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味鲊肉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40084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味鲊肉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是猪肉原料切块准备,二是将八角、肉蔻、大茴香、桂皮、花椒、丁香、胡椒、干红辣椒、生姜块、大蒜、酱油、45°-52°白酒、镇江陈醋和食用盐2-3%及味精1-3%混合熬制卤液,再将猪肉块进行卤制,然后在60-70°C下烘烤1-2小时后与鲊肉重量3-5%的干辣椒粉和6-8%的茶籽油均匀混合后分袋真空包装,杀菌后即可上市。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风味鲊肉产品符合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产品保质期在0-10℃条件下可达1年以上,在室温下可达到6个月以上。其工序简单,不冗繁,风味鲊肉产品质量稳定,出品率高,不添加亚硝酸钠,风味独特、色泽鲜亮、品质稳定,能够实现常年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以地方猪种猪肉为原料生产加工风味鲊肉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鲊肉是我国南方地区较为流行的一种即食肉制品,一般以猪肉为主要原料,通过卤液长时间卤制,再在常压下长时间煮制而成,成品具有酥而不腻、清香、色鲜等特征,且因为经过低温长时间卤制,肉质内部已经渗入了调味料,再加上少量的微生物发酵作用,可以生成一定量的有益人体吸收利用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又会与猪肉中的部分酯类物质的降解物生成一些芳香杂酯,成为具有独特芳香风味的猪肉制品。市场上现有的鲊肉制品主要有捆扎与非捆扎两类。其中,捆扎类,用粽叶或者稻草捆扎,制作周期较长、食用人群有地域特征,且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不适用于工业化规范生产;非捆扎类采用长时间煮制的方法生产,但因为原料来源各异,尤其是猪肉原料对鲊肉成品的口感、芳香影响最大。目前鲊肉制品存在质量不稳定,风味不佳,不适合工业化、规范化生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鲊肉生产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原料优异、且能实现常年规范化工业化生产的风味鲊肉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味鲊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猪肉原料准备,将卫生合格的新鲜肋条肉或解冻后的肋条肉,清洗,沥干水分,按照猪肉的厚度分割成长3?5cm,宽、厚为1.5?2cm的肉块,每块猪肉肥瘦量相间,保持块型完整、形态大小基本一致;2)卤液制备,按照卤液重量百分比制备卤液,将八角、肉蔻、大茴香、桂皮、花椒、丁香、胡椒各1?3%,上述香辛料混合后用两层纱布包裹,干红辣椒、生姜块、大蒜、酱油、45°?52°白酒、镇江陈醋各3?5%,与食用盐2?3%及味精1?3%混合后加入40%?70%的水,用大火烧开后煮5?10分钟,再用小火熬制30?50分钟,小火熬制时每隔10?15分钟添加一次水,以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味鲊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猪肉原料准备,将卫生合格的新鲜肋条肉或解冻后的肋条肉,清洗,浙干水分,按照猪肉的厚度分割成长3-5cm,宽、厚为1. 5-2cm的肉块,每块猪肉肥瘦量相间,保持块型完整、形态大小基本一致; 2)卤液制备,按照卤液重量百分比制备卤液,将八角、肉蘧、大茴香、桂皮、花椒、丁香、胡椒各1_3%,上述香辛料混合后用两层纱布包裹,干红辣椒、生姜块、大蒜、酱油、45° -52°白酒、镇江陈醋各3-5%,与食用盐2-3%及味精1_3%混合后加入40%_70%的水,用大火烧开后煮5-10分钟,再用小火熬制30-50分钟,小火熬制时每隔10-15分钟添加一次水,以保持水面不变为准; 3)卤制,将切割好的猪肋条肉块放入卤制桶中,逐层码放,层与层间用竹片隔开,将卤液和卤液重量2-5%的白砂糖、O. 3-0. 4%的复合磷酸盐、O. 05-0. 07%的助色剂混合后加入卤制桶中,以卤液盖过肉块为准;首先在室温25-30°C、相对湿度80-90%的制作间,放置2_4小时,再转入4-10°C、相对湿度80-95%的制作间,放置10-14小时; 4)将卤制好的肉块和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衡唐礼德陈兰芝容惠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恒惠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