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及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2938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包括内齿套,以及分别与所述内齿套啮合的上鼓形齿轴和下鼓形齿轴,所述内齿套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内齿套和上鼓形齿轴相啮合的鼓形齿缝隙相连通的集油槽,所述内齿套的中间圆形凸台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分别与所述内齿套上下两侧的鼓形齿缝隙相连通;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齿套下侧的环套;套设于所述下鼓形齿轴上的外环,且所述外环与所述环套围成与所述内齿套下侧的鼓形齿缝隙相连通的集油腔。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下鼓形齿轴处的鼓形齿存在早期过度磨损而破坏的情况,提高了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的传动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及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鼓形齿联轴器一般作为工作机与传动机构间的联接,起到动力传递的作用,通常设置在外部,且为水平安装。由于设置在设备外部,使得在工作过程中可通过停机的方式进行注油、加脂等增强联轴器中鼓形齿齿面的润滑,提高其可靠性而延长其使用寿命O目前,在传动装置内部,为补偿零部件加工及装配误差,在部分传动零部件间也会设置鼓形齿联轴器。传动装置内部联轴器的使用时间长短直接关系到其整个产品的使用年限及可靠性,而它在传动装置内部,不可能采用上述方式对其定期加油或加脂,因而联轴器的润滑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立式安装的联轴器,更为明显;否则就会出现早期磨损而断齿损坏。如图1所示,现有的传动装置内部的鼓形齿联轴器,一般通过内齿套2上端的集油槽收集到油对内齿套2与上鼓形齿轴I相啮合的鼓形齿进行润滑,再通过内齿套2中间圆形凸台上的溢流孔21溢流出,润滑下鼓形齿轴3与内齿套2下端相啮合的鼓形齿。由于运行过程中润滑油的重力及转动过程中的离心力,润滑油在下鼓形齿处不能存积,不能对每个齿进行很好的润滑,因而此处鼓形齿存在早期过度磨损而破坏的情况,从而影响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因此,如何避免下鼓形齿轴处的鼓形齿存在早期过度磨损而破坏的情况,提高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以避免下鼓形齿轴处的鼓形齿存在早期过度磨损而破坏的情况,提高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包括内齿套,以及分别与所述内齿套啮合的上鼓形齿轴和下鼓形齿轴,所述内齿套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内齿套和上鼓形齿轴相啮合的鼓形齿缝隙相连通的集油槽,所述内齿套的中间圆形凸台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分别与所述内齿套上下两侧的鼓形齿缝隙相连通;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齿套下侧的环套;套设于所述下鼓形齿轴上的外环,且所述外环与所述环套围成与所述内齿套下侧的鼓形齿缝隙相连通的集油腔。优选地,在上述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中,所述环套套设于所述外环的外侧,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优选地,在上述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中,所述环套和所述外环之间设有使得所述集油腔形成密封腔的密封圈。优选地,在上述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中,所述密封圈为弹性密封圈。优选地,在上述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中,所述环套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内齿套上。优选地,在上述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中,所述溢流孔为多个,且均匀地布置于所述中间圆形凸台上。优选地,在上述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中,所述溢流孔靠近所述内齿套的鼓形齿布置。优选地,在上述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中,所述外环包括多个围成圆形的弧形抱箍,多个弧形抱箍通过所述下鼓形齿轴的台阶定位,且相邻两个所述弧形抱箍通过螺栓相连,连接后的所述外环与所述下鼓形齿轴过盈配合。优选地,在上述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中,所述弧形抱箍为两个,且呈半圆形。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内齿套上端的集油槽收集到油对内齿套与上鼓形齿轴相啮合的鼓形齿进行润滑,再通过内齿套中间圆形凸台上的溢流孔溢流出,润滑下鼓形齿轴与内齿套下端相啮合的鼓形齿,流到环套和外环组成的集油腔内进行存积。随着集油腔内的油量增加,液位面不断上升,最终会淹过内齿套上端集油槽形成一油池,使此处的上、下两处鼓形齿浸泡在油中,使其得到充分的润滑。因此,本专利技术避免了下鼓形齿轴处的鼓形齿存在早期过度磨损而破坏的情况,提高了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立式鼓形齿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以避免下鼓形齿轴处的鼓形齿存在早期过度磨损而破坏的情况,提高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包括内齿套2,以及分别与内齿套2啮合的上鼓形齿轴I和下鼓形齿轴3。内齿套2的顶部设有与内齿套2和上鼓形齿轴I相啮合的鼓形齿缝隙相连通的集油槽。内齿套2的中间圆形凸台上开设有溢流孔21,溢流孔21分别与内齿套2上下两侧的鼓形齿缝隙相连通,即集油槽内的润滑油可通过内齿套2与上鼓形齿轴I啮合处的缝隙流入溢流孔21,并通过溢流孔21流入内齿套2与下鼓形齿轴3啮合处的缝隙,继而实现对内齿套2上下两侧的鼓形齿的润滑。本专利技术的重点在于还包括环套4和外环6。其中,环套4设置于内齿套2的下侧,外环6套设于下鼓形齿轴3上,且外环6与环套4围成与内齿套2下侧的鼓形齿缝隙相连通的集油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内齿套2上端的集油槽收集到油对内齿套2与上鼓形齿轴I相啮合的鼓形齿进行润滑,再通过内齿套2中间圆形凸台上的溢流孔21溢流出,润滑下鼓形齿轴3与内齿套2下端相啮合的鼓形齿,流到环套4和外环6组成的集油腔内进行存积。随着集油腔内的油量增加,液位面不断上升,最终会淹过内齿套2上端的集油槽形成一油池,使此处的上、下两处鼓形齿浸泡在润滑油中,使其得到充分的润滑。因此,本专利技术避免了下鼓形齿轴3处的鼓形齿存在早期过度磨损而破坏的情况,提高了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在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环套4套设于外环6的外侧,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能补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上鼓形齿轴I和下鼓形齿轴3间的偏转摆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只要改间隙足够小,同样能够封住大部分润滑油,避免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流出。为了密封上述间隙,本专利技术在环套4和外环6之间设有使得集油腔形成密封腔的密封圈5,即在上述间隙处设置了密封圈5,以对该间隙进行密封,避免润滑油由该间隙流出。进一步地,密封圈5为弹性密封圈,通过该弹性密封圈的弹性变形来补偿上鼓形齿轴I和下鼓形齿轴3在运转过程中偏转摆动引起的环套4和外环6间的间隙变化。即尽管在上鼓形齿轴I和下鼓形齿轴3在运转过程中发生偏转摆动,也不会使得密封腔内的润滑油流出。在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环套4通过螺钉安装于内齿套2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还可通过其它连接件实现环套4与内齿套2的连接,例如铆钉等,但优选选用螺钉实现二者的连接。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的溢流孔21可为多个,且均匀地布置于中间圆形凸台上,以保证润滑油均匀的由上侧向下流动。并且,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鼓形齿联轴器润滑结构,包括内齿套(2),以及分别与所述内齿套(2)啮合的上鼓形齿轴(1)和下鼓形齿轴(3),所述内齿套(2)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内齿套(2)和上鼓形齿轴(1)相啮合的鼓形齿缝隙相连通的集油槽,所述内齿套(2)的中间圆形凸台上开设有溢流孔(21),所述溢流孔(21)分别与所述内齿套(2)上下两侧的鼓形齿缝隙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齿套(2)下侧的环套(4);套设于所述下鼓形齿轴(3)上的外环(6),且所述外环(6)与所述环套(4)围成与所述内齿套(2)下侧的鼓形齿缝隙相连通的集油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才兴徐保贤朱桂双朱家生高德芳赵俊渝陈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