线圈层(4)的对角线方向上设有一条以上的第一电极(8),所述第二线圈层(5)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13)、第三电极(14),第二电极(13)的一端与第一端电极(6)连接、第三电极(14)的一端与第二端电极(7)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8)的两端头、第二电极(13)的端头、第三电极(14)的端头和中基板(2)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电极(8)、第二电极(13)和第三电极(14)之间通过相互贯通的通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磁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磁珠包括一层以上的下基板(I)、中基板(2) 和上基板(3),在下基板(I)与中基板(2)、中基板(2)与上基板(3)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线圈层(4)、第二线圈层(5),在下基板(I)、中基板(2)、上基板(3)、第一线圈层(4)和第二线圈层(5)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端电极(6)、第二端电极(7),在所述第一线圈层(4)的对角线方向上设有一条以上的第一电极(8),所述第二线圈层(5)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13)、第三电极(14),第二电极(13)的一端与第一端电极(6)连接、第三电极(14)的一端与第二端电极(7)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8)的两端头、第二电极(13)的端头、第三电极 (14)的端头和中基板(2)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电极(8)、第二电极(13) 和第三电极(14)之间通过相互贯通的通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磁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13)和第三电极(14) 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磁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13)和第三电极(14) 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第二线圈层(5)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为,李有云,曾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